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在玩游戏,大航海时代,所以没看书,也没写文章,但是我的思考还是每天都有的。今天因为起床太晚,很自责,所以决定写篇文章来忏悔一下。
张五常在他的博客中认为,刺激内需是错误的,刺激供给才正确。他的理由是萨伊定律,也就是所谓的供给会创造需求。此他还说教科书上的道理是多产了大炮就少了黄油,多产了苹果就少了橘子。
我再次坚决反对张五常的观点,显然他的想法是错误的。理由见下面。
认为公众会关心自己的福利,这是很正确的,但是这不等于他们这样做对别人也是福利,因为每个人的行为都有外部效应。我想对于战国时代的人来说,7国分离才是好的,但是秦始皇还是把中国统一了。显然,7国分离对于秦始皇来说是负外部效应。
对于民众来说,他们的需求是紧缩的。张五常在自己的博客中为太子党辩护说,是太子党很能吃苦,也有才干,创造了中国的经济奇迹,功劳很大,而劳苦大众就没有肯吃苦的,只肯给人家干活。张五常在这里的说法很正确,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肯有庞大的需求,譬如牛郎织女喜欢男耕女织,让他们发展高度现代化的社会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写的那些世外桃源的人们也不可能创造现代化生活,不会产生对电脑的需求,不会修建铁路,不会造飞机。
同样的道理,我们如果任由社会自由的,那么社会是不能创造出足够高的生产力的。譬如一个人和一群羊一起生活,羊的志向是把草啃光,这也是他们的最大利益所在,而人的需求是种植牧草,把羊圈养起来。
正如羊需要人的管理才能达到我们人所需求的最大利益一样,普通大众的需求需要人为的刺激才能出现。而只有这样的刺激,我们才能享有更好的生活。政府这次出台了四万亿财政刺激政策,正是基于这样的理由,凯恩斯当年提出他的政策,也是因为这个。
据记载,凯恩斯有一次和别人吃饭,他故意把一卷纸给碰到地上,还说自己的行为对于国家是有利的,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吗?我认为是很对的,下面给出分析。
譬如有个人,养了一头牛,他的牛可以为他生产一万斤粮食,但是他只需要一千斤就足够了,那么他该让牛只干生产一千斤粮食的活还是一万斤粮食的活呢?答案是干一万斤粮食的活,把那剩余的九千斤粮食扔掉。如果不让牛去干那些活,牛也无事可做,如果让牛做了,牛也不感到痛苦,反而感到幸福。
当今的世界的民众,就是这种牛。如果大家不信,那么我可以拿出失业率作为例子来说明。当今的社会,以为失业是痛苦的,那么为什么痛苦呢?是因为没有吃的吗欧洲很多地方都有失业金,而且很高,但是还是有那么多的人去劳动,而那些没有工作的人呢,据曼昆说,这些有劳动能力但没有劳动欲望的人把时间耗费在酒吧里喝酒聊天。曼昆在书中的记载,说明了人这种动物的属性,如果不对人进行管理,人将会和牲畜一样懒散的。
凯恩斯说埃及王建设金字塔是为了刺激经济,而且认为在地上挖窟窿再填上对经济是有利的,这种说法是对的。如果大家认为不对,我乐意举军队的例子来说明。难道部队的士兵天天跑步,练枪是有好处的吗?根本没用!但是还是需要练习的,因为这可以保持战斗力,免得忘掉,同样,把民众集合起来挖窟窿,可以保持民众的劳动能力,以便于以后需要时马上投入使用。埃及王建设金字塔,就可以保持民众的劳动能力,让民众过一种有组织的生活,从而不至于无事可干,从而拉帮结伙搞叛乱。
张五常说多造大炮就没有了黄油,多产苹果就没有了橘子,这种说法在有些情况下是对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情况下都对。譬如在经济危机下,民众都赋闲在家,张五常也曾解释道,这些人短时间内还想不到谋生的法子,才有了失业的说法,如果大家都种地,是没有失业一说的,再不行了也可以去偷,小偷也是职业。
在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家都赋闲在家,而且由于有组织成本的问题,大家不会把闲时间用来修建铁路等设施,而这些设施在经济高涨时却往往抽不出来劳动力来建设(经济高涨时才有多造大炮就没黄油的说法的),所以政府发钱让民众修建铁路,从而也带动了相关的水泥和钢材的需求,民众因此找到事情干了,也赚了钱,这些钱可以产生购买力,这些购买力导致别人生产了产品去赚取。
张五常说,如果政府修建铁路,不如刺激私人企业发展,这种说法是很有问题的。请问私人企业生产什么?答案是毛衣,鞋,圆珠笔等等,这些东西谁需要吗?目前,这类产品产量过多,生产出来也是没人要的。当然,如果政府出钱买了,然后扔到大海里,这些企业的工人也可以得到钱,然后去购买食品和数码相机,但是问题是这样的方法不如修建铁路来得好吧?
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是大规模的失业,一方面是普遍的贫穷,一方面是大盖房屋,盖好了空着,另一方面是大多数人没有房子住。显然,如果那些有房子的人雇佣那些没有房子的人劳动,然后用房子支付,那么就可以两方面都获益了,但这里交易的成本很高。要想降低交易的成本,最好的办法是货币,而政府正是通过修建铁路,让那些有房子的人可以乘坐舒适的火车,同时给了那些没有房子的人钱,让他们去买这些有钱人的房子。
张五常说,市场会自己组织很好,政府要少管。那么我想说,对于一个牧场的主人来说,他应该少管理羊群,因为羊群可以自己组织得很好。
我们既然不能够认为羊有理智管理好自己,凭什么认为人有能力管理好自己呢?
当然,话说回来,所谓国家能否管理好的问题,只是这样做是否符合当事人的利益的问题。目前,评价经济发展的普遍目标是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车开,那么如何才能让穷人开上车呢?答案是雇佣穷人让穷人给富人劳动,让富人支付给穷人车和房子。如果富人不想雇,而穷人又不会制造,那么就只能由国家雇佣了,然后支付给穷人钱,让他们去向富人购买了。
张五常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那就是最好靠制度来解决问题,要解除壁垒,尽量让市场自己运作。但是在目前这种危机下,靠制度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的。张五常的说法就好比是说,要养一条狗来管理羊群,要修建栅栏,这样就可以不用管了,但是栅栏修起来很费时间,所以我们需要暂时用鞭子来管理。
张五常所谓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的说法是正确的,但是他的运用上明显有问题。所谓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是说经济总会趋于供求平衡,譬如牛郎织女的经济是供求平衡的,但是经济危机的现状也是供求平衡的,问题在于我们要使这个平衡移动。张五常先生给出的策略是多供给,经济就会好起来,这就好比,一个人吃饱饭了,你给他再端过去一碗他的境况会更好一样。显然,强迫性供给不能创造需求,而是有了需求再供给才能改善状况。政府修建铁路,是因为早就有旅客说国内火车像蜗牛一样,而国外的铁路都是200公里每小时以上的,政府在危机时修铁路,可以把穷人的劳动力组织起来,又可以供给经济状况好起来的时候的需求。
所以,如果张五常想刺激供给来刺激经济的话,那也要选择人民需要的东西作为刺激供给的方向,而不是单纯的说要鼓励私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