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1275 1
2009-04-20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4 月16 日统计局公布的经济运行数据显示,一季度GDP 同比增长6.1%,物价同比下降-0.6%,整体经济形势呈现出量价齐跌的局面;但随着房地产、汽车等大宗商品潜在需求的部分释放,加上财政大力扩张和天量信贷带来的新增投资需求,中国的反周期调控将开始在总量上获得初步成效,以工业增加值(VAI)和狭义货币M1 为代表的宏观指标出现企稳回升的迹象。财政货币政策效应的叠加以及预期的下半年出口形势好转,使得宏观指标有望在一季度触底的基础上继续回暖,我们预计09 年各季度宏观景气度将艰难回升,全年GDP 增速维持在7.3%左右。

供给过剩、需求不足是制约经济扩张的关键因素,去年四季度以来政府经济政策的首要出发点在于刺激经济体系内部的潜在有效需求,尤其是房地产、汽车等大宗产品,具备产业规模大,产业链长的特征,其销量的回升能够显著扩张总需求,缓解外需萎缩的冲击。除房地产,汽车,水泥,部分机械设备等少数行业的需求在一季度率先出现显著回升之外,多数行业的生产和销售情况仍然十分低迷,包括有代表性的钢材、有色金属、乙烯等工业原材料行业,以及服装、家电、电子元件等轻工行业,仍然面临着外部需求陡然收缩,内需无法接替的尴尬局面。

?? 中国实际上并没有在产能严重过剩时期进行宏观调控的经验,甚至和98年相比,目前的产能过剩程度、外需格局都与十年前有着很大的差别,当前的经济刺激方案实际上是原有增长模式的延续和放大,在产出分配失衡衍生出的过剩经济时代,政府及特定主体(优先获得信贷、受益于货币增发的主体)信用规模的扩张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拉动总需求,却无法形成良好的收入-消费循环,即经济扩张带来的产出分配会进一步趋于集中。当前宏观调控措施对经济健康发展带来的副作用在于投资效率下降、需求结构异化、劳动力相对价格下滑、甚至可能意味着经济增长对财政货币的惯性依赖。

在金融危机触发全球经济失衡调整的过程当中,中国如何在保持良性增长的基础上实现内部经济结构调整,无疑已成为经济决策的重要考量。形成良性经济结构的核心要求在于平滑产出分配结果,让多数经济主体充分享受到经济增长的成果,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在经济刺激计划实施.......

 

317216.pdf
大小:(420.1 KB)

只需: 1 个论坛币  马上下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4-20 12:19:00
di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