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6008 5
2009-03-11
GDP数据到底是怎么统计出来的?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彭志龙接受新华网专访)
主持人:新华网北京2月26日的消息,国家统计局发布2008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据《公报》称,我国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首先我好奇的是,相信也是很多网友都想知道的问题:这些数据是怎么得来的,它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另外,前不久,统计局还修订了2007年度的GDP数据,那么请问这些数据又为何会被修订呢?
彭志龙:我想先回答前半部分的问题,就是GDP数据到底是怎么统计出来的。我先把GDP到底想统计什么作一个简单的介绍,这样有助于我把后面的问题讲清楚。GDP中文的名字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就是国内生产总值英文的缩写。对于国家来讲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对于一个地区,叫地区生产总值,比如北京市,就叫北京市生产总值。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GDP到底要统计什么。关于这个,由联合国制定的国际标准里面有一个比较严格的定义,为了简单通俗,我用四个字来概括。GDP要统计的是什么呢?就是生产成果。这里面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生产和成果。
关于生产,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就是生产到底是指一个地域的概念还是国籍、户籍的概念。比如说我们要统计北京市的生产总值,那它是按照具有北京市户口的生产者创造的价值统计进去?还是只要在北京市从事生产活动的生产者都统计在里面?一般来讲,GDP的概念,从生产角度来讲,应该大体上是一个地域的概念,只要在北京市这个地域上从事生产,他们创造的成果都应该算在北京市的生产总值里面。作为一个国家也一样,我们并不区分这个生产者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他在中国的领土上从事生产,他创造的成果就应该计算在中国的GDP里面。
第二个就是成果。怎么来反映生产的成果?在统计上大体有两个通用的指标可以反映生产成果。第一个指标是总产值,一个厂家生产出来产品总的价值叫总产值。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某一个服装加工厂一年生产了10万件服装,这个服装的平均价格是100块钱一件,那它的总产值就是10万件乘以单价100块钱,也就是1000万。总产值可以作为反映成果的一个指标,但不是一个好的指标,因为这个指标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会包含大量的转移价值,这是什么意思呢?我还举刚才的例子,这个服装加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可能要从别的厂家、单位购买原材料,比如生产服装要买布匹、线、钮扣,会用到水、电、煤气,雇佣运输车辆搞运输,还要做一些商业保险,这些用到的原材料和服务都不是自己厂家生产出来的,它是花钱从别的厂家购买进来的,这些东西叫什么呢?对它来讲就叫中间投入或者中间消耗,不是我生产的,是从别的厂家购买来的。假设这一块是600万,那这600万显然不是他自己创造的,所以这个总产值就有一个转移价值的问题。我们设想一下,如果用总产值来反映生产成果,把全国的总产值加在一起就有重复计算,所以这个总产值就有这样一个缺陷,它会导致重复计算。第二个指标是增加值。就是在总产值的基础上,把转移价值的这部分扣除掉,剩下的这块叫增加值。很明显,增加值就是自己企业新创造的价值。还是用刚才的例子,如果中间投入是600万,总产值是1000万,增加值就是400万,这400万就是服装加工企业新创造的价值。有了这样一个增加值的概念以后,GDP是什么呢?就是所有生产者,包括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等等,创造的增加值之和。
刚才交代了GDP到底想统计什么,接下来我回答GDP到底是怎么统计出来的。GDP是按照规定的方法,在大量的基础数据基础上加工计算出来的。这里面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GDP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刚才我专门谈了,如果从企业这个层面,GDP是逐级汇集起来,就是增加值的加总。GDP怎么计算就涉及到增加值是怎么计算出来的。一般来说,国际上通用计算增加值的方法是两种,一种是生产法,一种是收入法。什么叫生产法呢?生产法就是首先计算总产值,然后把中间投入减掉,得到剩下这块增加值。收入法就是创造增加值以后,一定要进行分配,在最初始的分配阶段分配给谁,按照主要的分配渠道加起来,也可以把GDP增加值算出来。从最初分配去向看主要是四个部分:一、折旧,因为在生产中要用到机器设备;二、劳动者报酬,因为劳动者参加生产活动,所以要分配给劳动者,这里讲的劳动者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光包括一线工人,包括管理人员都在里面;三、税收,生产者要向ZF交税;四、利润,把这四方面加起来也能取得增加值。
有了方法以后,更重要的就是收集资料来计算。2008年国家GDP,我们首先分94个行业,一个行业一个行业来计算。94个行业大体上是这样:农业是5个,工业是39个,建筑业是4个,服务业是46个。大家都知道每个行业都包含着大量的企业,如果从企业规模来讲,把企业又可以分成好几类,大型的、中型的、小型的、个体经营户。所以GDP涉及的对象非常多。
计算方法是两种,如果要用生产法来计算这个行业的增加值,那我们就要获取它的总产值,还要获取它的中间投入,这种方法的难点在什么地方呢?就是中间投入获取非常难,一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使用的中间投入,要购买的原材料,包括一些服务,少则十几组,多则几百组,你要把所有的中间投入资料找到,非常困难。收入法看上去比较简单,就四个项目,但是要细分也要分很多种,比如劳动者报酬,有工资、有福利。利润也是这样,还要涉及到很多细小的指标。从这个角度来说,计算GDP还是非常麻烦的。尤其是什么呢?如果从企业层面讲,有大型、中型、小型和个体经营户,大型企业财务资料相对多一些,收集起来好一点。但是小型企业财务资料非常少,不好计算。个体户更是这样,没有任何财务指标。这样就缺少很多资料,那怎么办?就是通过一些资料进行推算。应该讲,整个GDP统计出来,工作量非常大。
我可以简单归纳一下GDP统计到底难在什么地方?第一,时间相对比较紧。比如最近公布的2008年GDP叫初步核算数,在年后20天就得统计出来。季度GDP统计也得这样,基本上是在季后20天就要统计出来。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统计出来,我们收集的资料非常有限,这个时候没有怎么办?就得推算,推算就会影响到GDP的精度,所以一般来讲,时间要求的越紧,GDP推算成分越大,数据质量相对低一点。
第二,资料缺口比较大。比如小型企业、个体经营户等等,它的财务资料非常少、非常缺。还有现在服务业发展非常快,一些流动性很强的服务业,要收集它的资料也很难。
第三,实事求是说,现在一些基础数据的质量还不是很高,GDP毕竟是根据这样大量的基础数据,在它的基础上统计出来的,如果基础数据的质量不是太高的话,就会影响到GDP。尤其是GDP用的基础数据太多太多,涉及到的指标太多太多,所以基础数据质量不太高对我们也有影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1-19 21:48:11
统计局知道怎么出来的呵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9 22:10:04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上有!  我看到了!  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8 14:42:12
请问我现在怎么利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计算某个行业的GDP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0 14:10:05
看这个意思是通过收入法算出来的,这个方法在中国是有问题的,所有企业高管、行政人员的收入都是不能见光的,统计个鬼啊?难怪上次看到人大论坛上的一篇文章,说中国的GDP三分之一都算丢掉了,实际上有,但是算不出来在哪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0 23:38:49
哎,想用就用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