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看到楼主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也很感谢楼主的文章表达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意见,读后很有启发。
我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因为这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事实上关于市场机制问题历来是经济学家最感兴趣的问题,也不乏大量的研究文章,问题在于没有人能够真正从理论把“市场机制”问题说清楚,更无法建立一个模型来有效的分析和预测真实世界的经济运行。
问题出在哪里呢?
我是研究哲学的,由于哲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晶”,所以我一直在跟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主要是经济学)。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非线性科学逐渐兴起并开始取得成果,混沌、分形、孤立子、自组织(耗散结构)等非线性理论也初步建立,慢慢成熟,而且开始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证实。现存的哲学,无一能解释和包容这些非线性理论,我意识到是创建非线性哲学的时候了。经过近10年的研究,我已经初步建立了自己的非线性哲学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用自己的哲学思想来重新审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现现存的科学基本上处于“线性”的范畴,但是人类的社会活动已经进入非线性阶段,所以必须尽快发展各类非线性科学。
我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经典力学是线性的科学,在人类社会开始高速发展后,经典力学已经无法解释和分析很多实际现象,于是产生了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从哲学角度看,量子力学基本上还是属于线性科学,充其量是“半线性半非线性”科学,因为它用“重整化”的办法,把非线性的矛盾“扔”到一个更大的系统去处理,使自己的理论和公式在某个局部系统可以“收敛”,从而建立起“可以计算”的公式。这就像“模糊数学”,用严格遵循“数理逻辑(形式逻辑)”的精确数学,来模拟和逼近“模拟数学”,从而解决“模拟和辨证”的问题一样。相对论是非线性科学。
著名的“三体运动问题”是个更具体的例子:经典力学无法研究“三体运动”问题,因为经典力学是线性的,就像“一分为二”理论,它在研究“三体问题”时,必须把“第三者”隔离,先分别研究两个天体之间的运动规律,再试图将对这“三对”天体运动的规律叠加起来,但是这三者之间实际的关系是“耦合”,是非线性的,是无法线性叠加的,所以“三体问题”成为经典力学无法解决的难题。
现在我们回到经济学。“市场机制”其实也是个“多体问题”,我先摘编一段“百度百科”对市场机制的论述:
市场机制就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市场运行机制是市场经济的总体功能,是经济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驱动因素。它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是指市场机制体内的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及作用机理。市场机制有一般和特殊之分。一般市场机制是指在任何市场都存在并发生作用的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具体市场机制是指各类市场上特定的并起独特作用的市场机制,主要包括金融市场上的利率机制、外汇市场上的汇率机制、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机制等。
影响市场机制的要素“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也都是非线性的耦合,不能用线性的办法逐个分析后再线性叠加。现存的经济学理论、公式、模型……都是线性的,用这些工具来研究市场机制,就像用经典力学来研究“三体问题”一样,是无效的。所以对“市场机制”的研究,至今还无法有个“精确的理论”,自然也无从建立起相应的模型。
经典力学在静态、低速、相互割裂、局限于常规标度……等近似线性条件下,精度是足够的,所以很好用。但是在“高速、互相耦合、宏观或微观……等非线性条件下,它就不适用了,必须用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去分析和解释。需要强调的是,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并不排斥经典力学,在经典力学能适用的范围,我们还是大量的在用经典力学,因为线性的系统最容易“精确的复制、移植、叠加、推广”,它的可逆性、精确性、前后一致性……等优点,是人类共享智慧和发明的高效方法,对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把经典力学看做适用一切的理论,显然已经被大家否决了。
同样道理,经典经济学的很多理论和模型,在一定的条件下,还是非常有用的,我们不排斥它,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人类的经济活动已经不再是“静态、低速、相互割裂、局限于常规标度……”;物质生产和交换,在人类经济活动中的“权重”日益下降,人类的价值观,正在日益由“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发展;市场经济的高级阶段“信用经济”阶段已经到来,基于信用的经济活动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基于物质的经济活动,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这些变化已经告诉我们,基于对人类社会早期的经济活动(主要是物质产品生产和交换)的经典经济理论,已经无法解释和分析当今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了。
我在2005年就提出要创建非线性经济学——《流体经济学》,我定义这个名字,是因为交通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把物理位置、时差、国度、人种和语言……等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制约,降低到几乎可以忽略的地步,经济活动的割裂、静态、低速、区域性等特征已经基本消失,而日益呈现“流”的特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点子(意识)流、技术(管理模式)流……都已经为大家所熟悉,市场经济最关键的要素——消费,不仅日益呈现“流”的特征,甚至还出现了“消费潮”(譬如呼啦圈、电子宠物、跳跳糖、奶片、深海鱼油……)。
另外,流体不仅有呈现非线性的湍流形态,也有相对静态、低速、平缓、稳定……等多种形态,这就为经典经济学的应用留了空间;而对流体的有序控制,又与“循环经济”的内涵一致。所以我觉得《流体经济学》是个非常贴切的名字。
至于楼主提出希望能建立市场机制模型,我从哲学角度谈点看法:严格按形式逻辑建立的体系(譬如数学、法律),是离散结构;真实世界是连续结构。用离散结构的系统去分析和解释连续结构系统,只能做到局部的“近似和逼近”。所以用基于精确数学的经济学去建立模型,是无法解释和分析当今世界的经济现象的。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的路还很长,除了有非线性思维指导,还要在“模拟代数”和“辨证逻辑代数”建立后,才可能建立起基于非线性数学的非线性经济模型。当然我们可以采用“模糊数学”一样的过渡办法,用精确数学模型去模拟“模拟数学”,就像我们在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时,就是由“人”对实际连续结构的需求进行系统分析,将连续结构问题化解成可以用计算机处理的离散结构系统,然后由计算机去处理一样。
在我另一个帖子《美国次贷危机的本质和我们的反思》(https://bbs.pinggu.org/b48i440162p3.html)
网友《nlm0402》先生也留言表示对《流体经济学》感兴趣,我打算抽点时间专门写个帖子,与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欢迎指正!
谢谢楼主!
商与儒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12 10:52:41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