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5029 6
2005-09-15

在盛松成等人编的《现代货币经济学》192页希克斯指出LM曲线除去左端一段水平直线外,其余部分向右上方倾斜属于“古典区域”;

而高鸿业在那本人大版《宏观经济学》中却说只有与“收入”轴垂直的直线才属于“古典区域”。

两者有差别吗?或孰是孰非?请教各位大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9-15 08:03:00

先分析一下含义。

LM表示货币市场供求均衡——利率与收入对货币(持有余额)需求的影响呈“互补”关系:即如果货币(持有余额)需求不变,利率与收入同增同减。

LM垂直表示利率变化并不能影响货币(持有余额)需求,因而在原先的收入水平上(无论利率如何变化)即可维持货币需求不变。

古典主义的出发点是“充分就业”(即最优收入水平是外生给定的,并且是分析的前提),任何价格因素都只能适应“充分就业”而(富于弹性地)变化,而不影响“充分就业”。LM垂直段对应古典主义,因为古典主义的货币(持有余额)需求函数不包含利率。

LM斜上段对应“(新古典)综合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16 15:40:00
谢谢指点!但我觉得整个LM曲线都代表“(新古典)综合派”。

请问LM斜上段对应“(新古典)综合派”。“斜上段”是指除去左端一段水平直线外的所有其余部分吗?

让您见笑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21 12:50:00
古典经济学中,AS曲线垂直和LM的垂直,关联应如何说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21 16:23:00
以下是引用a_id在2008-9-21 12:50:00的发言:古典经济学中,AS曲线垂直和LM的垂直,关联应如何说明?

个人以为,由IS-LM模型推导AD,逻辑上是不一致的。由IS-LM说明AS,逻辑上也是不一致的。

总需求yd=c+i+g+x,只要你认为等式右侧的某项与一般物价水平有关,该等式即AD方程。

总供给ys=f(k, l, …),只要你认为生产函数的某自变量与一般物价水平有关,该等式即AS方程。

IS或LM上的点,本身就是“yd=ys或宏观经济均衡”的点,但AS与AD上的点一般并不表现这种均衡(只有两线交点才表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21 16:37: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5-9-15 8:03:00的发言:

LM垂直表示利率变化并不能影响货币(持有余额)需求,因而在原先的收入水平上(无论利率如何变化)即可维持货币需求不变。

古典主义的出发点是“充分就业”(即最优收入水平是外生给定的,并且是分析的前提),任何价格因素都只能适应“充分就业”而(富于弹性地)变化,而不影响“充分就业”。LM垂直段对应古典主义,因为古典主义的货币(持有余额)需求函数不包含利率。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9-21 16:23:00的发言:

总供给ys=f(k, l, …),只要你认为生产函数的某自变量与一般物价水平有关,该等式即AS方程。

IS或LM上的点,本身就是“yd=ys或宏观经济均衡”的点,但AS与AD上的点一般并不表现这种均衡(只有两线交点才表现)。

我本来想表达的意思是对第一个引用的理解:

在古典主义的“充分就业”下,无论增加多少货币(表现为利率变化),收入都无法提高。

因此AS曲线中无论P如何变化,AS=F(K,L)亦无法提高。

可是看了第二个引用之后,感觉确实好像混乱了:

LM既然是均衡点,就意味着货币的供需平衡,而实际上古典主义AS曲线,本身即意味着两者平衡。

因为不平衡,就根本不是达到生产的最优状态,肯定还有没开发的劳动或者资本。

不知这样的理解有何错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