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伯伦雷泽/文
人民币实际只是一张美元兑换券,失去美元储备,就意味着人民币贬值。
哪怕启用SDR做为储备货币,人民币不过是要换一个寄主。主观上是想通过非主权货币来获得人民币的价值自由。
失去美元储备后的人民币将是什么?
这些年来人民币的信用本位其实可以说成是美元本位,每获得1美元就发行等额汇率的人民币。正是如此才缓解了中国这个天然的通缩体制的弊端。
所以在我们权衡利弊的时候,哪怕牺牲外贸顺差也不能放缓基建投资,说白了就是不能放缓货币投放。
否则中国将出现严重通缩,造成过剩产能彻底崩盘。
这就是中国的核心矛盾。
人民币做为美元兑换券是以美元为基础发行的货币,其来源有二——
1、过剩产能的出口与世界代工工厂的贸易创造。
2、外商投资。
举个例子,比如一个外商看上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廉价土地和廉价环保成本,打算在中国开一个工厂,投资共100万美元,进入中国后表现为人行外汇储备多了100万美元,中国市场多了700万人民币。也就是中国央行以100万美元为抵押发行了700万人民币。外商明白央行里有相应的100万美元来做为基础保障他手里700万人民币的价值。如果当中国央行失去这100万美元后,那这700万人民币就是可以看做是中国央行无中生有创造的废纸。所以,中国央行手里的美元存储不可能彻底化为其它资产,而只能选择等同于美元的美国公债,这样才能获得资本利息补偿,以此来弥补以这100万美元为抵押发行的700万人民币的利率损失。
有人提议外汇储备应该购入资源和黄金来保值,但问题是这些东西不但没有利息收入,而且还有储藏费用的支出,并面临着美元汇率的波动风险。如果央行的债主看到中国央行如此行为,还会放心向中国市场投入货币吗?
如果我还是以上那个外商,我就要考虑,如果我投入的美元被中国央行损失掉了,意味着我不能够再把资本从中国撤出,在这样的恶劣形势下,我能把手中的人民币变为资源从中国撤走吗?显然这个有问题,中国已然成为资源进口大国,哪儿还有资源来卖给你?央行手中的美元储备不再能够支付兑换投资者手中的人民币时会怎么办?那自然就是人民币贬值,人民币贬值会造成以人民币计价的资源价格上涨,那么道理是一样的,做为外商的我同样没办法全身而退。
所以,沃尔克说的没错,中国放弃美元就是放弃人民币的发行权,就是放弃人民币的价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民币就是美元兑换券,是傀儡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