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个中外合资的商业地产项目里面工作,最近,随着对项目的逐步理解,我突然间想起了这个惊人的话题。
从历史上看,世界的制造中心每一个时代都会不同,在17、18世纪,是属于英美等国的,在19世纪是属于日本的,而在20世纪,则是属于中国的,21世纪,中国能否保住这个中心地位?不得而知,但是,中国制造,优势正在一步一步地消失。事实上,中国是不允许这样的,因为中国的人口太多了,区域差距太大了,贫富差距太大了。中国完全可以而且非常有必要保有这个优势。
但现实与理想总有距离的,中国的制造的优势正在一步一步地消失。个人的证据就是,新兴市场凭借一些独特的国家优势(可以提供比中国更低的劳动力、资源成本,可以依靠近距离地服务市场从而替代掉中国制造的优势)正在取代中国的制造中心优势,确切说是一步步地瓦解中国制造的优势。例如,印尼、巴西、俄罗斯等。
事实上,有矛必有盾,一物降一物,一部分无意识的中国人,一群常年漂泊在外的流浪者,却肩负起保护“中国制造”优势的重任。因为,他们靠近距离地服务消费者,将市场圈围起来,从而反哺国内的制造基地。
如今在金融危机之下,百业萧条,但全力在开动的,不是外贸公司,不是生产制造车间,而是一些常年在外的流浪者,正在全力抢占欧美品牌撤离后所形成的巨大市场空白。例如,中东市场,非洲市场等。
其实,一直觉得“中国制造”全力决战危机的方式过于消极,一般都采取压缩成本,裁减人员,节省开支的节流方式,而开源则做得比较少,实际上,源是在不断地收缩的。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想过,难道我们的客户就不在做同样的事情吗?难道我们的客户就非得往中国跑吗?不是的,看来是时候想下,怎样突围出去了,而且,现在正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得市场者得天下!
我只提出一个话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3 13:47:57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