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8913 34
2016-02-24
近日,澎湃新闻记者发现,东北师范大学两名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高度相似,而完成时间仅一年之隔。此外,两篇论文的作者还是同一导师指导、同一学院同一专业毕业的“同门”,前后仅相差一届。

澎湃新闻记者从“万方数据”学位论文库中找到了这两篇中国古代文学论文,分别是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05届硕士毕业生马达的《曹魏三祖诗歌特色研究》(以下简称“马达论文”)和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06届硕士毕业生张立明的《魏氏三祖诗歌特色研究》(以下简称“张立明论文”)。

马达论文的完成时间是2005年5月,张立明论文的完成时间是2006年6月,时间上张立明论文比马达论文晚一年。




澎湃新闻记者对比发现,两篇论文相同的地方不仅仅是题目、摘要、关键词、引言、参考文献,高度相似的地方遍布全文,甚至一些错误也基本相同。


更蹊跷的,这两篇硕士学位论文拥有同一位指导老师——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傅亚庶。在两篇论文的“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上,这位老师的签字(签章)清晰可见。

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引言等高度一致,英文笔误一模一样


澎湃新闻记者对比发现,两篇论文相似的地方不仅仅是题目、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高度相似的地方遍布全文。


从题目上看,这两篇论文仅有“曹魏三祖”和“魏氏三祖”这一词之差,且意义一致,均指称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三位曹魏帝王。两篇论文研究的就是这三人的诗歌风格。


在论述文章主旨的中文摘要部分,两篇论文高度相似。马达论文介绍论文的四点主要内容,张立明论文介绍了三点,与马达论文的后三点基本一致,只是缺少“说明曹魏三祖的生平及著述,阐明本文研究对象的时代背景”这一点。


马达论文摘要


张立明论文摘要

具体语句上,除了“曹魏”和“魏氏”两词运用上的不同,相较于马达论文,张立明论文也只有个别表达及词语顺序上有所不同。

比如,在概括曹操诗歌特色时,马达论文用了“慷慨悲凉”一词,而张立明论文用了“沉雄悲壮”一词,在概括曹睿诗歌特色时,马达论文用了“多情易感”一词,而张立明论文用了“情偏易感”一词。其余词句基本一致。

马达论文有着四个关键词,依次是“曹魏三祖、俗化、感伤、忧患”,张立明论文同样有四个关键词,依次是“魏氏三祖、俗化、忧患意识、感伤”。

英文摘要部分两篇论文几乎一字不差,英文关键词则完全相同,仅次序有所不同。

值得关注的是,在英文摘要部分,两篇论文竟然有着一模一样的尴尬错误。马达论文的英文摘要部分用了“the Wei Kingkom”一词。根据中文摘要的信息,这里的“Kingkom”一词疑为“Kingdom”一词的拼写错误所致,意为“魏帝国”。而这一较为明显的错误在张立明的论文中竟然一模一样存在。


马达论文英文摘要


张立明论文英文摘要

正文的部分内容基本一致,仅行文顺序有所差别

从目录来看,两篇论文有着共同组成部分,即魏氏三祖诗歌“特色综论”、“俗化倾向”和思想感情上的共同情结(忧患意识和感伤情结)。

这三部分即是张立明论文的全部三章。不同的是,马达论文除了这三章,还有着第一章“曹魏三祖的生平及著述”。

实际上,张立明论文也有这一部分,只是该部分被置于其论文第一章“特色综论” 部分,作为研究对象的时代背景出现。

具体内容对比上,澎湃新闻记者发现,张立明论文除了个别段落外,其余段落均能在马达论文中找到内容基本一致的段落,表述上也少有差异。

以张立明论文的第一章为例,张立明对曹操、曹丕、曹睿分别进行了生平和作品综述,曹操部分,其第一段介绍了曹操的生平,之后三段则概述了曹操诗歌的创作背景,紧接着,他分别从“反映社会现实”、“表达政治理想”和“开创写景诗”展开论述。

然而,张立明概述曹操诗歌创作背景的三段内容,马达论文中在第二章第一节“曹操诗歌特色”部分也有一模一样内容。类似的,马达紧接着也从“反映政治现实”、“开创写景诗”和“一统天下的政治理想”展开论述。虽有个别表述及部分段落不同,但两篇论文在论述上存在着大幅的相似。



马达论文第二章


张立明论文第一章

张立明的二、三两章,则与马达论文在内容上重合度更高,以至于几乎每一段均可在马达论文处找到同样的内容,仅有行文顺序稍有差异。

张立明论文第二章论述了曹操等三人诗歌艺术风格的“俗化倾向”,与马达论文的第三章一致。两篇论文均以“诗自三百篇以来”开篇,简要介绍了诗歌在两汉中的发展,再分别论述了曹操等三人诗歌的“俗化倾向”,行文用语皆近乎一致。


马达论文第三章


张立明论文第二章

张立明论文第三章论述了曹操等三人诗歌的忧患意识和感伤情结,分别以“‘己人苦难引暂思,宇内忧惠寸心知’——论魏氏三祖诗歌的忧患意识” 和“‘人生几何偏易感,文章经国万古传’——论魏氏三祖诗歌的感伤情结”为题。

而马达论文第四章以“曹魏三祖诗歌思想情感方面的共同情结”为题,同样从感伤情结和忧患意识两方面展开论述,小标题也是“‘人生几何偏易感,文章经国万古传’——论魏氏三祖诗歌的感伤情结”和“‘己人苦难引暂思,宇内忧惠寸心知’——论魏氏三祖诗歌的忧患意识”。不同的,只是马达先论述感伤情结而后论述忧患意识,与张立明正好相反,具体内容上则高度相似。

结语部分,两篇论文别无二致,几乎全篇文字相同。

文末,马达共列出16条参考文献,张立明则列出14条,均包含在马达的16条当中。而两篇论文的参考文献中都包括了论文导师傅亚庶注译的《三曹诗文全集译注》一书(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出版)。

值得注意的是,在两篇论文的正文部分也有着相同错误。

比如,马达论文在第四章“曹魏三祖诗歌思想情感方面的共同情结”第一小节中引用梁启超《读陆放翁集》中的诗句“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鸣”时,误作“辜负胸中块垒意,百无聊赖以诗鸣”。这一错误在张立明论文第三章“魏氏三祖诗歌的忧患意识和感伤情结”第二小节中同样出现。

两篇论文有着同一位指导老师

与正文部分的高度相似一样,马达论文与张立明论文在礼节性的“致谢”部分中也有着几乎一样的语言。

两篇论文皆以“(论文)终于写完了,对三个人匆匆忙忙的一番巡礼……”开篇。

在第二段中均回忆了自己求学生涯,用词皆为一致。这段文字为:“本文时作时停,综计前后,行将一年。文章杀青,停笔静坐。偶望窗外,暮春三月,北国静夜,天籁无声,大地沉睡。回忆童年,求学乡问,长道漫漫,树高花繁,四季皆美,而春天为最。今日求学师大,又喜春光如故,人健如仙;硕士岁月,得诸先生,熏陶浊身,蕴籍愚心,幸甚至哉!祈祝先生,硕果累累,幸福安康,道德文章,山高水长。”

“致谢”部分不同之处仅在于,马达论文除了感谢自己论文的指导老师韩格平先生、傅亚庶先生外,还列出了更多的感谢名单(张人和先生、刘孝严先生、盛广智先生、周奇文先生、陈向春先生)。而张立明论文仅感谢了论文指导老师傅亚庶一人,并最后重复了一遍“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铭记这段机缘!”这句话。



马达论文后记


张立明论文后记

与此前曝出疑似大面积抄袭的论文不同,这两篇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硕士学位论文竟出自同一位指导老师。

马达论文有着两位导师,依次是韩格平和傅亚庶,在论文的指导老师签名处,则由傅亚庶签字确认。而张立明论文导师仅有傅亚庶一人,其论文的指导老师签名处,使用的是傅亚庶的印章。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网站信息显示,傅亚庶教授是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师从著名文史学家何善周先生,研究方向有古代汉语词汇学、训诂学、中国古代诸子文献研究、中国上古专题文化研究等。傅亚庶著作颇丰,且所著获得过多项奖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2-24 09:46:23
        我去,导师也不审查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24 10:08:44
这个非常恶劣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24 11:01:07
层出不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24 11:08:14
2005的那篇有一个引用, 不会是2006年的那个引的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24 11:20:35
哈利泼特 发表于 2016-2-24 11:01
层出不穷
坚决打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