行为经济学介绍(7)是这个系列中目前最好的一篇(除了"行为经济学介绍(4)"没见到外)
经济学跨学科进行归纳,积极意义在于对原有的演绎逻辑不满意,借助外力来求得发展.为学科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应看到,心理学自身也在努力提炼自己的理论.例如,心理学理论中,有一支,用编码解码概括回忆中的分类等信息加工工作.一下就把思路打开了.因为符号学在信息加工理论上,比心理学走得远.而认知科学在人机关系的价值判断上,对心理学实证又是一种超脱.
我个人以为,学科成熟前,会对其它学科兼收并蓄;学科成熟后,则会出现一个提炼排斥过程.汪丁丁现在就处在前一个阶段.所以把脑科学大量经验性的,未经提炼的东西拿来了.这是好事,但不够.总得被消化成经济学本身的东西,研究才算到一段落.否则经济学看上去就成别的学科了.
具体到我们这个问题上,我思考,有两个提炼方向,是我们在进行经验研究时,可以注意的
第一,行为主义心理学与行为经济学,在心理分析层面之上的分野点.行为主义心理学把人当机器,这一点早有定论,版主也指出了.从管理学行为理论到行为经济学,行为的意义已变为把人当人来看了.但我认为,还可以进一步提炼.管理学与经济学行为理论摆脱机械决定论的关键,在于从决策角度立论.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决定论,管理学与经济学行为理论是选择论(决策即选择).行为经济学的选择论,又有自己的特点.是相对于理性选择的感性选择(见特韦尔斯基论理性选择与感性选择区别,WISE CHOICES:DECISIONS,GAMES,AND NEGOTIATIONST第一章及CHOICES,VALUES,AND FRAMES第二十五章).frame的位置在这里。它既是决策论区别于决定论的分界点;又是理性选择与感性选择的区别点。行为经济学有一天会摆脱心理学,一定是把框架这个概念,发展为经济学独立概念,而不是长期到心理学中去租借概念。
第二,价值与效用分离是一种更高概括。完全理性、有限理性、行为理性、非理性等区别,无论是在哲学上,经济学上,心理学上,都不光涉及经验本身的归纳,都与实质问题有关。西蒙与卡尼曼已一再有这方面的提示。从西蒙的管理行为,引出了管理学中理性选择与直觉选择的长期争论(见沃顿《管理决策》);从卡尼曼的前景理论,引出相对于参照点的得失来区分最大化效用与价值的方法。至于与心理学和神经元理论是什么关系,我也在学习,希望有人能贯通性地解释清楚。
随便发表一些感想,供参考。
希望版主从心理学角度,不断系统化和完善关于行为经济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