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未来说hello
作者 金丰 前面七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解释了为什么在当前应力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为什么应将财政支出用于能够创造财富的生产端,为什么不必顾忌财政支出导致的负债问题,为什么准确的定位和配置宏观政策的手段是关键。但是仍然有很多网友对此心存疑虑,本文就从整体来进一步加以解释。 现在的GDP值下降很大,但那又怎样,很多产品的价格也出现大幅下降,企业在出清库存,所以生产减速,GDP当然要缩水。GDP只是一种指标,就像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问题真正的关键是就业。就业不可能指望第二产业了,最多可以期待出口能带来惊喜。在一段时期内工业生产的收缩是一种趋势,财政支出要对冲工业产值下降的量,拉动政策要在有增长空间的领域运用,要注重投入的结构性,因此军工和航天产业应当是带动第二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而提升就业的重任就落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上。 对于这两个产业的就业概念并不仅仅是用工,还包括创业和自我谋生。因此才会将减少限制,消除不合理的管制,降低经营成本,减少各种税费,提供各种支持和保护,创造各种环境条件作为论述的重点。 从大的方面来看,要将政策细化到各个行业。比如零售业由于国有产权整合限制导致外国资本全面占领国内的大卖场,而国内资本则无力反击。大卖场不利于就业,政策可以支持连锁超市和自由市场的发展,使市场零售的格局更加合理。很多政策目前仍然到达不了行业,总是停留在宏观的层面。现在是到了好好规划每个行业制度和发展方向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和作用的时候了。不建立一个完整的发展方向和政策配置体系,总是摸着石头过河,真不知道会走到什么地方。以前没出事,那叫幸运,因为水浅。现在社会和经济都深化了,还摸着石头走,都不知道这种发展深度还能摸到石头不能。 从小的方面来看,政策要能够惠及到个人。很多被城管追着跑的人都有意愿和能力自我解决生活来源问题,但政策不允许他们这样做。很多城市周边的农民想到城市里卖菜,但工商管理人员不给市场位置,他们只好低价卖给贩子,收入提高不了。制度限制的过严就会减少生活来源的渠道,我们的国家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寻找工作机会,每年还有大量毕业生加入求职队伍,他们都需要社会收入来解决生活问题。城市里四十岁以上的人是动乱年代的一代人,由于时代的原因导致这代人在现代社会中的竞争力很低,现在正是拖家带口生活压力很重的时候。在农村有大量的打工仔打工妹,他们趁着年轻可以勉强学点手艺和技能,但他们所受的教育和长大的环境已经决定了他们能干的工作真的很少很有限,除去当工人,就只有建筑工程的劳动力,餐饮业,零售批发,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适合他们。要创造出大量的就业岗位,减轻第二产业的就业压力,只有将宏观经济政策的重心放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后才能实现增加就业的目标。 我坐在写字楼里吹着空调的时候,根本想不起这些人。就算偶尔去市场转转,眼里也不会有那些卖菜的人。市场经济用钱照耀世界,当侍者给你端上美食的时候,焦点是盘中物,谁会在意那些为此而忙碌的人。如果世人可以忽视这一切,政府就也可能忽视这一切。宏观经济政策一直在关注那些有钱的人怎样赚钱,而普通人则成为有钱人发展结果的一种自然结果。如果有钱人赚到钱,他们就会消费,于是社会就会发展,就业就会增加。但还有一种更合理更好的方式,就是通过宏观政策关注扶持到那些最底层的社会人士,通过这些人的发展实现社会的发展。如果普通人都富裕了,有钱人就成为社会所有成员发展结果的一种自然结果,这比让普通人成为有钱人发展的一种结果要好很多。市政府搬到城乡结合部,城市很快就会繁荣。国务院搬回延安,国家必有大发展。 很多人对加大财政赤字有顾虑,这涉及到对货币的理解程度。在《复活凯恩斯主义》中对财政政策是货币政策的一种运用方式的论断,在具体运用中有重大的意义。信用货币或者说法币具备任意被创造和扩张的能力,可以通过负债的形式创造货币,然后通过财政支出的方式将创造出的货币送到社会成员的手中,然后通过送货币的过程产生的税收支付债务,而社会成员收到货币就完成了所谓的发展。 只要具备增长的空间,这个过程就是良性的。只要坚持传导最大化,并减少分配差距,由货币催生的需求会推动社会发展。这样的模式是由货币不断的引导消费,提升消费来实现发展的。同样的,法币下的经济发展模式就是通过信用或负债不断的扩张货币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通货膨胀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也是这种模式的结果。不应防止通货膨胀,而应当采用适度通胀的方式来促进发展。这一发展模式的本质是通过扩张信用货币来推动社会的发展,这种方式最适合有巨大发展空间的发展中国家。 用发行货币的方式加上财政支出的配合对有增长空间的领域进行人为的推动,促使空间成熟,就完成了这个空间的发展,同时实现了社会收入的提高。发达国家已将这种方式用过头了,现在再用就必然引发滞涨。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巨大的发展空间由市场自我发展完成也行,由财政推动完成也行,其结果都是通过货币扩张完成的,都是以将货币送到社会成员的手中为目的。在目前这样的条件下,创造货币投入到有发展空间的高技术行业和基础建设行业,比如太空和军工产业以及农业商业服务业等,要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并不是难事。只要从总量上控制住货币从财政和银行体系两条线扩张的总量和结构及其传导,我们现在就可以自信的向未来说hello了。
来自凤凰财经独家评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9 10:47:27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