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水友写了《请各位正视:所谓考研分数‘跳水’问题》一文,在下并不十分赞同,相反,我对国家的无奈和苦衷表示理解。
首先,34所的分数线包括国家线的制定(非院分数线或者专业分数线)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仅是学生的供求这么简单,牵涉到试题难度,就业形势,战略考虑或者研究生改革等等方向。不能单从学生的供求角度,而忽视其他因素考虑分数线的问题,因为这些因素可能是今年分数线考虑的主要问题。
其次,今年的就业形势和专业硕士面向应届生的形势造就了今年分数线下降的现象,供求并不占主要因素。朋友们考虑,今年专业硕士并不单独划分数线,而从统考中调剂。操作过程如下,过了校线(或者国家线)但没到自己专业分数线的学生,可以申请调剂专业硕士。言下之意,进入复试的学生并没有受到影响(因为院分数线或者专业分数线一般都比校分数线或国家线高,甚至高得多),还是看总分排名。而校线(或者国家线)的下降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调剂专业硕士,不管怎么说,国家这样考虑有一定的解决意义,至少短时间内消化一些就业问题。
最后,硕士是不是贬值并不看分数线,正如企业招研究生不会问当初考多少分上的。研究生的价值不在于有多难考,而是本来优秀或挺优秀的学生,经过几年培养变得更优秀,真正差的学生也招不进来的。又如上段分析,进入复试的学生并不受校分数线(或国家线)的影响,影响的只是调剂的学生。至于是不是有的学校真的就是国家线水平招生学生,肯定会有啊。但看看今年报考人数增加,假设按照优秀率在20%,优秀的学生也会增加,硕士的质量应该是增加的,只是分布不平衡罢了。比如人大的质量增加,而个别学校下降。但从大局看,即使有少数下降,大多质量持平或者增加,对于解决现实的就业问题也是有好处的。
我觉得我们应该理解国家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更应该理解管理国家的种种苦衷。现实地讲,如果不是这次专业硕士的扩招,没有进入复试的学生的处境更糟糕。而进入复试的学生不必得理不饶人,理解一下那些被迫调剂的人,至少表示同情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6 20:51:2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