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这个贴子本来是我对其他人的跟贴,现在单独发,再加上几条心得,供后来者参考与共勉!</p><p>这次考博我想我是是付出了真正的劳动代价的,但是没有过,确有些遗憾,仍总结几点:</p><p>1. 考前要弄清楚相关考试细节,比如加考,加考仅仅是对跨专业报考者的否决性条件,保证及格就行(当然分数越高越好),这一点绝大多数人知道,也有个别人不是很明确;</p><p>2. 学习方法很重要,书要买对,最好买人大版人大老师写的。至于学习方法,因为没有过,我也不敢王婆卖瓜了(只是自我感觉对单科而言,我的学习方法还是可以的)。</p><p>3. 人大的规则有一条:各科及格,切不可忽视。所以总体学习计划要使各科保持均衡,局部不均衡是无济于事的。基本是是硬指标,一般不要指望导师法外开恩,不是不能破戒,毕竟只有大师级的导师才敢“不拘一格”,或者对你了如指掌,将来确实可以为他争点光。</p><p>4. 联系导师是必要的。说起来考博也算是学术打工,导师可以说是你的老板,你当然不能视老板为无物。不过倒也没必要说成是套关系那般庸俗。</p><p>5. 自信很重要,都是要考博士的人,哪能畏畏缩缩!跟导师见个面,都结巴说不出话,那是不可取的,而且社会科学,不是在实验室,是需要和人打交道的。</p><p>*********************************************************************************************</p><p>我倒是不怨任何人。来年再战。</p><p>12.23报的名,1月10日去深圳书城买书,然后开始强力攻关,春节大年初三就从老家回来了,扎扎实实辛辛苦苦持续了两个月,两门加考课《西方经济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只买到张彦主编的《社会统计学》这本书,与试卷内容可以说完全不同,没想到给我望文生义临时胡编也及格了。)花了较多的时间,早几天查分时才确切知道这两门是不计入总分的、也不做任何折算(我想得真是有点天真可笑!),只作为否决性条件,及格就行,要不然西方经济学哪需要花这么多时间,打了近80分!</p><p>结果出来了,总分差6分,最先看完后丢一边来不及再复习的一门主课只给了55分!这门课现在想想,我答得确实也不怎么的,三个题本应是三篇小论文,却写得条理性很差、政策性不强、独创性不够。</p><p>我觉得整个考试是公平的,结果是可以接受的。来年再战,还报人大,还报经院,还报这个专业,还报这个导师!</p><p>工作上耽搁很多,积了很多事要处理,所以考博的事先告一段落。</p><p>再见,人大,再见,人大经济论坛!</p><p></p><div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此</font></div><br>jh81522
金币 +1
金钱 +20
魅力 +10
奖励 2009-6-11 1:2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