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4161 12
2009-03-17
       拒绝中国投资或许很容易,但并不能解决澳大利亚矿业面临的资金难题。而且,否决中国企业的投资之外,更好的选择是什么

  3月2日,星期一,清晨。澳大利亚悉尼威斯汀酒店(Westin Hotel)的一间会议室里,西装革履、面带微笑的熊维平与数位中国铝业公司(下称中铝)管理人员坐在长条桌的一侧;另一侧入座的客人,是澳大利亚部分主要媒体的编辑和记者。

  客人们对于桌上的早餐没有太大兴趣,对面所坐的中铝新任总经理熊维平才是他们关注的焦点。

  自3月16日被任命为中铝总经理之后,这位曾经担任过中铝“二号人物”的经济学博士,也接下了一项并不轻松的任务——完成由其前任肖亚庆启动的对澳大利亚第三大矿业公司力拓(Rio Tinto)195亿美元(约合1300亿元人民币)的注资交易。这项交易正面临力拓股东的质疑,以及澳大利亚政府的审查。

  提问与回答依靠翻译进行。尽管英语不错的熊维平足以理解提问者的核心意思,他还是耐心地等待翻译把问题译成中文之后,再字斟句酌地给予回答。

  要让听不懂中文的澳大利亚记者们理解自己的意思,熊维平只需要一个翻译。但是,要让澳大利亚政府和力拓的投资者接受中铝,熊维平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他所要说服的最重要人物,就是澳大利亚财长韦恩·斯万(Wayne Swan)。

  对于负责审批外国在澳大利亚投资的斯万来说,中铝注资力拓不仅是他上任以来收到的最大一笔外国投资申请,也是对他所领导的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负责审查批准外国对澳大利亚企业投资的机构,以及澳大利亚对海外投资政策的考验。

  除了中铝注资力拓,等待斯万审批的还有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下称五矿)以26亿澳元(约合110亿元人民币)全面收购OZ矿业公司(OZ Minerals Limited.)、湖南华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华菱)以约12亿澳元(约合50亿元人民币)入股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石生产商Fortescue金属集团有限公司(Fortescue Metals Group Ltd.,下称FMG)两大交易。

  拒绝中国投资或许很容易,但并不能解决澳大利亚矿业面临的资金难题。而且,否决中国企业的投资之外,更好的选择是什么呢?

澳洲游说之行

  “我将领导我的团队为这个协议的实施作出努力。”2月27日,在启程前往澳大利亚前一天的下午,熊维平在中铝位于北京的总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当天是熊维平接任中铝总经理职务的第八个工作日。

  2月12日,中铝和力拓宣布,中铝将出资72亿美元认购力拓可转债,同时出资123亿美元与力拓在铜、铝、铁矿石等资产方面进行合作。此外,中铝将可向力拓董事会派驻两名董事。

  3月1日上午九点,熊维平一行不足十人抵达澳大利亚悉尼。对熊维平而言,此次澳大利亚之旅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消除市场上对中铝的不信任感。2日清晨的媒体早餐会,只是熊维平此次澳洲游说工作的一部分。

  据《财经》记者了解,抵达悉尼当晚,熊维平就与力拓首席执行官艾博年(Tom Albanese)会面——后者这次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向力拓在澳大利亚的投资者解释交易方案。

  在3月2日与澳大利亚当地媒体人士见面之后,熊维平又飞赴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与负责审批交易的FIRB官员和其他部分政府官员见面。3月3日晚,熊维平返回北京。

  “尽管中铝是国有企业,但从成立的那天起,我们一直是作为独立商业实体来运营的。”熊维平在3月2日接受澳大利亚媒体集体采访时表示。

  熊维平还表示,此次交易不会导致对澳大利亚自然资源的控制,也不会导致力拓公司在运营战略方面的改变,力拓依然是一家独立的公司。尽管中铝有权利将持有的股份出售给其他中国国有企业,熊维平表示目前无此意向,不过,未来并不排除出于商业目的的出售,“会先经过相关国政府的审批”。

  “在我们主动澄清了很多问题后,澳大利亚方面对中铝注资力拓这一问题的理解大为改善。”中铝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总体上看,媒体各方面的反应非常好,政府方面的反馈也比较积极——当然,这也并不能说政府的审批就一定能通过。”

  3月4日,艾博年在接受澳洲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力拓股东对中铝的态度已经出现了回暖。在熊维平奔走于澳大利亚游说的当周,引入中铝投资的力拓首席执行官艾博年,也在忙于应对力拓的股东,说服他们接受中铝的注资。3月3日,艾博年在悉尼会见几个澳大利亚最大的机构投资者。

  “放弃力拓的交易的另一选择就是配股,配股也许能筹集到100亿美元,但会面临澳大利亚股价70%的折价和英国股价60%的折价。”艾博年说。

  艾博年称,过去三周,市场愈发认识到该交易的价值,也更认同规模较大的财务解决方案优于规模较小的方案。不过,市场对中铝的主体身份和投资目的的疑虑仍未完成消除。负责审批的FIRB的态度,仍将成为交易能否实现的关键。

审查者FIRB

  不到两个星期,三笔投资,金额超过220亿美元——澳大利亚财长斯万面对三份来自中国企业的投资申请,密集度之高、规模之大,是这位2007年3月上任的财长从未经历的。

  成立于1976年4月的FIRB,由澳大利亚前总理马尔科姆·弗雷泽(Malcolm Fraser)在其任职期间设立,旨在根据《1975年外国并购法》(Foreign Acquisitions and Takeovers Act 1975)对外国投资进行审核。

  迄今30多年间,FIRB只对一桩交易投过“否决票”——2001年否决了英荷皇家壳牌石油(下称壳牌)增持澳大利亚第二大石油和天然气公司伍德赛(Woodside)的申请,壳牌原本希望将在伍德赛的股份比例从36%提高至56%。

  2001年4月,当时的澳大利亚财长彼得科斯特洛(Peter Costello)在一则声明中表示:“这一交易将导致对伍德赛公司的控制,有悖于我们的国家利益。”

  在澳大利亚的普华永道采矿业务全球领导人蒂姆哥德史密斯(Tim Goldmith)认为,当年壳牌对伍德赛的控股与眼下中铝注资力拓有很大差别,引起的澳大利亚政府的担忧也不同。

  “那一交易被否决的主要原因在于,壳牌试图对澳大利亚重要的能源公司实现控股,意味着当时澳大利亚可能会失去对重要天然气资产——西北大陆架(North West Shelf)的控制。” 哥德史密斯在电话中告诉《财经》记者,“中铝的这一交易则不同。中铝是国家拥有的企业,我们对它投资力拓的意图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政府将根据力拓和中铝交易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在国家利益方面将深思熟虑。由于中铝是力拓的客户,所以该交易将受到严格审查。”在中铝与力拓宣布交易不久,斯万曾如此表示。

  表面上看,斯万表态只是对中铝作为“客户”身份的质疑。实际上,中铝的国企身份仍然是争议焦点。

  无论是中铝原总经理肖亚庆,还是熊维平带领的中铝团队,都在多个场合表示,中铝是一家商业化运作的独立公司,但这一说法看来并不能轻松赢得澳大利亚政府和投资者的认可。

  “之前刚宣布中铝是一家市场化运作的公司,结果一转身,总经理肖亚庆就进入政府部门工作了。这能不引起这是政府意志的猜疑吗?”在一家伦敦外资银行任职的一位金属行业分析师告诉《财经》记者。

  一位曾经驻澳大利亚的前外交官告诉《财经》记者,澳大利亚政府还有一层不愿说出口的顾虑——一旦批准中铝派驻两名董事进入力拓的董事会,意味着中铝有可能获得铁矿石谈判底限等被企业视为高度机密的信息,“谁又能保证中铝背后站着的不是中国的钢铁企业?”

  因此,上述分析人士认为,澳大利亚政府要如何平衡各方面利益,将是一个难点。解决方案有可能是有限制条件的批准,如两名董事不能参与铁矿石谈判等方面的讨论等。

 

中国企业“向上走”

  中铝的交易已经引发澳大利亚政坛的意见分歧。在交易公布后,澳大利亚反对党一直对此交易持反对意见。反对党领袖Malcolm Turnbull3月2日质疑说:“问题就在于‘控制’上——我们需要把这一交易放在国家利益的背景下权衡。”

  来势迅猛的中国投资,难免会令被投资国家产生担忧,有澳大利亚媒体对此以“黄祸”作比。

  不过,在中国业内人士看来,作为矿产资源消费大国,未来参与到上游领域的趋势不可避免,这才是中国企业选择“走出去”进行资源投资的主要动机。

  过去五年,国际铁矿石长期协议价格一路飙升。2004年上涨18.6%;2005年上涨71.5%;2006年上涨19%;2007年虽然涨幅最小,但也达到9.5%;进入2008年上半年,铁矿石涨势更猛,巴西淡水河谷(vale)涨幅达到65%-71%,力拓与必和必拓(BHP Billiton)的最高涨幅达到了96.5%。

  过去几年铁矿石价格得以飙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全球铁矿石贸易的70%以上都掌握在巴西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和力拓三家主要的矿业公司手中。

  华菱董事长李效伟告诉《财经》记者,由于湖南缺煤少矿,华菱早有打造供应链与原料基地的想法。据其介绍,华菱目前所需铁矿石中有50%以上依靠进口,每年进口量约为900万吨。

  地处湖南的华菱,1997年底由湖南三大钢铁企业——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衡阳钢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组建而成,目前为中国第九大钢铁生产企业,其2008年产量达到1125万吨。

  根据该公司网站材料,华菱过去连续五年每年实现利润40亿元以上。李效伟透露,公司计划通过并购重组“成为3000万吨级的大型钢铁集团”。

  为解决资源供应问题,华菱一直在寻找海外铁矿石项目,并曾考察过其他项目,最终选定FMG是考虑到后者已经形成了5500万吨的生产能力,同时配套设施,如铁路运输、码头都已建成。

  “我们看的其他矿山企业,还不是很成熟。”李效伟说。他并透露,去年上半年买FMG15%的股份,价格要260亿元,“即使如此,我们也想做”。

  经济危机为像华菱这样在海外寻找收购对象的中国企业提供了机会,FMG正是受到铁矿石价格下跌、迫于债务压力才主动寻求与华菱合作的。李效伟透露,他2008年两次前往FMG考察,随后决定与FMG谈判。

澳洲之困

  里昂证券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09年上半年FMG的资本开支约为3亿美元,加之较高的营运资本需求,以及铁矿石销售价格下跌和货损等因素,FMG现金流紧张,短期内的融资需求很高。

  报告称,FMG截至2008年年底债务为31亿澳元(约合140亿元人民币),平均利息成本为10%。

  其最近一笔债务到期时间为2011年8月,而其持有现金仅4.40亿澳元(约合20亿元人民币),并且这一现金很可能是FMG借债条款中硬性要求其保持的现金储备。

  FMG目前设计产能每年5500万吨,但如果不能按计划进一步扩产至8800万吨和1.2亿吨,在成本上与其竞争对手必和必拓与力拓相比将处于劣势,因此FMG不得不寻求外部融资。

  对于长期受到三大铁矿石厂商钳制的中国钢铁企业,则显然更希望FMG能够打破三大铁矿石的垄断局面。据《财经》记者了解,今年的铁矿石谈判中,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有意将FMG列入铁矿石谈判对象之一,希望能与FMG达成较低的价格,以迫使三大铁矿石巨头接受相应的降价幅度。

  2月23日,华菱宣布认购FMG2.25亿股新股,并向其股东美国对冲基金Harbinger Capital Partners购买2.75亿股。在3月9日,华菱进一步增持入股比例至17.4%,总投资金额达到12.7亿澳元。

  在华菱入股FMG的交易中,条件之一,是华菱董事长李效伟进入FMG董事会担任董事。

  担任华菱此次投资财务顾问的德意志银行董事总经理张秀萍,对交易获得FIRB批准充满信心。她对《财经》记者分析说,华菱并没有要求控股权,也没有超过触发要约收购的20%的限制;最重要的是,FMG迫切需要来自中国的资金和市场帮助其壮大。

  张秀萍预计,交易有望在3月底获得FIRB批准。

  FMG的命运,正是澳大利亚诸多类似矿业公司的缩影。2008年下半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出现“自由落体式”的下滑,支撑澳大利亚经济命脉的矿业经济也遭遇沉重打击。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四季度,澳大利亚GDP下降0.5%,出现了八年来的首度萎缩。

  由于企业裁员现象比比皆是,今年2月,澳大利亚的失业率上升至四年来的高点5.2%。力拓、OZ矿业也都遭遇不同程度的债务危机,至少从目前看,来自中国的投资是这些企业的惟一“救命稻草”。

  2007年,为收购加拿大铝业公司(Alcan),力拓背负了约380亿美元的沉重债务负担,其中89亿美元债务将于今年10月到期,到2010年10月又有100亿美元到期。与中铝的合作,不仅可令力拓及时偿还这两笔债务,并可继续推进目前一些项目的开发。

  力拓CEO艾博年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与中铝的战略合作能使力拓在这一经济周期中保持投资灵活性,同时有机会受益于新兴市场的发展机遇。“否则,我们在澳大利亚会有近2000个职位被削减。”艾博年称。

  亟待五矿救助的OZ矿业,在2008年下半年就陷入债务危机。据花旗的研究报告,OZ矿业有近12亿澳元负债,该公司2007年净利润为3.05亿澳元,但2008年预计亏损1.12亿澳元。花旗此前估计OZ矿业的净现值为每股2澳元,但随着矿产资源价格下跌,花旗认为其净现值估值至少将降低一半。

  由于无力偿还即将到期的债务,OZ矿业不得不进行再融资,通过寻求买家或出售资产偿还债务,该公司股票自2008年11月28日起停盘。

  今年2月27日,OZ矿业与债权银行就延期还款达成协议,进而为五矿的投资扫清障碍。

  如果拒绝来自中国的“橄榄枝”,这些企业势必要寻找新的融资途径,否则将面临被清算、破产的结局,同时更多的人可能失业。

  “我认为我们不该拒绝来自中国的投资,这符合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普华永道矿业主管哥德史密斯向《财经》记者表示,未来澳大利亚企业对中国的投资会有更大的需求,“当前仅有很少的国家仍愿意提供投资,中国就是主要的来源之一”。

  另一方面,拒绝来自中国的投资,这些投资会流向其他国家,那将是澳大利亚的损失,“澳大利亚的矿业领域将遭受重创”。他说。

  3月12日,在澳大利亚76个席位中占有5个席位的少数党绿党提出动议,希望议会直接要求斯万否决中铝交易。但是,这一动议未经辩论,就遭到其他参议员的反对。从此亦可看出澳大利亚政府不愿轻易将中国投资拒之门外。

  熟悉中国国情的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自然深知中澳之间贸易和投资的重要性,至今他未就来自中国的投资进行过公开表态。有分析认为,陆克文的“中国专家”身份既是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

  “一旦他做了一些支持中国的事,他很可能会遭到反对党的指责。”一位熟悉澳大利亚政治的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方面不能给陆克文政府很大压力,否则,陆克文很可能被迫表现强硬,放弃对中国的支持。

  不过,据《财经》记者了解,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楼继伟在此前不久的访澳行程中,对多家矿业公司进行了考察。

  当时忙于扑救澳大利亚森林火灾的陆克文,在火灾现场与楼继伟进行了会面。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陆克文当时还戴着口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3-17 09:13:00

不错,拜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8 00:16:00
不错的文章,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8 00:46:00
顶一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8 10:29: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8 10:31:00
希望政府不要再像上次中海油跟Unicom那次一样帮倒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