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5-9-15 8:03:00的发言:LM垂直表示利率变化并不能影响货币(持有余额)需求,因而在原先的收入水平上(无论利率如何变化)即可维持货币需求不变。
古典主义的出发点是“充分就业”(即最优收入水平是外生给定的,并且是分析的前提),任何价格因素都只能适应“充分就业”而(富于弹性地)变化,而不影响“充分就业”。LM垂直段对应古典主义,因为古典主义的货币(持有余额)需求函数不包含利率。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9-21 16:23:00的发言:总供给ys=f(k, l, …),只要你认为生产函数的某自变量与一般物价水平有关,该等式即AS方程。
IS或LM上的点,本身就是“yd=ys或宏观经济均衡”的点,但AS与AD上的点一般并不表现这种均衡(只有两线交点才表现)。
我本来想表达的意思是对第一个引用的理解:
在古典主义的“充分就业”下,无论增加多少货币(表现为利率变化),收入都无法提高。
因此AS曲线中无论P如何变化,AS=F(K,L)亦无法提高。
可是看了第二个引用之后,感觉确实好像混乱了:
LM既然是均衡点,就意味着货币的供需平衡,而实际上古典主义AS曲线,本身即意味着两者平衡。
因为不平衡,就根本不是达到生产的最优状态,肯定还有没开发的劳动或者资本。
不知这样的理解有何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