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即VR),通用的定义是指利用计算机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身临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的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务,并与之交互。VR技术的三个主要特征便是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
图1:虚拟现实技术的三个特征
虚拟现实原始技术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出现。1968年,“虚拟现实之父”LvanSutherland开发设计了第一个计算机图形驱动的头盔显示器HMD及头盔位置跟踪系统。尽管以现在的技术看,这款产品实在简陋,但却是VR头戴式设备的开端。随着20世纪80年代Dialogue和SuperVision两个系统的诞生,分别解决了虚拟现实的动态灵活性和计算复杂性的问题,虚拟现实技术从研究型阶段进入应用型阶段,从此在科研、航空、军事、医学、教育、工程建筑、旅游等各个领域展开广泛运用;如美军开发的海军特种作战部队演习系统、浙江大学开发的虚拟故宫建筑环境系统、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的桌面虚拟现实环境实时漫游系统等。
2012年,随着OculusRift开发项目开始众筹,虚拟现实迎来一个新的阶段,即2C端的VR消费电子设备将登上历史舞台。此后索尼和三星先后发布自己的VR消费电子产品Morpheus和Gear系列,虚拟现实技术彻底商用且进入面向个人的普及化阶段。2014年Facebook耗资20亿美元收购Oculus成为行业内轰动性的事件,标志着互联网巨头开始抢滩VR市场。
图2: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