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6650 11
2016-02-23

~

【思想之门 榜样之约】

经管之家携手学界、业界、传媒、民间爱好者,共同举办“2015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系列评选”活动终选人物介绍




第四期——刘永佶



刘永佶3.jpg



【人物简介】
        刘永佶,男,汉族,1951年11月生,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少数民族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副会长、中国《资本论》学会理事。



【他的经济思想素描】
一、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
        刘永佶认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斯密关于“经济人”的假设为基本点的,是一个高度理想化的体系,也是一个具有其本身不可克服的缺陷的体系。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想就是每个“经济人”都能实现利益最大化,而且这个体系所要求和设计的经济过程都是在理性指导下进行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缺陷,首先,是以理想掩盖现实经济矛盾。为了论证理想的实现,它把现实中存在的阶级、阶层、集团乃至国度、区域的矛盾统统排除,设定为不存在。其次,就是脱离实际,现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力图将其学说描绘成像自然科学那样的“科学”除否认阶级的主体性之外,还把其作为根据和对象的财富所有权及保证所有权的制度也在理想化后作为前提,不予论说。这样的体系,并不是对现实经济矛盾的分析,而是对资本所有者和想成为资本所有者的人的利益和意愿的概括。在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家看来,每个“经济人”都是资本所有者,或是已经将所有的货币转化为资本,或是时刻准备成为资本所有者。“经济人”的理性就是资本的理性。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学以供给与需求为基本要素,由此推衍至全部体系,但忽略了货币国定这一新要素。这是一个严重脱离实际的体系,但是现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者却将它说成是“密切联系实际”地论述“市场经济规律”的体系。
二、对GDP主义的批判
        刘永佶认为,第一,主义是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转型。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家始终将自己视作“自然规律”的代表。他们以“上帝”使者的身份教导芸芸众生,要大家心甘情愿地服从“市场经济”的法则。在他们的观念中也确实有一个“上帝”这就是资本,这个上帝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无限地追逐最大化的利润,以增殖资本,进而扩张、统治全人类,并以”发展生产力“”增加物质财富“的名义由经济学家加以论证、计量。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并由一部分人在维护行政集权体制的前提下,以”补资本主义课“”发展生产力“的名义,将其改造为GDP主义。GDP主义基本上采取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念,将其视为全人类的”现代经济学“,且是对“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全面论证。
三、在政治经济学方法论方面的创新
        刘永佶将劳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界定为系统的实证抽象法。其要点是:研究者为了特定的目的,从实际存在的矛盾出发,详细占有材料,对现象进行判断和推理,形成概念,进而通过概念的运动,即它的展开、改造、批判、完善和转化,解释经济矛盾的运动过程及其规律,研究就是不断充实概念的内涵和明确概念的外延,规定经济矛盾的本质,在此基础上说明现象,探讨解决矛盾的途径。

——————张春敏《刘永佶教授经济思想素描》




【主要著作】

        1、《资本论的逻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
        2、《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
        3、《中国文化现代化》,河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4、《辩证历史》,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出版
        5、《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纲要》,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
        6、《民主中国·法制经济——以劳动的权威》,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出版
        7、《中国官文化批判》,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出版
        8、《中国经济矛盾论——中国政治经济学大纲》,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出版
        9、《现代劳动价值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出版
        10、《民主的权威》,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出版
        11、《政治经济学方法史大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
        12、《劳动社会主义》,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出版
        13、《政治经济学大纲》,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出版
        14、《劳动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
        15、《中国政治经济学——主体·主义·主题·主张》,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出版
        16、《劳动主义》,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出版
        17、《官文化批判》,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出版
        18、《民主新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年出版



2015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系列评选|终选投票
微信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入投票界面,勾选候选名单,在底部点击提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2-23 21:42:43
猴赛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23 22:05:41
《资本论》逻辑反思-中国社会科学网
http://www.cssn.cn/jjx/xk/jjx_lljjx/jjx_zzjjx/201310/t20131024_515400.s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23 22:09:07
《劳动主义(上下)》

2014

上帝主义是诸神崇拜的否定。上帝是诸神中的某一神战胜他神而确立的权威意识,与此同时,上帝又集合了他神的威力,因而具有至高无上的能量、势力和权威。这是部落间冲突兼并,形成部落联盟的表现,也是奴隶、平民反抗奴隶主统治要求初级平等意识的概括。借助奴隶和平民的斗争,某一强大部落的首领联合其他部落,形成部落联盟,先是推翻旧的奴隶主制度,进而建立封建领主制。这在中国是周对商的“革命”,在欧洲则是日耳曼人为首的部落联盟摧毁罗马帝国。中国的上帝主义并不系统,而欧洲的上帝主义则以宗教形式和政教合一的制度表现出来,是一个严密系统的意识形态。诸神崇拜中的一些因素,被吸纳和改造为上帝主义成分。
  对上帝主义的否定发端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上帝主义是比较薄弱的,虽然它曾是周王联合其他部落灭商,进而建立包括商部落在内的各部落大联盟的哲学观念,但其系统性并不强。随着各部落间的矛盾冲突,以至兼并,周天子又无力制约各部落首领,因此很快就衰落。代之而起的天命主义是各部落中非领主的儒、士阶层利益的体现,他们联合下层农奴和平民,以自然的天(包括地)为根据,以“天人合一”、“人与天地参”等为基本观念,形成了要求废除封建领主制,建立大一统王朝的思想体系。其所推出的《周易》、《周礼》打着周朝创立者文王、周公的旗号,要求社会变革。天命主义将上帝主义的某些观念也吸纳进来,但去掉了上帝的名号,代之以天命天道。这样,无论帝王还是臣民,都是天命的产物,也都受天道支配。只承认人间的“帝”——天子,不承认具有至高无上权威的虚幻的“上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23 22:12:51
劳动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哲学观念

社会主义是工业文明和公民社会劳动者利益和意志的集中概括。从时间上说,社会主义晚于资本主义;从逻辑上说,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否定。但二者又要在对立中共处相当长一个时期,相互斗争而又统一。社会主义的哲学观念与资本主义的哲学观念是有本质区别的,不可能、也不应该是作为资本主义哲学观念的唯物主义,而是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形成并否定和取代唯物主义主导人类发展的劳动主义。马克思开创了对社会主义哲学观念的探讨,虽然他没有使用“劳动主义”这一术语,但他从无产阶级立场出发,以劳动为根据所论证的“共产主义”、“完成了的人道主义”,为劳动主义哲学的形成创造了必要前提。一百多年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资本统治下的现代世界矛盾的激化,是劳动主义形成的必要条件。劳动主义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和必然。

一、社会主义是工业文明和公民社会劳动者利益意志的集中概括

二、不能以资本主义的哲学观念唯物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哲学观念

三、社会主义的哲学观念是劳动主义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23 22:14:01
劳动主义与唯物主义及天命主义、上帝主义、诸神崇拜等旧的统治阶级哲学观念的本质区别,一是从人自身的本质,而非人之外的神或物来确定基础和核心;二是集合了大多数人,即劳动者的利益和意志,是群众的主义,而非“精英主义”;三是将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目的,而将物质财富的生产作为手段;四是以变革人的社会关系为人性升华的途径。

从人之外寻找世界本原,探求决定人存在的原因,规定人的本质及其生存与社会关系,是以前各种哲学观念的共同点,虽然对象和内容都有所差异,分别将诸神、上帝、天命、物质作为各自体系的基础和核心,但它们都是将人作为被动的、被决定了的存在,是外在的“神”或物所决定、所支配、所派生的。统治者只是这些外在于人的“神”或物的代表,他们是克服了自身的人性具有了神性或物性的动物,是在行使神或物(资本)的统治职能。只有克服了人性才能行使这种职能,但他们又是人,因此在其意识和行为中包含着不可回避的矛盾,而这也说明为什么在统治阶级中会形成冲突,甚至会出现变革的势力。诸神崇拜、上帝主义、天命主义、唯物主义作为这依次出现的统治阶级的哲学观念,或是将人意识幻化出来的神作为世界和人类社会的主体,或是将自然物和人劳动生产的物质财富作为世界本体与社会主体,而人成了被支配物,只能小心翼翼地按照少数神和上帝在人间的代表或依从物质运动规律并占有巨额物质财富者的指挥行事。

劳动主义是对唯物主义和所有旧哲学观念的革命。它彻底摈斥了从人之外去寻找哲学观念的基础和核心的作法,以哲学探讨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哲学的主体是人,而人的本质活动是劳动,哲学的主体更确切地说就是劳动的人。哲学的核心和基本范畴是劳动,劳动体现着人的本质,劳动是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根据。只有从劳动出发,才能认识人生,变革社会关系。

……………………


国学马克思主义+中国经济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