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低调,少在媒体上公开露面的江绵恒近来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的身份高调亮相。
江绵恒是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的长子,今年54岁。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中国科学院研制的“创新一号”小卫星时,新华网也刊登了他与火箭总设计师李相荣相互祝贺火箭发射成功的照片。
而《光明日报》则在10月17日,也就是神舟五号成功返回的隔天,大篇幅刊登了江绵恒访问稿。
江绵恒在访问中说,他一到中科院工作,“路甬祥院长和我的前任严义埙(原中科院副院长)就把参与载人航天工程这一重任交托于我”。
他说:“我原来不是从事这方面研究工作的,很多东西需要学习。”
就在江泽民保持低调,即便是神舟五号成功往返后也只发贺电,没有以实际最高领导人的身份去领受中国人首次飞天所带来的荣耀,而是把荣耀让给了中共总书记胡锦涛的时候,江绵恒却增加了曝光率。
航天功臣谱列第二
前天,江绵恒的名字和头像也不动声色出现在官方新闻网站公布的“载人航天功臣榜”上。在新华网刊登的载人航天功臣榜上,江绵恒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的头衔名列第四,排在同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但身为中共中央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公司总经理的张庆伟之前。
位居这个功臣榜榜首的是中国载人航天总指挥、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李继耐,第二和第三分别是副总指挥、总装备部副部长胡世祥和副总指挥、中国航天局局长栾恩杰。
而在新华网公布的另一张“航天功臣谱”中,江绵恒仅排在李继耐之后,名列第二。
研究中国政治的人士分析说,江绵恒以副总指挥的身份荣登中国载人航天功臣榜,是“在恰当的时机,以恰当的名义出现在公众的视线”,这显然有利于他同神舟五号一起获得公众的认可。而一旦被公众接受,他的未来将拥有很大的进退空间。
江绵恒目前身处中科院副院长的有利位置。与同级别的其它政府部委相比,中科院是个比较受人尊重的部门。江绵恒如果要更进一步,可直接入内阁担任像科技部长这样的职务,要退,也可在将来接任中科院院长,然后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或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身份进入“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列。
江绵恒毕业于复旦大学,1979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后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所从事科研工作。1986年9月赴美留学,从事高温超导材料和半导体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1991年6月在美国费城德瑞克赛(DREXEL)大学获得电机工程学博士学位。他在1993年回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所。
“要珍惜每一分钱”
江绵恒在1999年11月出任中科院副院长,主要负责全院高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与发展工作,并担任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上海机场集团公司等单位的董事会成员。
在《光明日报》的访问中,当记者问他作为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和中科院的领导,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科学发展时,江绵恒说“要充分地认识到目前从事科学研究的资源大多是由国家提供的,或者说是在花老百姓的血汗钱。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如何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好有限的资源非常重要,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要珍惜每一分钱,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真正做出对国家、对人民、对科学有重要意义的事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5 10:58:37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