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
《3月财政收入降幅环比收窄》
财政部4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14642.05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329.29亿元,下降8.3%。3月份,全国财政收入4402.21亿元,同比减少13.74亿元,下降0.3%。
与1月、2月财政收入分别下降17.1%、1.2%相比,3月份降幅大为收窄。财政部表示,这主要与清理、补缴收入入库较多及去年同月基数较低等非经济因素有较大关系,后期财政收入形势仍不容乐观。
数据显示,其中,中央本级收入7212.99亿元,下降17.7%;地方本级收入7429.06亿元,增长3%。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13023.58亿元,同比下降10.3%。
财政部表示,一季度财政收入同比下降有三大主要原因:一是经济增长放缓,企业效益下滑,财政收入来源减少;二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结构性减税;三是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双下降,相应使以现价计算的财政收入减少。
《沪深股市创本轮反弹新高》
在能源板块的强势拉动下,上证综指4月13日突破年线,沪深股市出现2%以上的较大涨幅并双双走出“三连阳”。同时,两市成交总量接近2850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大幅放大。
沪深股市13日双双高开,上证综指报收于2513.70点,涨2.84%;深证成指报收于3539.80点,涨2.08%。
《以“短痛”易“久安”》
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下降了8.3%,全国财政支出却增长了34.8%,收支紧张的矛盾开始显现。财政收入的下降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是经济增长放缓,企业效益下滑,财政收入来源较少;另一方面是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此外,随着PPI、CPI指数双下降,也使得以现价计算的财政收入减少。
经济增长放缓是财政收入下降的主因。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海外市场需求急剧萎缩,外向型企业大都面临产能过剩、收入下降、利润减少的困境。一季度的税收数据显示,除证券交易印花税外,下降较快的税种分别是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16.7%,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同比下降15.8%,关税同比下降23.9%。
如今,减税对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作用已经初步显现。在购置税下调、汽车下乡等一系列政策的助力下,今年一季度,中国汽车产销同比增长1.91%和3.88%,一举扭转了去年三四季度汽车产销连续下降的局面。在房地产市场,交易环节税收的减免,也促使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住房成交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大规模增加投资和适度减税,短期内可能给财政收支造成一定压力,但从整个经济周期的角度考量,这些政策措施将有助于企业渡过难关,积蓄社会财力,促进就业,涵养税源,最终实现以财政收支暂时不平衡的“短痛”换取宏观经济稳定增长的“久安”。
《3月房价环比涨幅近8个月来首次回升》
国家统计局4月13日公布数据显示,1-3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23.1%,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同比增24.7%。3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下降1.3%,降幅比2月份扩大0.1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2%,自去年8月以来首次环比回升。
国家统计局同日公布,3月份国房景气指数为94.74,比2月份回落0.12点,比去年同期回落9.98点。
具体来看,1-3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8.2%,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长8.7%。1-3月,商品房销售额5059亿元,其中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分别增长20%和14.4%。
开发投资方面,1-3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880亿元,同比增长4.1%,增幅比1-2月提高3.1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同期回落28.2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为2.01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6.2%,降幅比1-2月扩大1.4个百分点。
《上海证券报》
《蓝筹股全线发威沪指轻松跃过年线》
受到上周末多重利好消息的刺激,4月13日两市大盘呈现强势突破行情,上证指数跳空跃上年线后一鼓作气“拿下”2500点整数关口。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2513.70点,涨69.47点,涨幅2.84%;深证成指报9539.80点,涨194.36点,涨幅2.08%;沪深300指数报2656.52点,涨60.99点,涨幅2.35%。沪市成交1905.8亿,深市936亿,分别较上周五放大20.7%和15%,两市量能均为反弹以来的新高。
从当日盘面看,蓝筹股全线发威,有效地发挥了主流支撑作用,是推动指数连克重要关口的最主要动力。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神华、中煤能源、中国铝业、中国远洋、宝钢股份、武钢股份等两市权重股涨幅均超过了4%,其中中国神华、武钢股份、中国远洋均以涨停价报收。板块表现上,煤炭石油、运输物流、钢铁等权重板块也占据了涨幅榜的前列,其中煤炭石油板块因煤价上涨成为最大“赢家”,收盘整体升幅达到6.73%,板块内也出现了平煤股份、金牛能源等8只涨停个股。
针对后市,有机构指出,大盘量价齐飙的走势传递出积极信号,也确立了短期的强势格局,虽然连续的大涨后市场有调整的需求,但在偏暖的政策环境以及渐浓的做多氛围下,大盘的“亢奋”行情短期有望继续。
《国务院新闻办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
经国务院授权,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月13日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这是中国第一次制定的以人权为主题的国家规划,行动计划明确了未来两年中国政府在促进和保护人权方面的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全文约22000字,分为导言,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保障,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保障,少数民族、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权利保障,人权教育和国际人权义务的履行及国际人权领域交流与合作等六部分。
《股基扬眉今年股市最大收益已超50%》
今年以来A股市场强势反弹,截至4月13日,沪深300指数收报于2656.52点,创出了今年来收盘新高,上证综指也突破年线。受此影响,股票型基金净值快速回升,平均净值涨幅近30%,今年以来最高净值增长率更是超过了52%。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3日,排在股票型基金第一位的中邮核心优选今年以来的涨幅达到了52.51%,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46.14%。而纳入统计的152只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也有29.47%,创今年收益新高。其中,收益率超过30%的基金达到56只,占比近四成,另有12只基金的收益超过了40%。
在98只混合型基金中,今年以来收益率超过30%的基金有18只,占比近两成,另有7只基金的收益超过了40%。由于被动地跟踪指数,今年以来,17只指数型基金的平均涨幅达41.9%,也创下了今年的收益新高。
由于今年市场呈现出明显的震荡市特征,各基金经理对市场判断也产生了明显的分歧,偏股型基金的业绩出现了空前的分化。统计数据显示,排在第一位的中邮核心优选与排在最后一位的股票型基金两者之间的业绩差距达到38.44%。个别未纳入排名的次新基金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仅为1.93%,与中邮核心优选相比更是相差了50.58%。
《“三鹿”商标上拍卖台》
三鹿集团破产财产拍卖标的之一“三鹿”牌及相关保护性商标,曾在4月7日的拍卖会上因技术性原因撤拍,而在4月13日,三鹿集团破产财产第四批拍卖标的又全部流拍,拍卖公司透露,撤拍和流拍的标的都将择机继续拍卖,其中“三鹿”商标商机巨大,可能会成为各方竞买人的重点竞争对象。
负责三鹿破产财产拍卖的河北省嘉海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国良13日透露,“三鹿”商标当时临场撤拍是因为众多商标分类不够明确。现在已有多家企业报名参与对“三鹿”商标的竞拍。
《证券时报》
《财政部严禁企业衍生品投机》
针对当前中国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外部环境恶化、投资风险加剧、资产质量下降、财务负担加重等新情况新问题,财政部日前下发《关于当前应对金融危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能力,增强企业发展实力,保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意见》要求,切实加强企业金融衍生品投资管理。根据企业主营业务发展需要,审慎从事套期保值等金融衍生品投资;健全企业内部金融衍生品投资控制制度,完善管理和决策程序,杜绝金融衍生品投机行为。
《意见》提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并购重组工作。在国际金融危机日益加深的形势下,企业既要积极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实施跨国并购,也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制定出台的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积极稳妥地开展并购重组工作。要树立和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分析研究并购重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避免因盲目扩张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850亿成交力推沪指冲上2500点2850亿成交力推沪指冲上2500点》
承接上周五的升势,4月13日两市双双高开。上证综指以2468.08点开盘后,一路震荡上行,早盘轻松重返2500点上方。这也是自2008年8月21日失守2500点以来,上证综指首次收复这一点位。午后股指继续走高,上证综指创下2522.45点的本轮反弹新高后有所回落,最终报收于2513.70点,涨69.47点,涨幅2.84%。深成指报9539.80点,涨194.36点,涨幅2.08%。两市成交总量接近2850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巨幅放大,创出18个月来新高。
个股方面,13日沪深两市大多数个股随大盘走高,不计算ST个股和未股改股,两市55只个股涨停。除交通银行、紫金矿业、兴业银行等少数个股外,绝大多数权重指标股都上涨,其中中石油涨幅超过4%,中国神华、中国远洋涨停,中国铝业涨幅也近7%。此外,经历“末日轮”的武钢股份13日放量涨停,后市走向值得关注。
分析人士认为,13日蓝筹股走强的同时,创投、新能源等题材股纷纷回落,表明“二八现象”可能再现。流动性充裕可能使市场短期仍维持活跃氛围,但基本面和估值压力使市场冲高回落的风险加大,市场将面临分化、调整的压力。
《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下降8.3%》
财政部4月13日公布的一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显示,3月份全国财政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0.3%,降幅比前两个月有所缩小。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累计14642.05亿元,同比下降8.3%。
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财政收入4402.21亿元,比去年同月减少13.74亿元,下降0.3%。财政部称,这与清理、补缴收入入库较多及去年同月基数较低等非经济因素有较大关系,后期财政收入形势仍不容乐观。具体而言,中央本级收入2044.58亿元,下降10.3%;地方本级收入2357.63亿元,增长10.3%。而今年前两个月全国财政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11.4%。
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14642.05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329.29亿元,下降8.3%。其中,中央本级收入7212.99亿元,下降17.7%;地方本级收入7429.06亿元,增长3%。
财政部解释称,一季度财政收入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经济增长放缓,企业效益下滑,财政收入来源减少;二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结构性减税,政策性减收较多;三是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双下降,相应使以现价计算的财政收入减少。
数据还显示,一季度,全国财政支出12810.9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304.18亿元,增长34.8%。其中3月份全国财政支出5007.39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1197.58亿元,增长31.4%。财政部称,支出增幅较高,主要是各级财政部门抓紧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扩大内需,财政资金及时拨付,有效保障了各项重点支出的需要。
《房地产业多项数据出现好转迹象》
国家统计局4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无论是从投资、景气程度还是房价来看,当前房地产业均出现一定好转迹象。其中,3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3%,比2月份降幅扩大0.1个百分点,但环比上涨0.2%。
数据显示,3月70大中城市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9%,比2月份降幅扩大0.1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1%。分地区看,新建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有35个,该数据在上月为17个;与此同时,环比下降城市数也由上月的36个下降到21个。
从国房景气指数看,3月份国房景气指数为94.74,比2月份回落0.12点,比去年同期回落9.98点。但从国房景气指数趋势图可以看出,从2008年初开始,国房景气指数持续回落,但今年3月份的降幅明显放缓。
上述积极变化在投资数据方面亦得到印证。1-3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880亿元,同比增长4.1%,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28.2个百分点,但比1-2月提高3.1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完成投资3422亿元,同比增长3.2%,比1-2月提高2.4个百分点。这表明房地产投资增速在3月份开始出现加速增长。
[此贴子已经被mysky321于2009-4-15 11:16:01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