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4263 19
2009-03-19
滞涨即将来临

当CPI,PPI同时变为负数时,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发出了,通缩风险在下降,不会出现通缩的声音。然后就是开始论述现在流动性何其充裕,政府通过货币、财政政策,有能力控制通缩风险。
我以为,通缩并可怕,滞涨才是最可怕的。

在整个经济运行中,通胀率往往被用来作为经济景气的重要指数。通胀率高了,就认为是经济过热,通胀变通缩则认为经济衰退的表现。因此,当经济步入衰退期时,一定会伴随着通缩的现象。但是,必须注意到,通胀率是表象,而凯恩斯主义者却死盯这个表象不放。看到通缩就很难受,总是通过货币手段、财政政策等方法制造通货膨胀。通过通货膨胀的方式来鼓励大家的信心。凯恩斯主义是兴奋剂,临时用一下还可以救急,但是作为摆脱经济危机的主要手段就难以奏效。人为制造的通胀和因经济
过热导致的通胀,成因截然不同。经济过热所产生的通胀,究其原因在于经济过热导致需求膨胀,从而产生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资产价格上涨,货币的需求量随之相应增加。特别是近十几年的金融创新使得金融市场对货币的需求量成几何倍数的增加。同时,信贷增加、货币流通速度加快,从而发生通胀。但是总的来说,这一过程是市场自发现象。反观美国政府的救市计划、国内的各类经济刺激政策都是认为的增加货币投入量,在没有客观上的货币需求的前提下,人为增加货币供给,导致通胀。
这种人为导致的通涨,最终会像97年一样,形成滞涨。新建的基础设施使用率不高,新建项目产能因为缺乏市场需求而无法释放。最后形成供给增加而需求不增。又回到通缩的起点。或者更为厉害些,导致滞涨。
我承认投资因为是政府主导决策,从效率角度来讲效率最高,是首选。可以在短期迅速内带来一定效果,虽然效果多大还有待探讨。而出口则基本不用指望。消费市场的启动则不是政府有能力在一朝一夕之内能解决的。因此政府优先选择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方式来刺激经济。但是从长远角度讲并非最佳选择。
因为 1 :97年亚洲金融危机我们采用了同样的方法,但是收效甚微,导致了长达3,4年的经济不景气,知道加入WTO,才启动了长达8年的飞速发展。
       2 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有了很大成就,再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来拉动内需。恐怕效果还不如97年的情况。再加之中国国情,高速公路多为收费。试想,在经济不景气的形势下,对运输企业,高速公路费用绝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样一来,通过提高交通运输能力来刺激经济的方法又要打折扣了。同理,高速铁路的兴建也是这个问题。通过升级铁路运输能力,升级的还有价格。这样一来会严重的影响需求量。
      3 政府主导下的投资决策往往缺乏效率,或者说,并非是是市场的选择。这样就导致了投资往往很难使用在最有效的地方。以前多次出现过使用国债的建设项目半途而废,或建成后效益不佳,当然这里也是有总体经济环境的因素的。
基于上述几点原因, 我对当前的经济刺激计划不是很有信心。
 
我个人认为,刺激经济重点还应在重振消费市场上。其余环节交给市场解决。工作重点应放在社会保险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农村地区。只有社会体制的完善,才能够让消费者放心消费,不会让他们在买电器、汽车、家具时还在想,这钱能不能话,万一如何,没钱怎么办的问题。
第二进一步减轻个人、企业税赋。可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进一步降低农民负担;临时降低营业税、增值税率。使得企业能活下去,不裁员。个人不担心失业,有钱,有胆量消费。至于信贷发放,企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则可以让市场自身决定,而非认为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最有效配置资源。虽然这可能要花更多的时间,但这是最有效的方式将滞涨的风险降到最低。

关于此次经济危机的成因,我绝对不相信所谓金融危机之说,次贷之说。  我从不认为这只是金融危机,这是一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这是经济周期的自然结果。
经过以IT,网络、通讯为主要内容的IT革命之后,全球经济一直处于良好的发展态势之下。在2003年开始出现不良势头。但各国特别是美国通过房地产市场的增长维持了经济的增长。特别是次级债的方式,有效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迅速走高。但经济总是要有调整的时候,最后调整的结果就是美国失业率上升,消费降低。从而导致国内出口迅速下滑。全球经济进入衰退期。这是经济的自我调整,是美国欧洲消费、中国、印度制造模式的调整,  没有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和衍生品,次级债,监管不良,没有太多关系。
没有这些,经济还是要衰退。只不过衍生品,次级债,监管不良就像是兴奋剂,造就了虚假的繁荣。而出来混的早晚是要还的,虚假的繁荣转瞬消失。结果因为失去了虚假的繁荣的人们却不能接受现实,把责任投给了衍生品,次级债和监管不良。
国内由于产品的需求的旺盛,各类工业品消费品的产能都存在泡沫式的增长。以钢材市场为例,钢材的消费很大一部分被用于钢铁行业扩大产能上。因此一个个钢厂、高炉拔地而起,产能迅速增加。造成了现在产能过剩。因此可以预见,未来数年内,钢铁行业不会出现04年以来的钢材需求旺盛,疯狂扩产的现象。说到底,这次经济危机的成因就是因为整个世界经济不在疯狂,回归了正常需求。而对应的供给还处于一种泡沫状态。对于企业,对于个人都很难接受由奢入简这样的一个过程。然后,整个经济必须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直到供给与需求重新平衡。
反观经济刺激计划,特别是投资部分,由于计划经济的惯性思路,还是把增加产能做为刺激经济的手段。需知1980年代是供给不足,扩大产能还是有效的。但现在是需求不足,供给过多,所以应该花大力气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改变美国欧洲消费、中国、印度制造这一单纯的模式,不然还是会走到滞涨的老路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19 2:26:3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3-19 02:35:00

我赞成会出现通缩的现象,而且肯定会出现,随着外贸出口降低,原材料价格大跌,如果欧美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那么通缩必然出现,我们顶不了多久。

但是,通缩出现是中国经济大衰退的开始,而且发生经济危机的风险极大。由于我国经济严重依靠外贸,内需不足,通缩将是致命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9 08:54:00
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9 14:36:00
我国的经济还能不能增长,应该问我们自己。一个国家的发展取决于,她的人民是否勤奋、是否有创造力。看看我们周围的人你就可以感觉到是不是有希望了,未来是那些官老爷们坐车。我们这一代会很累,因为有很多不干活的。但是我们会让国家的经济进一步的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9 15:16:00
以下是引用李诸侯在2009-3-19 2:35:00的发言:

我赞成会出现通缩的现象,而且肯定会出现,随着外贸出口降低,原材料价格大跌,如果欧美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那么通缩必然出现,我们顶不了多久。

但是,通缩出现是中国经济大衰退的开始,而且发生经济危机的风险极大。由于我国经济严重依靠外贸,内需不足,通缩将是致命的。

我本来担心通缩的。按正常的理论推断,通缩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现在所有经济学家都信誓旦旦说不会通缩。除了安抚以外,我觉得那就是要投放大量货币了。

但是这种方法除了导致简单的通胀以外,对经济刺激毫无用处。经济不可避免处于衰退期。因此就会变成最痛苦的滞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9 21:28:00

抚民以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