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148 2
2016-02-27
编者按:15年11月8日,媒体报道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在在人大老博士论坛称,劳动市场信号已经失真了,统计局公布的登记失业率对于研究者没有用,“那个指标根本没有敏感性”;而由于国企重组等因素影响,中国要准备迎接第二轮下岗潮。



360截图20160227160211171.jpg


我们可以从“第二轮下岗潮”的说法中读到什么信息?


一、探讨第二轮下岗潮——隐性失业已广泛存在

1、国企有大麻烦了


曾湘泉认为,大量国企的倒闭重组将可能导致大规模失业。国企的经营状况有多糟糕?知乎用户君临这样分析道:



中国亏损界有四大天王。中国铝业,从 2011至今年前三季度,不到五年的时间里累计亏损了 242亿元;中国远洋,五年累计亏损 192亿,也算是一方霸主了;排名第三的是英利绿色能源(英利虽然不是国企,不过和地方政府的亲密程度应该也差不了太多),五年累计亏损 104亿,今年上半年继续亏损 9.6亿,资产负债率已经去到了 98.79%;排名第四的是重庆钢铁,五年累计亏损 70亿。


亏损四大天王中,重钢只是老幺,但亏损界的最大门派,绝壁是钢铁派啊。就说今年前三季度,重庆钢铁、韶钢松山、马鞍山钢铁、山东钢铁、鞍钢、首长国际、安阳钢铁、华菱钢铁、酒钢宏兴、攀钢钒钛、八一钢铁,这十一名钢铁翘楚,合计就亏损了190亿元,在过去的五年里他们一共亏损了 547亿元!

君临称,这些长年累月亏损的企业,能够生存下来的唯一手段就是依赖政府补贴、银行贷款、变卖资产,就像癌症细胞,不断吞噬着中国经济的健康血液。破产、重组、裁员,是压缩产能的唯一方法,是转型的必由之路,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体能够跳过去。


90年代末朱镕基为了推动经济转型,不惜对国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承受“下岗潮”的社会冲击;如今同样的剧本会再演一遍吗?


有分析人士指出,解决国企冗员低效的问题,现在正是时候:“今天中国经济已不同往日,社会财富积累已十分丰厚,下岗会带来阵痛,却不至于当年啼饥号寒的苦痛。若长时期贻误,国企集中的地区势必塌陷严重。1990年代的下岗潮经验,实在是值得珍视的改革范例。”


2、90 年代下岗潮的比较


1999年,小品演员黄宏在春晚喊了一句“咱工人要替国家想,我不下岗谁下岗”,被舆论狂批。上世纪 90年代末,国企改制带来下岗潮,失业人数达 3000万,这是很多老一辈的梦魇。


不过, 90年代的中国社会各阶层流动性比现在更大。


上一轮的下岗潮是由政府主动触发的,因为有其他行业对失业者的吸收能力,最终得以避免对社会的过度冲击。而这一次“下岗潮”若卷土重来,情况或许有所不同,这也是普罗大众为此感到焦虑的原因。


有知乎上的分析人士neromous认为:



90年代那次下岗潮虽然有大批人失去了工作 ,但是在那之前,是国营部门过度挤占了劳动力资源 , 这些失业者填充进了那些原本因为缺少足够人手而发育不良的行业和岗位,例如旅游行业、翻译行业、教育行业等。


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这些行业已经发育的较完善,也无法提供新增就业岗位。同时,私营部门已经榨干了所有潜力去保障自己的利润甚至生存,已经无法提供更多的岗位。

某种意义上,与其说人们担心的是“下岗潮”的出现,倒不如说是对经济新增长点动力不足的忧虑。


3、下岗潮不会来,隐性失业已广泛存在


钢铁业、煤业、矿业近年陷入萎靡不振,而这些行业恰恰是国企扎堆的地方,部分国企的裁员减薪实际上已经开始,但目前未出现“下岗潮”的迹象。民生证券研究院高级宏观研究员朱振鑫分析认为,中国在未来几年不太可能面临下岗潮,原因有三:



第一,多项就业数据显示,中国劳动力市场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第二,中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农村剩余劳动力锐减的问题,未来几年的劳动力供应 “压力” 将大幅减小;


第三,中国国有企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像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样,烂到无以为继、不得不破产的地步。

朱振鑫认为,部分国企的裁员完全可以被就业市场的基本面所消化,有四个数据作为支撑:


第一,从调查失业率数据来看,9月份失业率在5.2%,范围可控,就业总体稳定。


第二,从求人倍率数据来看(劳动力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之比),求人倍率已持续 20个季度保持在1以上,表明劳动力供不应求的格局稳定。


第三,从工资收入增长数据来看,城镇就业人员和农民工都保持了快速增长, 2014年城镇就业人员工资增速,高于同期名义GDP增速。


第四,从新增城镇就业数据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1066万人,提前完成1000万人以上的目标,今年全年新增城镇就业有望达到 1302万人。


不过朱振鑫同时指出,很多传统工业企业将显性失业转化为隐性失业,常见的手段有降薪、缓发工资、停薪留职、内部休假、推迟入职。比如煤炭龙头神华集团今年按全员工资总额的 10%下调员工薪酬总额,中石油也传闻降薪 15%。这种“隐形失业”不如“下岗潮”来得扎眼,但它无形中侵蚀着员工的福利和社会稳定的防线。


4、公家饭难吃


由可能到来的国企减员推导出“第二次下岗潮”,有夸大成分,但背后透露的大趋势却不容忽视——公家饭没以前那么吃香了。经济下行加上厉行反腐,国企员工的待遇大不如前。与此相伴随的,是“公务员热”的显著退烧。 2013年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人数为 111.7万,2014 年降为99万,今年则只有 90万人左右,创下近5年的新低。


在“万众创新 大众创业”的浪潮下,铁饭碗的吸引力下降了,人力资源正从体制内流向体制之外,这是人力市场上的“国退民进”。


近两年事业单位启动工资改革方案和养老金并轨,不享有特殊福利待遇将成“新常态”,这部分体制内岗位的吸引力因此下降。


可以发现,国企改革,公务员报考人数的减少、事业单位待遇的削减与国企的裁员,构成了一幅“公家饭不再如以往吃香”的社会图景,当资源往民间流动,往往能有更高效的利用,这才是应该是社会的常态。“铁饭碗不再铁打不动”、“公家饭不如以往吃香”,是国家朝市场化方向改革的必然出现的现象。


从大趋势来说,政府规模及其权力应是越来越“小”。公家饭一是需求没那么大,二是不分房之后,含金量在下降。一个泛政治化的社会,公家往往集中最多的资源、最优秀的人才,正常的社会,优秀人才应分布在商业、文化、科技及民营企业等领域。某种意义上,产能过剩、经营不彰的国有钢企倒闭裁员,让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流向更具活力的企业,不过是顺应了这个大趋势。


正如知乎网友“隐者艾伦”在回答“中国将出现第二轮下岗潮吗”时说的:

今年经济全球都不景气,这点有目共睹吧,出口下滑,制造业不景气,各传统企业效益都不佳,为了减少企业运营成本进行裁员,出现下岗潮这也很正常的吧。像钢铁水泥之类的行业,长期生产过剩,另一方面压低价格,恶性竞争 - -合并减产,下岗裁员肯定不可避免。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跟基建这边一样悲剧。另一方面互联网之类的行业蓬勃发展,需求大量人才,人家还缺人呢 ……


关于制造业举个例子:都说手机需求下滑,然而华为的销量却逆市大增,市场无时无刻都在洗牌,淘汰倒闭落后的以抄袭山寨为主的落后企业,鼓励自主创新的有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企业这才是良性的制造业发展过程。


基建方面如果一带一路开始建设了,应该还会重新带动需求起来吧~困难是一时的,还是有希望的。拥有好的学习能力和扎实技能的人,我认为环境如何恶劣也能找到工作,在企业里好吃懒做,消极怠工的(尤其是国企你懂的)你不下岗谁下岗。

二、解读第二轮下岗潮——相比第一次,目前就业市场不能一刀切

所谓下岗潮,主要是针对第一次而言的,那时候大约是1998年附近,是国企第一次改革,一些国企的职工本来抱着铁饭碗,但后来生生被裁员、被辞退、被内退,大量轰出了工厂。而当时也是国企改革的背景,也是要甩包袱减员增效。跟现在其实很像,但其实我觉得专家们多虑了,因为民营经济和1998年比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了。而人们的观念和体制灵活性也完全不一样。


1、服务业比重已经占到了GDP的一半,这个数据相比于1998年大幅提升了近15%,而工业的比重,正好倒过来。所以当年第一轮的下岗潮,是把工人从一个大的产业赶出来,赶进一个小的产业,根本无法承载,这就造成了,很多人真实的失业。但如今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再多的第二产业劳动力,也能被服务业的市场所消化。


2、新经济在潜移默化的对传统经济进行改造,原来的技术工人由于消息闭塞,生活闭塞,只生活在工厂的小圈子中,而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让很多即使是技术工人,也能很全面的接触社会,了解不同的经济形势。也滋生了无数的新鲜职业,比如很多工厂的工人在工作不饱和的情况下,兼职送外卖,兼职开专车,兼职帮别人发传单。已经成为了第二份的收入来源。


3、如今的就业市场已经不能一刀切的讨论问题,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岗位跟岗位之间也发生了巨大的差异,有的岗位5、6个人争抢,有的5、6个岗位争抢一个人。这主要集中体现在互联网相关的行业上,现在找一个好的技术人才,价码已经开到了年薪百万。稍微在行业里干过几年的,也动辄几十万,就这你还得求着他去。这主要由于,创业的公司越来越多,而且都集中在互联网领域,从而造成的供求失衡。而反观整体行业下降的领域,比如能源等行业的技术工人,要想换个工作,难上加难。全行业都在裁员,跟本就没有多余的岗位提供出来。


综合来看,其实下岗潮只是一个吸引眼球的说法而已,如果你不幸入错行,或者在一个没有前途的行业里沉淀太久,忘了更新自己,那么被淘汰是在所难免的,即使这样你只要肯努力,肯付出辛苦,送送快递,打扫打扫卫生,甚至开开专车快车,也未准比在一个所谓铁饭碗的岗位赚的少。所以这已经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社会,再也没什么铁饭碗。是下岗潮,还是创富潮,都是你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而已。


三、献策第二轮下岗潮: 政府与企业应未雨酬缪、妥善安排

但凡对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国企改革出现大量工人下岗有印象的人都知道。当时,不仅是下岗工人感受到无比的痛苦,对前途一片悲观与茫然;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也有如天塌地陷一般。好在阵痛过后,终于迎来了曙光,这些年人们的生活水平终于得到了普遍提高,包括当年的下岗工人及其家庭。


对于刚刚恢复信心的人们来说,曾湘泉所长“由于国企重组等因素影响,要准备迎接第二轮下岗潮”话语一出,难免一池清泉又被搅动而形成新的涟漪。很多人持赞同观点,当然也不泛质疑的声音。


但在笔者看来,不管曾所长的说法其可靠性有多大,作为职工权益保护这一块,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有必要未雨酬缪、妥善安排。


“第一轮下岗潮”到来时,由于此前无先例,又没有经验可资借鉴;加上当时国家经济本就非常困难,面对众多下岗工人及其困难家庭,政府和企业均表现得无能为力。如果曾所长所说的“第二轮下岗潮”不可避免,除去职工最基本的“三险一金”必须切实落实外,还应该做的就是再就业培训。争取做到这边下岗、那边上岗——下岗即转岗,从而改变过去那种单纯的下岗即失业现象。


当然,如果面临大量职工下岗的企业,本身就会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所以,对可能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虽然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政府也不能袖手旁观,同样有责任和义务给予一定的再就业培训资金补助。也就是说,对于那些面临下岗的职工,由政府和企业合作,根据劳务市场需求预测及职工再就业意向,抓好、抓实各类技能培训。给下岗职工增加现就业所必须的勇气和信心,这也是对职工权益实实在在的保护以及人文关怀。


再者说了,就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来看,“第一轮下岗潮”那样的惨状基本上不可能出现。一是国家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第三产业的占比上升,会提供更多的岗位。二是国家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势必带来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也将为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技能的下岗职工,带来新的机会。


所以,面对可能出现的“下岗潮”,要正确面对,不必过于惊慌,要坚定对国家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的信心。与此同时,从思想上、行动上,积极做好面对可能出现所谓“第二轮下岗潮”的各种准备。


本文综合自智谷趋势(zgtrend)、齐俊杰(qijunjie82)、红网。






关注微信查看更多内容

(关注微信+10个论坛币)
链接地址:
https://bbs.pinggu.org/thread-2192087-1-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2-27 17:14:56
下岗潮不可避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29 08:05:34
下岗是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