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司长李晓超说,一季度消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投资拉动2.0个百分点,出口负拉动0.2个百分点 
【《中国企业家》网站专稿】4月16日,记者在国家统计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5745亿元,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比上年同期回落4.5个百分比。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5%,第二产业增长5.3%,第三产业增长7.4%。 
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已出现积极变化。 
在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李小超解读了中国一季度的经济形势。李晓超说,一季度消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投资拉动2.0个百分点,出口负拉动0.2个百分点。 
消费增长15.0% 
一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98亿元,同比增长15.0%,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速同比加快3.6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加快1.1个百分点。分地域看,县及县以下市场销售快于城市。一季度,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9834亿元,增长14.1%;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9564亿元,增长17.0%。 
李小超说,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逐渐扩大,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解除了一些群众的后顾之忧。降低车辆购置税、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发放消费券等,都促进了消费的增长。从今年一季度农村市场销售量高于城市就可以看出,家电下乡的政策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另外,住房销售的快速增长也将会带动装修等建筑材料需求的增长。 
从未来看,消费仍会保持一个稳定较快的增长,因为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将支撑消费的增长。 
投资增长28.8%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129亿元,同比增长28.8%,比上年同期加快4.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3562亿元,增长28.6%(3月份增长30.3%),加快2.7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4567亿元,增长29.4%,加快11.1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中西部投资增长明显快于东部,东部地区城镇投资增长19.8%,中部地区增长34.3%,西部地区增长46.1%。 
李小超说,去年10月以来,中央实施的促进经济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已经见效,并将继续发挥作用。 
去年,中央扩大投资的1000亿元,到目前为止已全部落实,今年下达的1300亿元的投资计划也已下达了1100亿元。 
今年一季度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同比增加了4.58万亿元,其中中长期新增1.85万亿元,同比增长32.8%,资金到位量增长比较快;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规模大幅度增长,一季度同比增加了87.7%。 
投资具有直接扩大、直接见效的特点,这次扩大内需有相当一部分是直接体现在投资需求上的,从目前看,未来的投资仍会保持一个快速增长的势头。 
对外贸易大幅下滑 
与投资和消费的增长相对应的是对外贸易大幅下降,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减少。一季度,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4287亿美元,同比下降24.9%。其中,出口2455亿美元,下降19.7%;进口1832亿美元,下降30.9%。进出口相抵,顺差623亿美元,同比增加209亿美元。一季度,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218亿美元,同比减少56亿美元,但三月末我国外汇储备只比上年末增长77个亿美元,余下的近800亿美元去了哪里? 
李晓超解释说,这主要有两个因素造成的:第一,汇率变化的因素。因为我们外汇储备中不完全是美元资产,还有欧元的资产,近期欧元贬值比较大,所以实际体现在外汇资产上是减少的;第二,实际外商直接投资是下降。今年1-3月份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下降了20.6%,相应也会减少一部分外汇储备。 
不会产生通胀 
一季度,金融机构的贷款已经完成了全年目标的90%,市场有担心,这会不会引起新一轮的价格上涨,以致导致新的通胀,甚至引起经济的滞胀? 
李小超说,这主要取决于宏观经济形势的环境,从目前看价格总水平出现上涨,还受很多条件的制约:第一,经济增长速度还低于潜在的经济增长速度;第二个,国际价格水平仍在低位运行;第三,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还比较充裕。 
李小超强调,尽管中国经济出现了经济变化,当前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主要困难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需求下降幅度较大,造成企业效益下降,财政收入减少,就业困难增多,经济存在着较大的下行压力。下阶段要切实落实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宏观调控政策,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