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资产负债表调整,制约美国经济复苏
住宅市场的调整,是导致当前美国经济濒临衰退的根源。随着危机的深入,制约美国经济前行的因素逐渐聚焦于两个资产负债表的再平衡。家庭部门资产负债表的再平衡,制约近期美国消费的增长;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再平衡,导致信用紧缩环境,制约美国经济的正常运行。
观察美国家庭部门的资产负债率,我们发现,自2002年以后该比例出现了一个显著的攀升,由2002年初的25.5%快速上升到2005~2006年的31%左右。在此期间,美国家庭的消费信贷占总资产的比例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导致资产负债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住宅按揭贷款占比的提升。这一现象,起因于2001年美联储为刺激经济而大幅度的降息,试图通过启动房地产市场,拯救美国经济于科技网络泡沫破灭后的衰退深渊。在低利率和金融创新(譬如次级按揭贷款)的激励下,美国家庭开始大量借债购房,从而使负债率快速上升。
随着资产负债率的提高,美国家庭不得不将月收入的更大比例用于偿还债务,偿债负担比因此攀升,由2002年初占收入的13.2%,提高到2006年的14.5%。偿债负担的增加,对于任何家庭而言,显然不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可供其他开销的收入相对减少。那么为什么美国家庭愿意忍受更沉重的还贷负担?原因在于,房价的上涨带来可观的资产增值收益。在财富效应的激励下,尽管美国家庭的偿债负担日益沉重,但消费增长依然保持加速的态势。
然而,从2005年夏天开始,美国住宅价格的涨幅开始缩小,2006年夏天,房价开始下跌。财富效应的消退,使美国家庭不得不正视过高的偿债负担比,被迫通过节衣缩食来清偿高企的债务。这种调整资产负债表的行为,使得美国家庭的消费增长自2005年秋季开始减速(值得一提的是,此轮美国经济同比增速的高峰也出现在2005年)。2007年底以来,在经济前景黯淡的影响下,家庭部门调整负债率和偿债率的压力更为迫切,由此造成消费增速的急剧下滑,成为美国经济低迷的一个主要原因。美国消费的复苏,有待家庭部门资产负债表再平衡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