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315 4
2009-03-23
我是一名基层工作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已经困扰了我好久了,目前受金融危机影响导致大量农民工回流,他们在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做了大量的贡献,当危机来临时,他们确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希望大家畅所欲言,给我一些启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3-23 22:25:00
城市欠他们一笔债,你可以帮忙讨一下,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4 15:17:00
我以前也关注过这个问题,并不是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才有的,或许是在金融危机情况下才凸显出来。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出来,进入城市,另一方面城市一直在进行产业升级,对劳动力也有一种排斥。或许最好的办法就是在鼓励乡镇企业的发展,可能一些人一提到乡镇企业过去也搞过,但是中间可能有许多环节出现了问题,或许可以用一些制度进行限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4 16:13:00

受冲击说明这些人在城市生存的能力还是很低的。

能退回到农村已经不错了,是有一条退路的。

总比,把农村的地流转出去了,没有退身之地的好。

退回农村去,怎末消化这剩余的劳动力?

我想,最现实的办法,是:

1、种地保基本生存;

2、可以种一些经济作物,换点钱花;

3、可以做一点与当地特点相关的基于农业的有附加值的加工,多挣一点钱;

4、可以做一些与当地经济特点相结合的旅游等服务业,以及相关的旅游产品、特色产品等;

5、可以在当地发展一些与外边企业能配套的加工业;

6、最好是能在政府的鼓励和引导下,发展地域特色的乡镇县企业;

这样的话,在农村衣食足,生活压力也不大,出则做工经商,退则务农。

这样的两栖生活模式,将会给农村带来很大的变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4 16:33:00
落叶要归根,农民的根还在农村,今年初国家已经提高了成品粮收购保护价十几个点,具体数据我没太记清楚,另外年初化肥放开保护价实行市场化改革,且放开国内市场,也就是国外的产品也可以进来卖,国家的目的很明显,就是放开后化肥也没有涨价的空间,直接降低了农民种粮成本。另外,石油暴跌,也间接降低了大棚薄膜等生产资料价格,也就是说目前的种粮成本比去年低,下半年原油肯定还得涨,用这个杠杆间接推高农产品期货,这样农民还会卖个好价钱。我分析这种通涨-通缩-再通涨会持续3-5年,而这期间农村剩余劳动力只要把握好方向,且不发生大的天灾,种粮反而是最具保障性的职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