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1947 2
2009-03-14
<p>中国可以建成中等发达经济</p><p> </p><p>人类社会经历几千年的历史经济的发展,已经创造和奠定了雄厚的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基础。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强调和重视社会生产的发展问题,很少重视社会消费的同步发展。当我们进行了几十年的经济建设,不但没有完全满足基本消费,甚至就劳动就业这个基本问题都不能解决。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谈建设中等发达经济城市可能不切实际,但是,我们国家的物力(物质资料即固定资产)落后吗?人力(精神资料)落后吗?只有财力(货币与劳动工资)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我国已经具备建设中等发达经济城市的能力和条件,只要极大发挥钱的作用,极大发挥物质的作用,极大发挥精神资料的科技能量的作用,就可以。</p><p>第一,我们不是没有钱,是我们没有用好钱。在对货币的管理上首先要认识货币与劳动工资的实质内容以及关系,在客观上解决货币数量与社会劳动数量以及物质资料、精神资料数量的数学逻辑关系。这是建设中等发达经济的关键。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区别主要就是:劳动工资偏低,市场价格偏高。</p><p>第二,对固定资产的建设和管理是任何一个城市的一个基本的经济管理工作。任何一个城市对物质资料的需求是有限的,不是需要很多物质资料,而是要充分发挥物质资料使用价值的作用。固定资产分:陈旧的固定资产、半旧的固定和新建固定资产。要:更新陈旧的固定资产;修缮半旧的固定资产保持固定资产原值;建设新的固定资产满足城市经济对固定资产的需要,而且要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物力)使用价值的作用。</p><p>第三,人力包括人的劳动能力和消费能力,集中体现为精神资料。精神资料分:文化科学精神资料和固定资产精神资料,例如学校、医院等等就属于精神资料固定资产。一,我们需要极大发展和完善教育事业,因为只有接受了完善的教育,人的劳动能力才能得到完善;二要完善社会健康保障体制,只有这样人们才有健康的身体进行劳动;三要保障消费,因为只有极大的满足人们的消费,人们才有劳动的积极性。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投资,还非常不够,既要解决人们对精神资料数量的需求,更要满足人们对精神资料质量的要求。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p><p>以下是简单的说明,谨供参考。</p><p> </p><p>一 如何发挥货币的作用?</p><p>认识货币与劳动工资的关系,建立科学的价格机制</p><p> </p><p>只要解决了货币的数量问题,许多经济矛盾都可以迎刃而解。</p><p>货币是城市经济主要的经济管理手段之一。国家财政投资的内容和方向:一是物质资料建设;二是精神资料建设。我们在货币管理上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就是货币数量与社会劳动(劳动工资)、物质资料、精神资料数量的数学关系。我们有世界最多的劳动力资源,却不能创造更多的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解决好这个关系问题。我们还需要重视货币与劳动工资关系的研究,这既是现实客观问题,也是基本认识问题。</p><p>货币与劳动工资是统一的,也是不同的独立的概念和事物。我们每个人的劳动工资不是数量多少的问题,而是价格机制是否完善的问题。</p><p>1,货币是抽象的数字。在任何一个国家的财政部里被管理和分配的是货币的符号,也就是数字,财政部不可能把几十亿、几百亿,几千亿的货币分来分去,只能对货币的数字进行分配。</p><p>2,    劳动工资是货币的惟一现实表现。货币被分配到生产领域,一分为三: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和劳动工资。由此完成对社会劳动的组织,同时生产出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劳动工资被分配给劳动者个人之后,劳动工资进入消费领域,从而与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相交换,完成消费后又以销售收入的形式进入生产领域。这就是货币与社会劳动、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从始致终,我们可以看到的货币只有劳动工资,因此,现实的货币只有劳动工资。</p><p>3,货币与劳动工资的区别:货币是没有价值的,只有虚拟数字价值,当它进入生产领域之后,经过生产的再分配,货币包含了两种价值:一是社会劳动的价值;二是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的使用价值,这就是劳动工资。劳动工资包含了劳动价值和商品的使用价值双重价值。</p><p>4,关于货币的管理要遵从这样一个原则:</p><p> </p><p>货币---生产货币(流动资金)----劳动工资-----消费货币----销售收入----生产货币        </p><p>(社会生产)         (社会劳动)(社会消费) </p><p>                                </p><p>由此可见,社会经济管理就是通过货币与劳动工资的分配转换得以进行和完成的。</p><p>5,如何建立科学的价格机制?</p><p>价格机制是国家或城市经济管理,涉及基本劳动即工资,劳动价值、商品价值、价格,财政支出数量,社会劳动总和,就业人数,等,一系列管理内容的数学机制。从以下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略知一二。</p><p>具体做法是:</p><p>第一,规定标准工资,计算日工资、月工资和年工资。</p><p>工资标准假定为10元/小时,这就是标准工资的数学意义。其中10元就是货币价值,1小时就是劳动价值,也就是每1小时劳动时间的货币价值就是10元。有了这个标准,才能核算出劳动工资的数量。一个工人日工资是80元,月工资就是80×30=2400元,因为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吃饭消费,劳动工资的计算不是按劳动日计算,而是按生活时间计算;年工资就是:2400×12=28800元。</p><p>劳动工资是这样计算和国家分配的,不是自己挣的,也不是企业老板发的。</p><p>第二,确定城市经济对货币数量的需求数量。</p><p>财政支出=工业投资+非工业投资(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事业)</p><p>        =物质资料生产+精神资料生产</p><p>        =物质劳动工人总和×标准工资+精神劳动工人总和×标准工资</p><p>        =(物质资料劳动工人总和+精神资料劳动工人总和)×标准工资</p><p>        =社会劳动工人总和×年工资=货币数量总和(财政支出数量)</p><p>        =社会劳动工人总和×28800元</p><p>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货币与劳动工资的关系,货币与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的关系,货币、劳动工资与劳动就业的关系。</p><p>货币是怎么来的?就是这样被创造出来的,同时被创造的还有劳动工资、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以及劳动就业。</p><p>第三,核算商品价格:</p><p>货币价值和劳动价值与商品价值的关系如下:例如一双皮鞋的劳动工时是10小时,标准工资是10元/小时,那么,一双皮鞋的商品价值就是10×10=100元。这就是商品的价值。</p><p>商品的价格是这样,因为精神劳动者也需要皮鞋,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人数的比例假如是1:1,利润率为2,皮鞋的价格就是200元,皮鞋厂得到两双皮鞋的钱,它就可以再生产两双皮鞋,这样,精神劳动者也就可以得到皮鞋。如果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的比例是1:3,利润率是4,皮鞋的价格就是400元,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们对皮鞋的消费需要。</p><p>商品价格不是随意可以上涨或下降的。</p><p>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创造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货币数量为什么具有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就是这个原因。我们创造了货币,货币又创造了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被消费以后,货币又回到国家手里,然后,国家又创造货币,社会经济就是这样。这就是货币的社会经济意义。</p><p>劳动工资无论多少,它都包含了社会劳动创造的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能否满足消费需要,就由商品价格的是否合理、科学所决定。</p><p>我国的劳动工资水平相对西方是低的,但只要建立科学的价格机制,10000元,也可以实现中等发达经济。</p><p> </p><p>二  如何极大发挥物质资料的作用?</p><p>更新陈旧的固定资产;及时修缮半旧的固定资产;建设新的固定资产,完善城市经济对固定资产的需要</p><p> </p><p>我国每年在进行大量的固定资产建设。</p><p>物质资料在经济管理中是以固定资产为表现的,以下我们把物质资料就称作固定资产。在客观上,我国的固定资产数量和质量不比西方发达国家和城市落后很多,一些建筑的质量或许会超过西方国家和城市。只是我们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是:我们没有用好钱,主要是对固定资产不能及时修缮和更新,也不能极大发挥它们的使用价值的作用。</p><p>1,     固定资产分:生产性固定资产和消费性固定资产;存在三种状况:一是陈旧破败的固定资产;二是半旧的固定资产;三是新建固定资产。</p><p>2,   消费性固定资产是有限的,例如衣食住行四大基本消费的内容,每个人的消费需要都是有限的,因此,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数量和规模也是有限的。同理,城市的物质资料建设和规模都是有限的。</p><p>3,   当前,许多城市的固定资产已经“过剩”。 例如,众多企业的停产、倒闭,固定资产的闲置,不是生产资料已经过剩,说明我们没有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作用。一方面有大量的陈旧破败的固定资产;二方面还有许多半旧的固定资产正在走向陈旧,这是固定资产过剩的表现。可是我们又在进行大量的新的固定资产建设。说明我们只会建设固定资产,不会管理使用固定资产。</p><p>任何一个城市对物质资料的需求是有限的。任何一个城市主要的经济管理工作不仅是建设新的固定资产,更主要的是对固定资产的修缮、更新管理;同时,我们还要极大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的作用。我们进行大量的新的固定资产投资,是为了完善城市经济对固定资产的需要,不是制造更多的半旧固定资产和陈旧的固定资产。我们要会理财,不能盲目的投资。</p><p>钱在城市经济物质资料的建设中的作用是:第一,要完善城市经济的生产体系建设,要加强原材料工业的建设,优化机械加工业,要完善生活资料工业建设。因为,只有生活资料工业才是为人类的生活服务的。第二,要对固定资产数量进行分类统计和管理:对陈旧的固定资产要彻底更新;对半旧的固定要及时修缮;建设新的固定资产就是为了满足城市经济对固定资产的需要。</p><p>城市经济建设,对固定资产建设的投资数量需求是有限的。</p><p> </p><p>三 如何发挥人力即精神资料的作用?</p><p>要完善精神资料消费保障体系,完善精神资料固定资产的建设</p><p> </p><p>我国的人力资源比其它城市落后吗?不!</p><p>人力主要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和消费能力。一人的劳动能力是精神资料所决定的。精神资料又分:文化科学精神资料和固定资产精神资料。固定资产精神资料是指文化科学精神资料的载体,例如教育要有学校,保障健康要有医院,文化艺术要有娱乐场所,还有满足我们各种需求的商业服务中心。二是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人的劳动能力是接受教育的程度所决定的,劳动积极性是消费的满足与否所决定的。</p><p>我国的精神资料内容一点不比西方落后。但是,精神资料固定资产数量存在问题,大学的数量、医院的数量、社会福利院的数量等,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我们的服务质量也存在严重问题,我们进行收费改革之后,服务质量提高和改善了吗?没有。面对这样的现状:</p><p>1,   我们要完善精神资料的载体固定资产数量的建设,例如学校,医院,文化娱乐场所,还有商业服务中心,一个城市的需要是有限的。</p><p>2,   同时要强化精神资料服务质量。因为精神资料的服务对象是人类,学校教育的是青少年儿童;医院医疗的是病人;社会福利院服务的是老年人和孤寡人,等等。</p><p>3,保障精神资料的消费。人类主要的需求是精神资料,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和强化人们的劳动能力;医院的责任是为了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社会福利院是为了保障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生活。</p><p>具体还要做大量的工作:</p><p>第一,教育事业。我们不仅要普及中学教育,还要普及大学教育,这是人类社会二十一世纪的基本要求;还要完善中小学的配套教育设施,例如体育馆、游泳馆等,还有学生的食宿问题,这样就要进行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素质教育问题的研究,完善社会教育理论。</p><p>第二,我们要建设足够数量的医院,要满足所有病人的医疗需要,要充分保障病人的医疗健康需要。城市医疗体制存在固定资产不足的问题,农村的固定资产数量更是缺乏。要完善城市医疗健康机制,还要完善农村医疗健康体制,这是中等发达经济的基本要求。</p><p>第三,重要的是完善管理保障体系,发达经济和高级人类社会的标准就是精神资料的消费科学化,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收费和不收费(免费),只是管理的方法,收费就要发费,不收费(免费)就不发费,其目的是要保障精神资料的消费需要。</p><p>城市对精神资料固定资产数量的需要还是非常大的,同样存在陈旧固定资产的更新、半旧固定资产的修缮问题。</p><p>精神资料的劳动就业空间很大,是解决城市劳动就业缓解就业压力的惟一有效的途径。</p><p> </p><p>什么是内需?对固定资产的更新、修缮和完善性建设的投资,才是真正的内需之一。科学的劳动工资数量以及价格机制,是解决中等发达经济的纲要。</p><br>sfhsky
 金钱 +20
 好文章 2009-5-10 15:53:1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3-14 21:31:00
很好,收藏了……[em01]
(暂不考虑二元经济格局,以及地理地缘、人文社群、民族或宗族势力对6大经济要素自由流动形成的割裂影响,等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4 21:59:00

假如你说的是正确的,只要我们采取了上述举措,就可以进一步发展为中等发达经济体。现在有两个问题,第一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没有采取相应的举措,所以我们现在还处于不发达水平,那么如何让大家意识到上述问题也应该纳入你的假设之列;第二是我们如果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我们现在还处于经济不发达水平,那么说明从意识到执行的过程也需要纳入你的假设之列;如果将上述两点加入你的假设,我们仍旧还不能达到中等发展水平,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你的假设是错误的,如果你的假设是错误的,你的结论不知道还是否争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