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被攻击的货币,肯定存在被“虚高估值”的情况,即本国央行持有的信用凭证无法支撑已经投放的本国货币。当然,这些全是“事后”判断。事前判断,只能是预期。
货币被攻击,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一种代价很高的“定价纠正”机制。
不过,如果攻击者(作为整体)不能筹集大量该种货币,攻击也不能奏效。
攻击者,不能具体到某一个个人或机构,或者说,单靠一股力量是很难实现有效攻击的。这里的关键是,某个人或机构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巨大的羊群效应使大量货币持有者都参与进来(当然,他们未必全以投机为目的,有些是为了避免损失),以致出现“囚徒困境”局面。这时,不是一国央行单独能承受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