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鹏 发表于 2016-3-12 02:06 
生产一种商品的劳动是该商品的成本,而该商品能换回的生产他种商品的劳动是出售该商品的收益。从斯密开始把 ...
也不明白你在说什么。我觉得工资是这样来的:
1、社会生产总方针是为了消费,简单说产出决定工资;
2、社会生产要连续进行,所以投入部分得收回,简单再生产吧;
3、社会想进步,要扩大再生产,于是得有积累。
所以,工资=总产出—固定资本耗费—利润;
有这个大框架后再是具体每个人能得到多少工资这个问题,于是按劳分配、职务分配、效用分配等等都开始派上用场了。比如按劳分配,群体总产出少,则同样劳动工资就低一些;群体总产出多,则同样劳动工资就搞一些。
马克思的劳动创造多工资高,劳动耗费多工资高,西经的效用大工资高……,只讲对一部分,即不同劳动者之间的横向比较,那么在时间轴上纵向比较呢——及群体总收入增加之后呢?我看经典理论都没研究这个方面,没有从群体角度看看工资是怎么来的。
经典理论都是从交换角度看工资是怎么来的,总是试图从等价交换角度解释工资为什么是这么多,这是错误的。我们应该从“人类生产目的在于消费”这个角度看待工资的来源,即从群体总产出这个角度看工资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