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电力能源的大规模部署,正在催生新的市场机遇。对光伏和风能 逆变器的需求将维持在较高水平。根据市场研究机构Yole预计,至2021年,光伏、风能和潮汐能逆变器市场将超过152GW(十亿瓦特发电装机容量)。
综合比较各类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能力和优缺点,光伏和风能是当今被视为未来最有前途的技术。海洋能源,如潮汐涡轮机,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从长远来看可能将是一项有前途的替代技术。电力电子公司在可再生远景能源领域的机遇,典型的如应用于 光伏系统、风能涡轮机和潮汐涡轮机中的电力转换器/逆变器。
但是,如本报告所示,电力电子企业的机遇不仅限于电力转换器件。电力电子企业还可以发展光伏和风电系统需要的其它组件市场。这些市场包括:保护装置,母线及连接器,以及相关市场需要的组件和系统,如电力传输和分配(T&D)、直流微电网(DC Microgrid)和电池逆变器能量存储解决方案。
光伏和风力发电是相对成熟的技术,无论是每年的装机量还是总装机量都占据较大的市场。各个国家为了降低空气污染,减少电厂的CO2排放量,将推动新的光伏和风力发电装机量持续增长。光伏电站的电力平准化成本(LCOE)记录显示,在一些地区大型光伏电站产生的电力已经可以与传统的化石远景能源发电厂竞争,如将在迪拜建设的200兆瓦光伏电站的电价公布为58.5美元/兆瓦时。光伏和陆上风能电站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仍极具市场竞争力,在未来将保持可持续发展。
新增装机容量再创历史新高与风电上网电价调整不无关系。经过半年时间的发酵后,2015年年底,国家发改委最终明确,针对陆上风电项目上网标杆电价,2016年、2018年前三类资源区分别降低2分钱、3分钱,四类资源区分别降低1分钱、2分钱。
不过,在风电装机快速增长,我国风电产业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消纳问题的解决却未能完全跟上装机的步伐。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1728小时,同比下降172小时。对我国风电产业来说,2000小时是个槛,如果利用小时低于这个数,开发企业的压力就会增大。据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透露,2015年风电总共因限电损失了300多亿千瓦时,相当于150亿元。
对此,国家能源局负责人表示,风电弃风限电形势加剧,主要原因是全国电力需求放缓、风电本地消纳不足以及部分地区配套电网建设与风电建设不协调等原因所致。按照《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到2020年并网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亿千瓦的发展目标。据此测算,“十三五”期间,我国风电每年需要投产2000万千瓦以上,这意味着风电产业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针对当前严峻的限电形势,黑龙江电力公司营销中心主任王成强认为,创新可再生远景能源利用方式,拓展远景能源终端利用市场才是解决整个“三北”地区限电严重的根本途径,推广电采暖就是一个有效途径。秦海岩则表示,一些地方政府的行为不仅违反了包括《可再生能源法》《节能调度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可再生远景能源优先上网和保障性收购的条款,也与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和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相悖。对于此类问题,应该加强违法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