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4453 0
2016-03-09
三元悖论图

      三元悖论(The Impossible Trinity),也称三难选择,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所提出的,其含义是: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三元悖论”是指图中心位置的黑色三角形,在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如果实行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度,则没有货币政策的完全独立;如果要维护货币政策的完全独立,则必须放弃固定汇率制度;如果要使得固定汇率制度和货币政策独立性同时兼得,则必须实行资本管制。也就是在黑色三角形中,三个角点只能三选二。


三元悖论的内涵

三元悖论 在资本流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汇率制度三者之间只能进行以下三种选择:

(1) 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必须牺牲汇率的稳定性,实行浮动汇率制。这是由于在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频繁出入的国内外资金带来了国际收支状况的不稳定,如果本国的货币当局不进行干预,亦即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那么本币汇率必然会随着资金供求的变化而频繁的波动。利用汇率调节将汇率调整到真实反映经济现实的水平,可以改善进出口收支,影响国际资本流动。虽然汇率调节本身具有缺陷,但实行汇率浮动确实较好的解决了“三难选择”。但对于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来说,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信心危机的存在会大大削弱汇率调节的作用,甚至起到恶化危机的作用。当汇率调节不能奏效时,为了稳定局势,政府的最后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

(2) 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必须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实行资本管制。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在汇率贬值无效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实际上是政府以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来维护汇率的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大多数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比如中国,就是实行的这种政策组合。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国家需要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来维护对外经济的稳定,另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的监管能力较弱,无法对自由流动的资本进行有效的管理。

(3) 维持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必须放弃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资本完全流动时,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本国货币政策的任何变动都将被所引致的资本流动的变化而抵消其效果,本国货币丧失自主性。在这种情况下,本国或者参加货币联盟,或者更为严格地实行货币局制度,基本上很难根据本国经济情况来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整,最多是在发生投机冲击时,短期内被动地调整本国利率以维护固定汇率。可见,为实现资本的完全流动与汇率的稳定,本国经济将会付出放弃货币政策的巨大代价。



三元悖论的提出与发展

首先对固定汇率制提出异议的是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他在1950年发表的《浮动汇率论》一文中指出,固定汇率制会传递通货膨胀,引发金融危机,只有实行浮动汇率制才有助于国际收支平衡的调节。接着,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在1951年写成的《国际经济政策理论》第一卷《国际收支》一书中也提出,固定汇率制度与资本自由流动是矛盾的。他认为,实行固定汇率制就必须实施资本管制,控制资本尤其是短期资本的自由流动。该理论被称为米德“二元冲突”或“米德难题”。

罗伯特·蒙代尔在研究了20世纪50年代国际经济情况以后,提出了支持固定汇率制度的观点。20世纪60年代,蒙代尔和J.马库斯·弗莱明提出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对开放经济下的IS-LM模型进行了分析,堪称固定汇率制下使用货币政策的经典分析。该模型指出,在没有资本流动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下在影响与改变一国的收入方面是有效的,在浮动汇率下则更为有效;在资本有限流动情况下,整个调整结构与政策效应与没有资本流动时基本一样;而在资本完全可流动情况下,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时在影响与改变一国的收入方面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但在浮动汇率下,则是有效的。由此得出了著名的“蒙代尔三角”理论,即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与汇率稳定这三个政策目标不可能同时达到。1999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根据上述原理画出了一个三角形,他称其为“永恒的三角形”,清晰地展示了蒙代尔三角的内在原理。这就是著名的“三元悖论”。

在1944年至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得到实现,但资本流动受到严格限制。而1973年以后,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得以实现,但汇率稳定不复存在。日本1985年之前是独立的货币政策和稳定的汇率,限制资本的充分流动。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则是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和资本的充分流动,放弃汇率稳定。香港、新加坡则是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来获取资本的自由流动和汇率的稳定。如果三者都想实现,就会像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泰国,最终陷入混乱。

中国的三元悖论现状与启示

中国目前正遭遇“三元悖论”难题,即中国无法同时兼顾独立货币政策、固定汇率和资本自由流动,只能在三者中选择两个,而中国很快将被迫在人民币和资本管理制度中作出抉择。

如果中国选择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它将很可能不得不对外币业务进行更严格的管制。虽然加强资本管制将逆转资本账户开放进程,但这种做法在政治上更可接受。近期中国明显有加强资本管制的倾向,外汇业务管制已经收紧。

如果中国坚持放开资本账户,将不得不允许人民币急剧贬值或者自由浮动。小幅贬值对抵消中国薪资涨幅作用不大,还会助长外界对人民币进一步贬值的预期;而大幅贬值(如贬值40%或更多)存在政治风险,并与经济再平衡相冲突。

中国外汇储备的持续下降和外流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中国外储在2008年相当于货币存量的30%,现在的比例仅是当时的一半。虽然中国外储规模仍是IMF审慎基准建议的两倍,但如果在没有更为灵活的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情况下继续放开资本账户,新发货币和新增信贷将让外储难以抵御随机的大规模资本外流。除海外直接投资和贸易融资之外,资本还因过度新增信贷、国内投资回报和利润低下、债务和通缩不断加剧等影响以及预期货币政策会更加宽松等持续外流。

西方经济学界承认中国的“三元悖论”,并认为开放、更为自由的市场以及放开资本管制是改进方向。这些观点主要坚持中国消除对市场的直接干预,并对监管和所有权政策做出重大调整。

有趣视频

英国公开大学公开课:60秒经济学探奇_三元悖论

http://open.163.com/movie/2012/8/I/8/M8I8I5FFB_M8I8JGPI8.html

更多文章

[金融学] 【十分钟读懂系列】之三元悖论

中国若在“三元悖论”下取得平衡,需付出多大代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