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现金为王”即将结束“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各国央行正在推行货币互换、购买国债、调低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放松信贷额度限制等等货币扩张措施,其结果只能是通胀。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通胀预期的来临紧紧承接着原先较强的通缩预期,这将直接导致宏观经济的主线将由过去两个季度的“去库存”转向“去货币化”:各个行业、各个企业开始怀疑货币的真实购买能力,结束“现金为王”、持币待购的心态,进而表现出交易活性的释放。
在此背景下,我们提醒投资者必须对通胀重临带来的“去货币化浪潮”进行战略性思考。本文将从“去货币化”的基本特征、影响、趋势标志、受益测量等方面给出我们对于即将到来的这一浪潮的分析。
“去货币化”的基本特征对于去货币化,必须紧紧把握的四大基本特征是:首先,“去货币化”紧紧承接“去库存”浪潮;第二,“去货币化”不发生在持续通胀期;第三,“去货币化”不等于“库存回补”;第四,“广义去库存”压力不妨碍“去货币”浪潮的发生。
“去货币化”的标志“去货币化”必须寻找标志性的指标。显然,这些指标也是通缩转通胀的标志性指标。这些指标要求其能够反映资金的流向、交易的活性、以及较为稳定的通胀预期。其标志包括,去国债化、去债券化、M1/M2、实体经济大类市场成交量。
去货币化两大充分非必要条件则是去美元化与去黄金化。
“去货币化”对经济的影响“去货币化”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各大市场交易活性的上升,由于前期发生了去库存浪潮,整体经济的交易总量基本等于微观经济主体“最小必要”交易的总和,各类经济指标快速硬着陆,同时定期存款占比提高,国债等现金的替代储存物价格上升,收益率下降;而“去货币”的来临,将使微观经济主体的交易开始大于“最小必要”交易,其总和所蕴含的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则将从硬着陆开始较快反弹,同时,资金从定期存款、国债等现金替代储存物流出,国债价格下降、收益率上升;M1/M2 指标上升;PPI、CPI 环比由负转正。
“去货币化”对股市的影响“去货币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有“一次性影响”和“持续性影响”两个方面:“一次性影响”在于,股票一定程度上对应着实物,股票总体上是优于现金的规避通胀风险的资产。目前,A 股上市公司实物资产总值超过7 万亿,其略微因通胀升值,就会对目前A 股市场约1 万亿年度总盈利形成很大的影响,再退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