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陈老师课上,陈老师说:美国真正的问题是人口问题,每人要养四个老人,社会保障负担拖垮了美国的经济。这点我很同意。
陈老师又说:中国现在应该放开人口管制,否则会遇到与美国同样的问题。这点我不敢苟同。
现在经济很大程度上是需求经济,经济的规模是需求拉动的,生产中劳动力的比重越来越少。现在化程度的深化使得国家GDP(或许这个指标应该改成可带来生活需求满足的总产品)已经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劳动力人口的影响。我们可以认为,劳动力总数无论是N还是1.5N,总的满足社会需求的产出不会改变。
那么问题的真正原因在哪呢?既然总产值不变,为什么劳动力人口比例的降低,也就是老龄化,会带来这么大的社会后果呢?
我们建立一个简化模型,假设之前每对夫妇有两个孩子,每两对夫妻供养一对老人,那么每对夫妻要供养两个小孩和1个老人;而现在每对夫妻要供养两对老人和一个孩子,也就是每人由供养1.5人增为供养2.5人。等价的,劳动力比例由40%降为2/7。
表面上看,每个人的负担增加了。但是,劳动力比例的降低,也是得之前由40%的人分配社会财富降为由2/7的人分配社会财富。平均来看负担增加的比例刚好被财富增加所抵消掉,因为社会总财富并没有降低。
那么问题出在哪呢?出在分配制度和消费理念上,而这两者间也是相互影响的。
分配制度的原因:
平均来看负担增加的比例刚好被财富增加所抵消掉,因为社会总财富并没有降低。前提是社会财富的分配,也就是说个体之间的财富比例不变。但是实际情况是,并不是每个劳动者的财富都增加了,由于生产现代化等原因,大部分劳动者财富增加都不大,退出劳动者团体的人所放弃或者说无权分享的那部分财富大部分被资本所有者拿去,这些财富并没有用到支撑老年人生活上。
结果就出现下面情况:劳动者集团(指创才社会财富的团体)总财富增加,但是增加的财富并没有按比例分配,结果大部分劳动者财富增加不大,但是每个劳动者需要供养的老人普遍翻倍。就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就是老年人的需求不能充分满足,老人生活水平下降。
问题的本质不是因为劳动者减少,而是分配制度没有更好的适应年龄结构的变化。
消费理念的原因:
这方面主要分析美国,所要说明的观点是:即便分配制度完善,劳动者(同时也是老年人的供养者)财富同比增加,也会因为消费理念使得增加的财富没有用到老年人身上去。
问题出在社会保障制度上。美国政府为了宣扬自身,一段时间内负担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结果财富增加的劳动者没有了应有的养老责任的增加,自然会扩大自身消费。而美国的老年人保障计划是建立在未来税收基础上的,甚至建立在巨大财富赤字基础上,可以说是个美丽的谎言。结果民众把本该供养老年人的钱挥霍掉,而随时间推移,政府发现自己根本无力承担养老计划,便把责任推给企业,然后企业失去竞争力,导致经济衰退。美国人很有意思,大力提倡提前消费,但未来掏空后的生活是建立在借债和谎言的基础上的。
我认为老龄化问题的本质是分配机制和消费理念上,而消费理念的本质原因也可找到分配机制上。
同样推崇社会保障,为什么欧洲像丹麦等国家总体上说是成功的呢?因为他们的社会保障没有建立在未来收入的基础上,有些国家甚至征收超过50%的税,他们用来支付老年人生活需求的财富是从劳动者集团那里取得的。这个一个很好的理念。比较理想的模型,劳动者比例由40%降到2/7,每个劳动者收入增加40%,但是税率增加使得每个劳动者财富的增加刚好抵冲掉,用增加的税收来支付老年人生活需求。
当然,上述分配模型并不能很精确执行,但欧美理念的结果对比很明显:欧洲虽然也陷入经济危机,但他们的企业困境并不是由老年人负担造成,而美国企业相对欧企多了一个养老金的负担,自然会比欧洲遭受的打击大。
当然,鼓励增加人口,会维持劳动力比例不变,分配体制和消费理念都不会变,因为其财富没有增加。但这个策略是最消极的,生产受到环境等等限制,并不会因为人口增加而增大社会总财富。实际上人均财富会降低。还会造成失业等等很多问题。
我们要做的是建立一个新的适合年龄结构的分配制度,而不是单纯的增加人口维持年龄结构不变。
<script src="http://fmn032.xnimg.cn/fmn032/tribe/20090318/15/30/A315208328855UPL.asx" type="text/javascript" ik="myyoumin"></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