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蒋小敏.美国双层股权结构:发展与争论[J].证券市场导报,2015,09:70-78.
摘要:美国双层股权结构是最发达的,但其发展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该制度由于违背了"一股一票"原则,容易侵害投资者的利益而遭到质疑和反对,但交易所之间的竞争最终促使其得到实施。在美国实施该制度的二十多年间,双层股权企业的行业分布很广,但总体上比重却并不高。学术界对双层股权结构一直存在着很多的争论,主要因为双层股权导致的控制权集中既会产生激励效应,但也可能产生壕沟效应。目前,我国许多优秀企业为选择双层股权结构而赴境外上市,进行"监管套利",应该尽快推行该制度,与此同时要采取相应措施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2]李耀杰.大数据时代“老鼠仓”行为的刑法规制[J].证券市场导报,2015,09:4-8+14.
摘要:大数据系统彻底扭转了"老鼠仓"行为查处难的局面,降低了《刑修七》立法时该行为对金融行业的巨大威胁。刑法宜相应降低对"老鼠仓"行为的处罚力度,回归罪责原则本位。实践中,同样的获利数额或涉案数额,"老鼠仓"犯罪的危害性比内幕信息犯罪低,其"情节严重"的标准需高于内幕交易犯罪,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应尽快出台"老鼠仓"犯罪相关情节认定的具体标准。
[3]谈毅.本土化经验对跨境风险投资绩效的影响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15,09:9-15.
摘要:本文主要目的是探讨跨境风险投资机构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经验是否影响跨境风险投资的绩效表现。基于对1985~2011年的1852个已经退出的风险投资项目数据的分析,本文比较了跨境风险投资与本土风险投资退出项目收益率差别,用T检验进行统计验证。并且在先前学者提出的外资风险投资机构人力资本衡量方法的基础上,改进提出了对跨境风险投资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经验的衡量方法,分别是在中国市场从业时间、投资领域/行业的专业经验,与本土创业联合投资网络经验。研究结果表明,跨境风险投资机构在中国某一行业/领域投资的次数越多,积累的中国本土的相关行业/领域的经验越多,项目的收益率越高。同时,项目的规模、投资阶段、投资周期...
[4]陈涛,李善民.并购支付方式的盈利能力支付计划探讨[J].证券市场导报,2015,09:16-20+32.
摘要:盈利能力支付计划是国外并购实践中支付方式的创新之一,近几年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本文介绍其概念、理论解释和实证研究、国外经验,探讨其在我国并购市场的应用前景和实施难点。盈利能力支付计划能够产生风险降低机制和留任奖金机制,可以减少并购中的逆向选择问题和代理成本,从而为并购双方创造价值。盈利能力支付计划的成功设计要求参与者熟练运用其设计惯例,同时也要清楚了解其缺陷与实施难点。
[5]文芳.董事长特征、债务约束与企业R&D投资——基于广东战略性新兴企业的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15,09:21-26.
摘要:决策者意愿是决定企业R&D投资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2010~2013年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董事长特征对企业R&D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长学历、技术职业背景、年龄、任期等因素对企业R&D投资强度有着显著的影响;当公司债务约束较高时,决策者个人因素的作用不再显著;与国有样本组相比,非国有企业的R&D创新中,面临更为显著的债务融资约束。
[6]邓鸣茂.股权结构、税收差异与股利支付选择[J].证券市场导报,2015,09:41-48.
摘要:本文以2013年实施的红利税差异化征收新政以及2008年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制度为切入点研究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税收成本差异对上市公司股利支付选择的影响。作为股利政策的决策者,控股股东需要权衡红利税与资本利得税的大小,来选择股利支付政策。不同性质的股东对税收成本的关注程度存在显著差异,红利税的差异化征收对于个人股东存在一定的税收歧视,不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研究发现:(1)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更倾向于支付较高的现金股利,自然人控股的民营上市公司在2013年以前最不偏好现金股利;(2)除证券投资基金以外的金融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正相关;(3)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在201...
[7]汪健,曲晓辉.关联交易、外部监督与盈余持续性——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证券市场导报,2015,09:49-55.
摘要:本文以2007~2012年A股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数据和财务数据为样本,检验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行为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没有关联交易公司,发生关联交易公司的盈余持续性较低;相对于交易规模小的公司,关联交易规模越大的公司的盈余持续性越低,关联交易行为对盈余持续性具有抑制作用。高质量审计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提高了盈余持续性。发生关联交易的公司,在关联交易与高质量审计或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共同作用下,其增量盈余持续性显著为正。进一步研究表明,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了盈余持续性。
[8]李明明,秦凤鸣.担保机制、信用评级与中小企业私募债融资成本[J].证券市场导报,2015,09:56-62.
摘要:本文主要考察担保机制和信用评级如何影响中小企业私募债的融资成本。实证结果发现,信用评级能够降低私募债的融资成本,并且对于民营中小企业发行的私募债和没有披露财务信息的私募债而言,信用评级对降低融资成本的效应更大。从担保机制上看,具有担保的私募债融资成本更高,说明有担保的私募债发行人信用风险更高,这与道德风险模型一致。对于具有担保的私募债而言,由担保机构进行担保的私募债融资成本低于由普通企业及其他进行担保的融资成本。本文说明,信用评级有利于缓解私募债发行的逆向选择问题,而担保机制有利于解决私募债市场的道德风险问题。本文的结论对于完善中小企业私募债运行机制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有一定的启示。
[9]陈彬.场外配资的违法性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15,09:1.
摘要:<正>2015年,中国股市出现了异常波动。对于此次股市的异常波动,以场外配资为代表的杠杆资金快速堆积和撤离被认为是重要推手。在实践中,配资公司+Homs系统+信托/民间P2P账户形成了一个没有固定办公场所、没有牌照、不受监管,但却能实现几乎所有券商功能的体系。这一体系的风险在于杠杆比例和杠杆规模等因素不可测和不可控,以及杠杆资金的流转不清晰和不实名,从而影响监管层对系统性风
[10]徐峰,万迪昉.沪深300股指期货对股市定价权影响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15,09:27-33.
摘要:境外交易所推出的中国概念股指期货交易通过抢占我国股市定价权,对我国金融安全可能造成威胁。本文以新加坡新华富时A50股指期货为样本,通过信息份额模型和共同因子模型对比分析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前后,境外上市的中国概念股指期货与我国A股沪深300指数之间价格发现贡献度的变化,来考察本土沪深300股指期货对我国股市定价权竞争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提升了A股市场的定价效率,提高了沪深300指数的价格发现贡献度。同时,本文还将沪深300股指期货交易直接引入定价权竞争分析框架作进一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提升并巩固了我国本土市场在股市定价权竞争中的主导地位。
[11]曲佳莉,曾奇一.分析师盈余预测误差的事前估计[J].证券市场导报,2015,09:34-40+48.
摘要:分析师盈余预测普遍存在误差,但是该误差只有在企业盈余报告公布之后才能被观察到。为了探索对中国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误差进行事前估计并加以剔除的可行性,本文借鉴Larocque(2013)[16]的方法对中国分析师盈余预测误差进行了事前估计,并对估计效果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分析师的预测误差是可以事前估计的,它与过去的预测误差正相关,与过去已实现的回报率、企业规模以及将来特定时期的回报率负相关;加以改进的Larocque(2013)[16]方法适合于对中国分析师盈余预测误差进行事前估计,预测误差调整以后的分析师预测值更加接近企业实际盈余,其误差也更小,并且能更好地代表市场期望。
[12]韩鹏飞,赵小糠.谁更有利于债券发行:信用担保还是物权担保?[J].证券市场导报,2015,09:63-69.
摘要:通过对2008~2013年证券交易所债券发行的研究,本文发现发行人的违约风险越高,为债券提供信用担保和物权担保的可能性越高,道德风险理论更符合我国债券市场。研究还发现,信用担保降低了债券的发行利差,提高了债券评级;而物权担保增加了债券的发行利差,对债券评级的影响不显著。结果表明,当高违约风险的发行人提供担保后,信用担保能够降低发行利差和发行评级,而物权担保不能。因为信用担保有效缓解了信息不对称,而物权担保只是改变了发行人利用信息优势的方式。本文的启示在于:在投资者保护制度弱的环境中,信用担保比物权担保更有利于债券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