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141 0
2009-04-02

本周四,20个主要的高收入和新兴国家(20国集团,G20)领导人在伦敦举行的峰会,似乎势将取得重大进展。但是,衡量成就不仅要以过往表现为标准,还要以“迫在眉睫的紧迫性”为标准。不幸的是,这次峰会将不能达到这一标准的要求。

经合组织(OECD)现在预测,发达国家经济今年将萎缩4.3%,而2010年将陷于停滞。发达成员国的失业人数到2010年可能增加2500万。与此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全球经济今年将萎缩0.5%至1%。这将意味着“产出缺口”(实际和潜在产出之间的差异)增大多达4%。

G20将果敢迎接这些不同寻常的挑战吗?答案是否定的。目前需要的是,整体需求大幅增加,其分布也出现大幅转移,从长期赤字的国家转向长期盈余的国家。在这两方面,进展都将十分有限。

   

OECD认为,各国政府为应对危机而自行采取的刺激措施,在2009年和2010年分别将平均提高国内生产总值(GDP) 0.5%。此外,赤字国家的额外需求至少与盈余国家一样多。这种配方不能解决全球失衡,反而会无限期地延长这些失衡。

不幸的是,对于这场危机的根本原因以及摆脱危机的最佳途径,都不存在共识。美英两国都认为,金融业的过度行为,其根源不仅在于放松管制,也在于盈余国家的大量过度供应,尤以中国、德国和日本(2007年经常账户盈余分别为3720亿美元、2530亿美元和2110亿美元)为甚。但中国和以德国为首的欧洲大陆国家辩称,一切都应归咎于恣意挥霍的赤字国家。然而,中国同时又希望,世界不久将能够再次吸收该国的过度供应。

  世界经济将何去何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