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表明,46% 的中国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国产家电品牌。与2007年的调查数据相比,这一比例增长了 19%。不仅仅是家电类品牌经历了这样的变化,电子消费品、服饰以及护肤品牌同样 经历了类似的转变。因此,我们不难发现,采取针对性策略的国产品牌将迎来新的机遇。
移动端网络购物的迅速发展将释放消费者更多的购买力,尤其是在中国相对 偏远的地区。淘宝数据分析显示,在2015年的“双十一”活动中,移动端购买渗透率最 高的前10大城市均来自于中国的中西部地区。
随着网络购物,尤其是移动端购物的兴起,消费者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 购物。淘宝平日成交数据显示,约三分之一的淘宝销售发生于早上10点前或晚上8点以后。
赢得未来消费市场的制胜之道
在企业竞争领域,人们经常会提及先行者优势(First-Mover Advantage)这一概念。它是指率先进入市场的企业通过起步早的时间优势,建立起规模经济、技术经验和销售渠道等方面的优势,筑起强大的市场进入壁垒,有效地阻挡新进入者。在一些领域,先行者优势非常牢固,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碳酸饮料的先行者可口可乐以及汽车的发明者奔驰。
但是,在未来中国的消费市场,三种新力量将塑造一个双速并行的新时代。在这样的新环境下,一些先行企业的优势反而会给它们造成拖累和负担,变成“先行者劣势”。
克里斯坦森在其颠覆性创新理论中曾描述,颠覆者往往首先吸引的是先行者不在意且利润率较低的非核心顾客,避开与强大的先行企业进行正面竞争,然后通过提升自身的技术和经验,赢得核心消费者,完成颠覆。未来中国的消费主力是年轻一代,而一些先行企业的核心用户却停留在上一代消费者。它们并不了解新世代的偏好和消费习惯,或者轻视他们的消费能力,导致产品或服务无法或不愿取悦这些年轻的消费者。这无疑给市场新进入者留下了颠覆的机会。
此外,先行者往往可以通过时间换取学习曲线上的陡度,建立较大的规模经济和成本优势。然而在一些品类中,企业往往注重的是产品本身,在客户体验方面并无太多经验。未来上层中产和富裕家庭将是带动消费的主力,他们的消费观点早已从满足日常需求转向提升生活品质,他们对商家的配套服务和消费体验越来越重视。
在这方面,先行企业并无太大的经验优势。不仅如此,过去传统的铺货、渠道扩张策略在未来也将成为劣势,先行者需要通过电子渠道更加灵活、快速地跟上零售渠道的发展趋势,如打通会员体系、使用二维码为商品溯源或进行有奖促销活动、整合供应链货仓。此外,未来的消费者更加善于从网上和移动端购物,线上线下的接触点间的互动越来越频繁。
因此,整合线上线下、为消费者提供完整的消费体验才是上策。在这个双速并行的新时代,固守旧有的优势显然不是明智之举。那么企业该如何做,才能在未来的中国消费市场占据先机?
首先,中国必须也仍旧是优先市场。中国人口结构、社会结构及产业结构的变化将重新塑造其消费市场。尽管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已渐渐过去,但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增长市场之一。
其次,由于消费的本质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过去的制胜战略正在变得过时。更富裕、更年轻的一代以及网络购物促使企业在未来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多样化的产品类型、品牌战略以及零售渠道的完善。
最后,对于企业来说,战略性地选择其目标消费者的重要性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中国,看似对产品永无止境需求的时代已经结束。在中期,整体私人消费仍将继续增长,但企业若不幸选择了错误的消费阶层、在错误的品类中竞争、或在线上渠道中影响力不足, 那么将面临的是极其缓慢的增长。
令人鼓舞的是,制定一个成功的中国增长战略为时未晚。上层中产及富裕阶层的产品偏好和品牌忠诚度还未成型。随着中国经济和消费市场进入一个更重要的转型期,任何企业在未来五年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而笑到最后的企业将是那些能够顺应变化、推行稳健战略并坚持到底的企业。
转载于阿里研究院
微信原文: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DkyNTc4Ng==&mid=402086284&idx=3&sn=049d12007dc7f62ab571baa0c66f35d8&scen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