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9-3-31 19:46:00
鼓励内需,可我没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31 23:11:00

最初的银行业,是要交保管费的,后来这些人发现保留一部分金币,其余的放贷出去,可以获得利息,就向存钱的人支付利息,吸收更多存款。

建国以来,我国的储蓄,特别是农村储蓄很高,为经济建设动员了大量资金。实际上是广大储蓄者为经济建设做了牺牲(另外比较高的通胀率又是一种通胀税)。但是从整个GDP布局,投资比例过高,消费比例过低。这在过去还是有利的,但是从经济的长远看,结构不合理,而且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布局已经初步规模了。现在要做的就是改变这种结构,更多的鼓励消费,减少储蓄,扩大内需。所以国家要减少储蓄。

 说的不好,请方家指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1 16:22:00
以下是引用hynhn666在2009-3-30 14:35:00的发言:
储蓄好比是爷们儿的“精囊”,爷们儿的那种玩意儿多了会上火,如果储蓄的钱的多了,经济不是“上火”,而会导致“火气不旺”;如果爷们儿的玩意儿少了,肾亏、前列腺肯定有问题,会遭壮女遗弃,储蓄少了经济同样会产生问题,有可能会过热,有可能造成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对爷们儿来讲,关键是机理的平衡,内分泌莫失调,对于储蓄也是一样,关键是要有个“度”,就是要有个平衡的问题,多也不好,少有不妙,追求“动态”的平衡才是关键之处,不会有一个硬性的尺度说就是多少可以,多少不可以。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这个回答应该奖励金币。

大师就是把复杂问题用很简单的方式讲明白。

而砖家,则是用复杂的公式和专业的术语把本来不复杂的东西说的让人听不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1 18:00:00

如果冲储蓄本身看,存多少都是没有问题,根子不在储蓄,储蓄本身就是避险的一种选择,为什么很多人选择避险而不是拿来用,这个前面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事实上现在储蓄是一种按照时间概念上的亏损,但是问题是,除了亏损你还有更好选择吗?在一个大系统中,有人亏必定有人赚,那么赚的是谁我想不说也清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1 20:43:00

按照费雪的观点,储蓄就是一种投资,投资是放弃现在消费换取更多将来的消费。

至于经济发展与储蓄的关系,我认为没有直接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生产要素数量、质量及制度成本有关,前二者多或者高者优,后者低者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18 09:55:00

消费是一连串事件,中国自古节俭,(我今天的工资当然不可能全用于今天或明天的消费,我要为几十年后或我的子孙考虑)因此大多中国人是倾向储蓄的,2009 大家都更谨慎了,政府想用投资带动大家的积极性,只是短暂的回暖,接下来的就是政府的手伸向了其投资的地方,制定一系列制度托宽其干预面。其次这么做同样有挤出效应。

对于投资者,中小企业向银行要个钱等到花都谢,国有大中型企业伸个手,银行P都不放个。

降R,不断降(就差没像美日往流动性陷阱跳了)但商业银行还是拽紧口袋。

不是不想投资是不敢,于是SAV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18 17:00:00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在整体经济不是很好的大环境下,物价上涨了,可是工资没怎么变,要刺激消费,就应从小市民处着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8 20:42:00

对于楼主的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

1.当前外需不足,再加上过分依靠外需也是不健康的经济,因此提出扩大内需。我们知道AD=C+I+G+NX

内需就在C I G这三块,政府投资是已经动用了四万亿,我们都知道乘数效应,可是乘数效应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什么?是每一次支出都带来新一轮的支出,政府支出如果不能带动民间资本,这个乘数效应是发挥不出来的。民间资本要么消费、投资,要么储蓄,所以当前为了拉动内需才鼓励少储蓄!

2.至于储蓄是好是坏?有一个适度的问题,还记得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率吧?有一个S**

另外银行给储蓄利息,这也是考虑到可以通过逆经济风向引导储蓄增减,从而宏观调控经济的一个工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9 15:11:00

看一个赶出储蓄的实例:西方的降息策略为何在我国产生反向应用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b134i430329p2.html                                      1996年后银行连续几次降息的市场反应

      从银行的企业运行角度看,其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如果贷款量增加(需求上升),贷款利息是上升(存款量一定),为了增加存款量,保证贷款供应,银行提高存款利息,增加储蓄。1996年,由于国家抽走房地产资金(停贷),造成需求骤减,银行成本急剧上升,被迫降息。
      由于我国的经济理论主要采用西方经济学的观点,作为政府来说,降息是为了减少储蓄,刺激消费,让百姓投资股市,为企业融资等等。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具体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是为刺激消费,降息作为策略来说,也产生了正好相反的作用。在美国,由于利息降低,相对股票的分红要增加,消费者购买股票,股价上涨、消费增加,这主要是美国等发达国家消费者的投资意识能力强。但作为中国的储户,由于正处于生活条件才得到改善的发展阶段,投资意识与消费能力都相应较弱。特别是由于储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儿女婚嫁、看病、养老、教育等必需支出,属于安全性资金准备。银行一旦较大幅度降息,只会使储户利息收入降低,减少预期收入,降低未来资金支出的安全性。在恐慌心理下,将本该消费的资金转向银行进行储蓄,以提高未来支出的可靠性。所以,银行较大幅度的降息引发的是中国银行储蓄激增。而储蓄激增又引起银行成本急剧上升。只能为降本而降息,因此,引发国内银行降息与储蓄激增的循环促进。所以说,市场经济理论必须与具体的市场环境相结合,否则,同样的方式有时在不同的地区会产生正好相反的结果。

如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及原创作者。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b134i430329p2.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9 17:24:00

储蓄不能说有错,也不能说对整体经济有害。这个问题其实相当于:“储蓄”与“消费”在经济衰退情况下,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影响哪个更有利? 

先回答你第二个问题,消费者(你)将收入¥1000存入银行,银行给你3%的年利率,然后将这¥1000转身以8%的利率贷款给其他人或者企业。银行在这¥1000上付给你的利息和从贷款人手里受到的利息之差,便是银行的盈利。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货币需求紧缩,银行要降低利率才能贷出去,所以付给你的利率也会降低。但是,贷款的需求总是有的,只要还有人从银行贷款,银行就可以支付你利息。银行就没有比要收保管费了,再说如果银行收保管费,你还会把钱存到银行么?不是还可以投资股票,公司债券,国债,买邮票,或者干脆在家里藏起来啥的。那银行不也维持不下去了

现在说说“储蓄”与“消费”对经济的影响吧。银行的作用是扩大流通的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分几种,其中广义的货币供应量定义为现金+存款。“储蓄”将现金转化为存款,银行又将存款转化为贷款,贷款通过“消费”转手为现金或者(另一个银行的)存款,这时总的现金或者存款,增加了(接近)一倍,之后又经过一个循环,还可以再增加(接近)一倍。这个循环不是无限的,因为银行在贷款之前都会留有一部分存款而不贷出去,以防出现大量提款的情况。而在每一个循环里,“消费”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其中的“消费”既可以是企业购买原材料,付员工工资等的费用,也可以是消费者用于购买企业生产的产品的费用。在这些循环中,GDP得以成倍增加。“消费”总量不应低于“储蓄”总量太多,才可以维持这个循环。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一般消费者会更多选择“储蓄”,而降低“消费”,公司的产品需求下降,贷款需求下降,银行有钱贷不出去,在市场经济下会引起贷款利率的下降,而“储蓄”量又过高,银行赚不到钱付你的利息,就会自动下调储蓄利率。

消费者如果将“储蓄”的钱拿出来“消费”,我们付给厂家现金来购买产品,厂家获得收入,来支付员工工资,或者支付应付帐款,剩下的净收入,给股东分红,或者投资下一个生产循环。而员工收到的工资,又可以用来“储蓄”或者“消费”。所以其实在正常经济情况下,“储蓄”和“消费”的比例能够保持平衡,它们对于经济的贡献是类似的。

而在经济衰退的市场情况下,消费者倾向于更多的“储蓄”,而降低“消费”,这时公司收到的需求降低,收入减少,利润降低,生产紧缩,甚至通过裁员来降低成本。很多公司的经营都成了问题,这时候没有市场需求,公司也很难靠贷款维持经营,裁员的裁员,倒闭的倒闭。这也成了导致失业率增高,GDP下降的原因。更多的人失业,消费继续降低,更多的公司倒闭,裁员,GDP愈加下降,进入恶性循环。如果通过鼓励“消费”来刺激经济的话,很多公司就可以维持,很多消费者可以保住自己的工作及收入。尤其是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净出口,现在外国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外需急剧减少的情况下,刺激内需是解决经济增长减缓的有效办法。

很多人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觉得“储蓄”才是王道。殊不知,在宏观经济学中,大量的“储蓄”和很少的“消费”,并不利于经济的增长。以前其他国家对我国产品有大量需求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维持高储蓄,低消费,而依赖其他国家的消费来消耗多余的生产,以维持GDP的高速增长。一旦我们的出口水平降低,国内的“储蓄”和“消费”就会出现不平衡的现象。刺激内需不仅能保护企业,降低失业率,维持我国经济增长的现状,还可以减少我国对出口的依赖型。现在,银行降息,只是希望将“储蓄”与“消费”的比例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将recession的破坏降低。你把本月的工资少存点,买几管牙膏,几条围巾,一个mp3,几本书恐怕就能保证一个工人不至于失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9 22:15:00
  储蓄比重过大有问题,全部交给银行去再投资了,产出与需求不平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