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保江、窦勇在最新一期的瞭望新闻周刊上发表文章称“积极消费就是爱国”。
乐毅撰文对此加以嘲笑:我从来没想到,量入为出的生活方式,居然会成了一种道德瑕疵。
范大中:“积极消费就是爱国”并没错。在经济不好的时候,积极消费确实是一种爱国方式。
禾刀:爱国未必积极消费。扩大内需的大政方针不容否认,但鼓励居民消费别扯虎皮做大旗。
那么,爱国与消费到底有没有必然的联系?大家怎么认为呢?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民以食为天!连饭都吃不饱,怎么去积极消费呢?尽管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消费是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但是这应该是建立在个人尤其是广大民众有足够的积累的基础之上的!个人觉得,“积极消费就是爱国”中的这个“积极”如果指欲望的话还是可以理解的,谁不爱国呢?但是有欲望并不等于有这个能力(特指此处的),说到底,没钱的话,这个“爱国”你还是爱不起的!只有既有这种欲望,又有这种能力的时候,“积极消费就是爱国”才有实质性的意义的!
在保障制度不全的现在,你没有10w存款干消费吗?万一你家人生个病,怎么活下去,所以消费不足的问题是保障制度没有给老百姓又安全感,就算有100w还是没有安全感。目前要完善的是保障制度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积极消费就是爱国”是一种对爱国的肤浅认识和经济运行的未知所造成的。消费是一种自然市场行为,没有理由为了保增长而消费。“积极消费就是爱国”是一种变相的为保增长而保增长,是对经济运行缺乏科学探索和应对无方的市场宣传表现。保增长是方式,促民生是目的。用民生去保增长是本末倒置。
从市场经济运营的科学结构升级入手,创造、搭建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社会环境,通过群策群力,使市场运动结构升级,提高财政、货币政策的利用,使用效率,以保增长促民生,以促民生保增长。将国民经济的发展纳入市场运行良性循环轨道,将爱国的行动注入科学,高效的内涵,消费不需鼓励而自发积极。单纯地鼓励消费者积极消费就是爱国,而并非全国上下全面、综合地积极应对,只能象剃头挑子一头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