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235 18
2009-03-18

最近几年经济学家挨骂的事例已不鲜见。

有人将此现象归结为精英阶层与草根民众间的情绪对立;有人把哗众取宠视作某些经济学家挨骂的原因;还有些人认为,学者之所以在百姓眼里被贬值为“砖家”,主要原因是理论与实践脱节,是对财经实务和基层民情了解程度的不足。

  以上几种解释都有一定依据,但笔者认为,一些经济学人在百姓眼中贬值,主因不是知识不够多、水平不够高,而是实事求是作风的匮乏。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唯上不唯实,本位主义盛行,以及陷入一些小圈子、为利益集团所囿等。其中,三种现象值得关注。

  其一,“抬轿派”的日益壮大。陈云同志提出,要唯实不唯上,要坚持实事求是作风。实事求是不仅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巨大成果的可靠保证,也是社会科学界应当长期坚持的思想品德,但近些年来学者讲真话的风气却较以前淡薄了。有些研究者习惯于揣摩领导的意思。只要上面已经作了决定或领导已经表了态,一些专家就会为此找理据,为此造势,为此阐释细节和意义。

  甚至该决策的负面作用因形势变化和时空转换而越来越凸显,“抬轿派”有时也会极力维护原有的观点。以人民币汇率为例,虽然2005年7月的汇率改革十分正确,但此后3年的渐进升值方式却有弊有利,而且越到后来弊端越大。比如21%的升值幅度已非外向型企业所能承受;渐进升值产生非常明确和一边倒的升值预期,导致热钱大量涌入、国内流动性泛滥,国际收支、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规模不仅没有因升值而减少,反而持续、急剧地膨胀等。但是国内相当部分专家一直一边倒地宣传人民币升值的种种好处。

  除汇率问题外,在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上,抬轿派也表现得比较明显。早在2008年4~7月份,国内经济形势已经出现逆转,国内企业的日子已很艰难。但“抬轿派”却习惯于报喜不报忧,把经济增速下滑作为某种调控的成绩来宣扬。

  每个人观察问题的视角不同,每项政策总是有利有弊,每样决策总得接受形势变化的挑战。当时易势移的时候,当发现问题已经存在的时候,有责任心和爱国的研究者应该站出来说真话、讲实情。温家宝总理曾说,“知政失者在草野,知屋漏者在广宇。”其意就在勉励学者要坚持唯实不唯上的思想作风,期待学者敢于指出政策的不足之处、善于为中央提供不同视角的政策建议。

  其二,利益集团对经济学界的不断渗透。比如,黄光裕明明涉嫌洗钱、造市、侵吞银行贷款等多种严重性质的犯罪,有些学者却有意无意地提倡豁免民营企业家的原罪,有的甚至公然在国内外媒体上为黄喊冤;明明我国大中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已普遍超过10倍,高价房已成为积累金融风险、影响社会和谐、削弱基层民众消费潜力的负面因素,却偏偏有一些学者不断为高房价辩护;明明对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是美国政府的国策之一,在持有大量人民币资产的欧美金融机构任职的经济学家却一边倒地为升值政策唱赞歌。

  这些案例说明,随着商业化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一些学者确实已为“钱途”所困,沦为国内外利益集团的“御用”专家。

  按照笔者的观察,学者为利益集团服务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第一种是欧美大企业、大银行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高薪聘用一些经济学家,试图利用其市场地位来影响政府决策;第二种是外国机构和外国基金会在中国境内出钱资助经济研究机构,使其成为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工具;第三种是国内某些企业明里暗里“团结”部分学者,使其成为本企业或本行业的代言人;第四种是学者本身在该行业或该市场(比如股市)有巨大利益,为维护自身利益不得不借“著名专家”的地位来影响政府决策;第五种是个别领导干部亲自带研究生,迅速提拔嫡传弟子,以致他们的门徒大都身居要职,在政治和学术上形成一个相互维权、相互“抬轿”的“小圈子”。最后一种情况不仅影响招聘和晋升的公平性,还会助长学术腐败,并成为派系纷争的源头之一。

  其三,学风中本位主义问题严重。一些机关下属研究机构的研究者,几乎都受到观点和政策建议须与所在单位一致的“内部纪律”约束。虽然这些机构的许多研究报告都很有深度,但在涉及主管单位所辖职能、权限、政绩和存在问题等方面,研究者大都会取用相对有利于本部门或本级政府的论点和论据。

  如果部门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在从属不同的研究机构之间,观点相左的可能性就会更大一些。在日常的学术交往中,笔者有时就会听到某些研究员被领导批评为“拿本单位工资、不为本单位说话”的信息。在有关宏观调控的方向争论很激烈的时候,有些部门甚至在基层调研时,给被调查对象发出“请正面评价某某政策积极作用”的标题。如此调研、如此研究,某些经济学家挨骂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3-18 12:12:00

《瞭望》这个杂志文章不是一般的观点 这是中央在向茅老喊话!
有人将此现象归结为精英阶层与草根民众间的情绪对立;有人把哗众取宠视作某些经济学家挨骂的原因(这是在指茅老还有些人认为,学者之所以在百姓眼里被贬值为“砖家”,主要原因是理论与实践脱节,是对财经实务和基层民情了解程度的不足(这也是在指茅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8 12:14:00
第二种是外国机构和外国基金会在中国境内出钱资助经济研究机构,使其成为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工具(这好像是说茅老的福特基金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8 12:40:00
以下是引用shangrila3在2009-3-18 9:37:00的发言:

最近几年经济学家挨骂的事例已不鲜见。

有人将此现象归结为精英阶层与草根民众间的情绪对立;有人把哗众取宠视作某些经济学家挨骂的原因;还有些人认为,学者之所以在百姓眼里被贬值为“砖家”,主要原因是理论与实践脱节,是对财经实务和基层民情了解程度的不足。

  以上几种解释都有一定依据,但笔者认为,一些经济学人在百姓眼中贬值,主因不是知识不够多、水平不够高,而是实事求是作风的匮乏。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唯上不唯实,本位主义盛行,以及陷入一些小圈子、为利益集团所囿等。其中,三种现象值得关注。

  其一,“抬轿派”的日益壮大。陈云同志提出,要唯实不唯上,要坚持实事求是作风。实事求是不仅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巨大成果的可靠保证,也是社会科学界应当长期坚持的思想品德,但近些年来学者讲真话的风气却较以前淡薄了。有些研究者习惯于揣摩领导的意思。只要上面已经作了决定或领导已经表了态,一些专家就会为此找理据,为此造势,为此阐释细节和意义。

  甚至该决策的负面作用因形势变化和时空转换而越来越凸显,“抬轿派”有时也会极力维护原有的观点。以人民币汇率为例,虽然2005年7月的汇率改革十分正确,但此后3年的渐进升值方式却有弊有利,而且越到后来弊端越大。比如21%的升值幅度已非外向型企业所能承受;渐进升值产生非常明确和一边倒的升值预期,导致热钱大量涌入、国内流动性泛滥,国际收支、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规模不仅没有因升值而减少,反而持续、急剧地膨胀等。但是国内相当部分专家一直一边倒地宣传人民币升值的种种好处。

====================================================================== 

我看有些问题,也不能都归咎于经济学家。一下是我关于汇率的分析:

人民币相对美元缓慢升值是一个次优选择

分类:货币经济之全盘理论政策建议与政策评论   

文章提交者:李克洲       

   发表时间:2008-01-06 

发表于JJXJ.COM

    在国际经济领域,国际政治有着巨大的作用,就像国内政治对国内经济起着巨大的作用一样。尤其是民族国家,作为资源的实际控制主体,往往具有超过所有权持有人的控制力。美国,由于其巨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及社会影响力,实际起着维持国际经济政治军事乃至社会价值观的主导作用,例如美国的金融体系,实际扮演着世界货币发行者的角色。认识这一点,对于理解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后果,是一个必备条件。
    现在我们简单分析一下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后果,情况大概如下:
    一,如果迅速升值。则1,我国美元储备和投资大幅贬值,原来积累的产权,化成了废纸;2,对以美元为核算依据的交易,成本会大幅攀升,从而极大降低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还会产生连锁反应,造成现有生产力闲置,资源就业不足。3,以美元为核算依据的进口产品成本降低,进而鼓励进口,进一步降低国内资源就业水平。
    二,如果不升值。则1,对美贸易盈余的不断扩大,影响美国资源就业水平,进而造成贸易保护主义抬头。2,造成中国国内通货膨胀,降低中国的国民福利水平。3,美国政府以国债或其它所有权凭证冲抵我国债务,造成我国贸易盈余的不断折损和虚无化。4,造成中国国内资源储备和环境的不断恶化。
    三,如果缓慢升值。则1,给两国经济结构调整留下时间。2,缓冲对美贸易盈余引起的矛盾和争斗。3,美元资产缓慢贬值,降低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4,把出口的生产资源逐渐转向内需,提供国民福利水平。
    其实,人民币相对美元缓慢升值,并不是最优选择,也不合乎国际经济分工理论,它是中美两国政治家在谈判折衷后造成的结果。在经济实践中,起指导作用的不一定是科学的思想,往往是可以操作的被决策者认定最合乎他们利益的思想。
    偶然看到了沃勒斯坦的一篇演讲,他在论及后美国时代时说:“与伊拉克的战争昂贵得令人难以置信,美国政府则因此而陷入巨大的债务负担之中。维持这一债务的唯一办法,就是由诸如中国——当然不只是中国——之类的国家慷慨解囊、购买美国的国债。中国、韩国、印度,和挪威等国购买美国国债的原因有二:其一,它们希望能够维持美国购买这些国家商品的能力;其二,美国也能提供相对来说比较优惠的利率。但是这些庞大的债务却也使得美元开始贬值。美元作为世界上唯一的储蓄货币,这意味着美国无需担忧自己的债务问题。对中国、韩国、印度,和挪威来说,问题在于美元的贬值,如果你现在购买美国的国债,两年之后,你实际上已经损失了一笔。所以对所有这些国家而言,现在有两条曲线:一条,就是为了维持美国购买这些国家商品的能力,维持本国经济的发展,必须保持资本向美国的流动;而另一条,就是美元贬值的曲线。因此到了某一个时间点,这些国家会觉得较之于不买美国国债,它们买了美国国债反而损失得更多。关键是时间问题:如果你是投资者,你既不能投资太早,太迟了那也不行,你得正好赶在那个点上!这可并非易事!所以中国等国现在正在做的,就是逐渐从中抽身而出。美元迟早将会以比目前更为剧烈的速度贬值,可能是下周一,可能是明年,也可能是三年之后——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但有钱人天天为此担惊受怕。事情一旦发生,对美国而言它就意味着两件事情:其一,美元将不再是唯一的储蓄货币。因为欧元、日元、英镑、人民币都有可能成为储蓄货币,我们将会拥有多种储蓄货币,而美国将不再可能再像现在这样继续积累国债。其二,它意味着美国人生活水准的下降。中国购买美国国债,在中美双方看来,乃是一个双赢的举措,但如果美元贬值的话,中国和美国人的生活水准都将降低。”
    说实在话,我很佩服这个美国人的坦率:他说出了到目前为止中美两国贸易盈余债券化及美国政府逼迫人民币升值的真相。但是,他这种担心并不一定必然会出现,因为美国的强大,是靠着它的强大的政治经济社会及科技创新制度为基础的,它的社会高福利,不仅仅是建立在资源上,而是建立在强大的生产力水平上的。自立国以来,美国,从来不缺少对美国自己唱衰的学者;但是,作为外国人,我们看到的是它的不断发展和逐渐强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18 12:43:0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8 12:47:00

    经济学研究人的经济行为,一个人的人生态度是一以贯之的,一个人的品格态度也贯穿在他的整个人生实践之中,包括其经济行为。

    经济与道德有密切相关的联系。这是为什么亚当斯密作为道德哲学家开创了经济学,成为经济学之父。

    当一个经济体的运行体现出诸多美德时,诸如,勤劳,节制,正直,诚信,自给自足,团结合作,开放,公平公正,秩序等,这个经济体的运行是良性的。

    反之,当出现贪婪,投机,盲从,以逸待劳,囤积,吝啬,欺骗,信息不对称,封闭守旧,秩序混乱等现象时,经济体就会陷入低谷。

    经济往往在经济行为人善与恶的较量,正与邪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发展,经济学家必须有立场、价值观念和确定的意识形态。也就是说经济学并不是一门实证科学,只凭借数据和观察现象来说明问题是不够的,还应该涉及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更接近于道德哲学。所以经济学家也可以分为两类,有良心有正义感的经济学家和没有良心没有正义感的经济学家,简言之,有道德的和没道德的,这应该作为最基本的分类。所以评判一个经济学家,关键看他在为谁工作,观察其立场是最重要的。

    经济与道德密切相关,经济学家不是救世主,能做的事情不多,解释经济现象,制定经济政策,以经济的表现方式来教育和管理人。真正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是科技创新,我们对世界的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把握。科技创新拓展人的思维,解放人的身心,创造出新的更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引导人走向更自由广阔的世界,引发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的变革和飞跃,是解决经济社会问题的根本之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8 12:55:00

经济学家天天呼唤政府要利用国内外资源(包括减少外汇储备),两条腿走路,提高国民福利。我看政府并没有认真听,也没有当回事。

在经济实践中,起指导作用的不一定是科学的思想,往往是可以操作的被决策者认定最合乎他们自己利益的思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