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欧盟将为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开条件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 欧盟和中国将制定一个详细的路线图,列出中国需要做到哪些
,才能让欧盟承认其市场经济地位。一旦欧盟承认这一地位,欧盟将较难封堵中国的出口
产品。
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今天将在北京举行的欧盟-中国峰会上,与中国
国家主席胡锦涛、总理温家宝一起讨论上述计划。英国目前是欧盟轮值主席国。
陪同布莱尔先生参加会谈的包括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José Manuel Barroso)和贸易专员曼德尔森(Peter Mandelson)。双方还将签署一份有关气候变化问题的联合声明,声明内容中将包括由欧盟帮助建设一座环保型燃煤示范发电厂。
英国一直在迫切要求让中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它希望这会鼓励中国政府承担更多全球责
任。中国现已成为一个商业超级大国。
布莱尔先生在今天出版的《金融时报》上撰文指出:“显然,发达国家需要更快行动,不
仅要和印度、中国和其它新兴经济体展开竞争,而且要加强和它们的对话。”
他还敦促全球领袖们以今年12月在香港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WTO)会议为契机,将2010年设
为结束农业出口补贴的最后期限。
英国和欧盟外交官期待与中国发展一种更具“战略性”、不会因为贸易方面的争执而轻易
变味的关系,在全球治理、能源、移民和核不扩散等领域展开更深层次的合作。
但围绕廉价的中国纺织品进口的争论仍在持续,一些欧盟南部的成员国要求不要在今年的
服装进口配额上作出让步。这一状况表明,中欧关系的长期目标可能沦为欧洲贸易保护主
义对抗性反应的受害者。
欧盟官员表示,目前的政治气氛几乎一点也不利于双方达成一个协议,让欧盟的市场对中
国更多的便宜商品敞开大门。
【时事点评】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假如欧盟和中国果真能制定出一个详细的“路线图”,
列出中国需要做到哪些,才能让欧盟承认其市场经济地位的话,这也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法
。只是如果这个所谓的“路线图”如果过于苛刻、中国无法接受,当然另说。
●欧盟内部在中欧间的两大关键问题上都是尖锐对立的
不过,我们看到的事实是,正如英国在纺织品问题上“反对对中国设限”的态度一样,伦
敦在“支持让中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上、与“坚决主张设限”的法国在“坚决支
持对华军售解禁”问题上的态度、是一样的坚决。
显然,在我们看来,从英国与法国在纺织品与对华军售两上问题上的、几乎完全对立的态
度,实际上就代表了欧盟内部在中欧间的两大关键问题上:一个是政治问题、即军令解禁
问题、另一个是经济问题,即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立场、都是尖锐对立的。
●欧盟各成员国,基于自己的国家利益,其对外政策很难以一个声音说话
由此可以明了欧盟各成员国、因基于自己的国家利益、不论是在其对外政策上、还是在“
中欧”关系上、都是多么的“众口难调”、很难以一个声音说话。这就是说、欧盟要真正
在内部实现政治的统一、还得首先在内部成员国的经济平衡发展上下一番功夫。
当然,英国、法国、德国是欧盟的三个核心国家,也就是所谓的“三驾马车”,它们都对
欧盟的对华政策影响巨大、而它们的对华政策、也无一例外、都是着眼于“实现自身利益
最大化”而得出的。
众所周知,与英国在伊拉克战争中紧紧地追随美国一样,在华盛顿全力破坏欧盟政治一体
化进程的“工程”中、英国人恰到好处地起到了一种破坏性的作用。当然,没有人说英国
人是在为美国的利益而去破坏欧盟政治一体化、这就如没有人相信“英镑”是为了维护“
美元”的地位而拒绝融入“欧元”一样。
显然,根据我们的观察,在“如何强化”中欧关系的问题上,“三驾马车”虽然有着不同
的观点,但在加强中欧关系上还是一致的,因为这符合这“三驾马车”的共同利益。
●英国显然开始“按自己的意图”来强化中欧关系了
只因旨在统一欧洲外交政策等目标的“欧盟宪法”流产、再加上向来与欧盟对外政策保持
一定距离的英国担任轮值主席国、显然开始“按自己的意图”来强化中欧关系了。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英国人方式可谓是充满了英国惯用的“进退自如”的实用主义色彩,
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尽管英国帮了美国、在最后关头“不支持”解禁对华军售,但是,英国人也没有让
美国人听到最想听到的一句话,那就是公开表态“反对解禁对华军售”。
如此一来,这体现在欧盟各国在对待对华解除问题上,首先,并没有造成成员国公开分裂
,第二、欧盟各国开始对这个问题“闭口不谈”。
●英国担任主席的欧盟、采用了“最最实用”的态度
我们注意到,结果是,无论美国如何“强硬地打压”、“耐心地询问”,欧盟就是不吐出
半句结论:按欧盟联合会议秘书长的说法就是,“欧盟仍然在考虑之中”。
事实上,欧盟也知道,美国破坏欧盟“解禁对华军售”的既定政策、就有如华盛顿全力破
坏欧洲政治统一进程一样的不遗余力,而华盛顿为了做到这一点,将最后的阻击阵地放在
了东欧方向。
不可否认,东欧几个经济落后的国家、一来担心俄罗斯的势力、二来因经济上与西欧有差
距、也担心在欧盟内部受欺负、因此,都将将与美国保持密切关系来作为一张对付欧洲和
俄罗斯的牌来打。
因此,这几个国家其实“都?在”华盛顿的手中,不难看出,就算英国支持解禁、由于统
一外交政策的“欧盟宪法”胎死腹中、欧盟想在这个问题上尽快达成一致,事实上也有困
难。因此,“仍然在考虑之中”也就成了英国担任主席的欧盟的、一个“最最实用”的态
度了。
第二,就是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上,欧盟考虑制定出一个详细的“路线图”,列出
欧盟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需要做到哪些,显然,只要条件不过于苛刻、也算是在“
解禁军售”达成一致出现困难之后、给了欧盟急于与之强化关系的北京一个交待。
第三,也是最为典型的。首席评论员就认为,对中欧关系而言,经济技术合作和政治合作
、是一对翅膀、少了哪一边都不行。
然而,就在上面两点都不能让北京完全满意的情况下,欧盟决心继续强化已经卓有成效的
、与中国的“经济与技术合作”,尽管这使得“这对翅膀”看起来不太平衡、但是、在目
前情况下、欧盟在政治上没有办法做得更多,因此,只要能让中欧关系仍然保持动力、继
续向前飞就行。
●本次中欧峰会“最引人注目”的一个议题
第四,东方评论员认为,本次中欧峰会“最引人注目”的一个议题,就是“正式启动双边
的新框架协定会谈工作”。在我们看来,毫无疑问,中欧之间最终确定的“新框架”,实
际上就是包括上述一揽子问题的“综合解决计划”。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中欧间的这个“新框架”、必将与“中美首脑互访”、“中俄
印”如何具体合作紧密相关,这就是说,不论是“中美战略对话结果”、还是“中俄欧”
之间的战略合作进程,都将“如实地”“反映进”这个“新框架”中来,随时用作“新框
架”的“建筑材料”。
●“中俄印”放出战略合作“风声”、不仅对美国、也对欧盟的“欧亚政策”产生了巨大
影响
事实上,“中俄印”放出进行战略合作的“风声”、不仅对美国、也对欧盟的“欧亚政策
”产生了巨大影响,根据我们的观察,在“欧盟宪法”流产之后、由于欧盟的政治统一进
程事实上被无限期推迟了,因此,不论是北京还是华盛顿、甚至是莫斯科、在战略上都做
了些调整。这种调整的核心就“中俄”愿意共同应付共同的威胁、共同保护共同的利益。
在我们看来,显然,这些大国都意识到了是到了将巴以问题、“两伊问题”、以及朝核问
题、台湾问题、日本定位问题、分别装入由“中欧俄印等”组成的中东多边安全框架、和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成员组成的东亚多边安全框架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的时候了。
当然了,还有一种可能,之前我们也详细讨论过、那就是“中俄”直接用扩大了的“上海
合作组织”、在中东与东北亚方向、与美国直接对话。由于这将极大地强化俄罗斯对于已
经融入欧洲、美国经济的中国之重要性,因此,这种在经济相互融合、却在军事上直接对
抗的局面、不仅“中美”都不愿意走到这一步、就是对俄罗斯有强烈戒心的欧盟、也不愿
意看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