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之家App
让优质教育人人可得
立即打开
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
论坛
›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人们都爱到大城市,而不愿留在农村的真正原因
楼主
论坛微信精选
2039
5
收藏
2016-03-10
编者按:
谈论乡村县城经济落后,我倾向于从制度去解释,而不是“市场无力”。中国乡村还有很大潜力,它不应随着城市化进程而衰竭。乡村一度是改革的发源地,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它应该让人振奋惊喜,而不是被悲伤怜悯,做同情的解读。
作者:陈兴杰
来源:人文经济学会
春节临近,朋友圈难免又要流行“乡愁何在”“农村萧条”之类的文章。新城市人回故乡,看遍地萧瑟,满腹愁肠,难免要一抒农村荒疏的感慨。和悲观派声音针锋相对,则是乐观者的说话:乡村萧疏落寞,乃是城市化的自然结果。乡村看来萧条,只不过是年轻人都往城市跑,人口疏少,市场不发达的自然结果。文人为抒乡愁强说愁,实在大可不必。
后者理性乐观,听起来也更可信。乡村市场分散,交易成本太高,民众知识层次太低,创新水平落后。经济发展的动力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乡村县城缺乏竞争力,萧条沉寂不可避免。从很多方面看确实是如此,我们随处可见这样的例子。我也常劝年轻人,想要摆脱旧状束缚,出人头地,最好到大城市闯荡。不过若把城市和乡村两极分化归咎于市场化,则忽略了真实的伤害来源。以家乡见闻为例,我谈一些观感,给研究者提供一些材料。
过去一年我写了几篇文章谈家乡土地。从贫瘠低产的冷水田到肥沃的稻田,抛荒寻常可见。将稻田沥干为菜地,耕种几年之后,索性也闲置,这也很普遍。农村土地的利用率其实不断降低,很重要的原因是各种限制。农民想盖新房,通常不愿在旧房林立的宅基地新建,而是拓展到开阔的农田菜地。这些耕地却很难批下来,要走一堆关节手续,交一笔钱。
在已然萧疏无人的乡村搞农田保护,建设用地稀缺,村里居然催生出一个新产业。一家小公司跑动关系,动用推土机和铲车,开山辟地,给村民提供建设用地。他们向矮山丘辟出新地,划定地块四至,在附近几个村售卖。一平米地价竟达千元,这价格并不便宜,居然零零落落也卖了一些。如果自家土地能随意建,农民宅基地和耕地可随意互换补偿,甚至变卖,会有很多新房子建出来,一些农民的日子也会好过些。
本地村民建房如此困难,更遑论外商投资。前几年一位开发商在本地开发旅游景点,村民的土地补偿都已到户,招工建设也在进行,孰料农田保护一落实,相关领导被通报批评,项目去年被叫停,整个工程至今烂尾在地。附近村子都有类似情况。乡里上一次大规模招商引资,还是十几年前的工厂。近几年村民被被鼓励“科学种菜”,并划定菜圃区,还有补贴。至于谁家从种菜这行当里赚到大钱,我没有听说,这两年“科学种菜”的风潮也意兴阑珊。
之所以谈这些,乃是因为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资产。土地使用和交易受到严重限制,除了种些粮食蔬菜,基本终年沉睡。土地不能为农民生长财富,也无法换成资本,本地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趋势,在十几年前就终止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不足为奇。乡村萧瑟,小县城自然不会有太多就业机会。农民宁愿在村建房,守着薄田产业,也不愿到县城买房。本地县城也遇房地产“产能过剩”的风暴,房价过去一年跌三分之一,依然到处是售房的广告。
眼前经济困难,制度僵化,这些都是问题,我更担心的是人口减少。近几年春节返家,我都比返乡潮早半个月。比起一般归乡人春节见到的融融乐乐,我有更多时间领略乡村的寂静。生育高峰期的一代人已届中年,比他们小一些的年轻人陡然少许多,他们也进入了婚育年龄。这代人生一个孩子居多,生两孩子的少见,孩子在剧减。回乡四望,最大的感触是,老年人真多,随着营养水平提高,村里年纪超过90岁的老人很寻常,70多岁还在劳动者不少,蹦跳玩耍的小孩子却很难看到。整个镇子的小学数量比起二十年前,减少达十之七八。
很多人说,很多人迁徙进城,村里年轻人就少。说的虽有道理,却也掩盖不住县城自身的困境。尽管农民不断进城,城市里的下一代也在不断减少。这种情形从县城中学一再缩编取消可以看出。我猜测,中国的县城隐藏着被低估的老龄化。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大城市除房价高一些,其他物价和县城差不多。无论粮食水果、衣服鞋袜,日常消费,通讯费用,乡村县城的价格都直追一线。当地人收入本来就不高,物价还不便宜,日子就显得紧巴巴。这里面有市场的因素。规模越大,越是集中紧凑的市场,越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大城市即便物价稍贵,和收入水平相比,就显得便宜许多。我想,这还和通货膨胀有很大的关系。
通货膨胀体系下,接近货币的人们(通常在大城市)有机会接触到新增货币,他们收入水平上涨较快;远离货币的人们是先感受到物价上涨,才慢慢接触到新增货币——有时根本接触不到。乡村没有金融、几乎不能贷款,他们是货币生态的最后一环。农民们很难理解,自己终年努力工作,收入也在增加,为什么始终追不上物价上涨的脚步。
从这角度看,我有时候挺能理解一些农民“愚蠢”的举动。在全国很多地方,农民辛苦攒下一笔钱,首先想的就是盖房子。即便不需要那么多房子,一年多数时间都在闲置,他们也要盖。房子对农民而言不只有居住价值,还有炫耀、社交、撑门面,娶妇招婿大有可用,还是一点可怜的固定资产。农民没有理财渠道,这笔款子如果放在银行,则不断缩水——盖成房子,至少经得住风吹雨淋,以备老来和儿女不时之需。很多房子看起来是闲置浪费,背后无奈又有几人知?
谈论乡村县城经济落后,我倾向于从制度去解释,而不是“市场无力”。中国乡村还有很大潜力,它不应随着城市化进程而衰竭。乡村一度是改革的发源地,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它应该让人振奋惊喜,而不是被悲伤怜悯,做同情的解读。
(关注微信+10个论坛币)
链接地址:
https://bbs.pinggu.org/thread-2192087-1-1.html
附件列表
172530qfqbb1qenssnhqbe.jpg
原图尺寸 116.17 KB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沙发
宏华
2016-3-10 17:14:53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藤椅
haffer
2016-3-20 18:27:53
看看!!!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板凳
潜行水中
2016-3-21 09:02:34
它应该让人振奋惊喜,而不是被悲伤怜悯,做同情的解读。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报纸
zero00789
2016-3-21 10:07:28
农村的医疗和教育资源不如城市,赚钱也不如城市。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地板
dcmc
2016-3-22 08:04:56
乡村 城市的建设 但问题还是拆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过去十年,您把青春献给了谁???
竟然有人认为进浙大城市学院任教很容易?
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审计意见
面试谈薪的秘诀:高薪原来就是这样谈出来的!
中国救市暴露出的致命缺陷
在论坛受骗,谁来给我们维权???
两位会计妹纸吵架,是酱紫的!
细思恐极,是谁在买那些天价房?
朝鲜七日(网易人间)-雨声
无光之海:一部关于生死、孤独、爱欲的救赎之书- [日]白石一(豆瓣7.6)
栏目导航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经管在职博
学道会
文献求助专区
经管文库(原现金交易版)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热门文章
你的SSCI发表焦虑,AI真的能懂吗?——一篇 ...
CDA数据分析脱产就业班于2025年08月02日开班 ...
上海黄金及贵重金属月、日交易文件2002-202 ...
全球世界各国地区黄金储备量2000-2050831季 ...
《以日为鉴》阅读分享
常用的六大管理模型(21P+PPT)
商贸考试题
量化交易普通用户学起来难不难
河南话破圈:从“土味方言”到“潮流符号” ...
Modern Computer Algebra
推荐文章
AI狂潮席卷学术圈,不会编程也能打造专属智 ...
10月重磅来袭|《打造Coze/Dify专属学术智能 ...
最快1年拿证,学费不足5W!热门美国人工智能 ...
关于如何利用文献的若干建议
关于学术研究和论文发表的一些建议
关于科研中如何学习基础知识的一些建议 (一 ...
一个自编的经济学建模小案例 --写给授课本科 ...
AI智能体赋能教学改革: 全国AI教育教学应用 ...
2025中国AIoT产业全景图谱报告-406页
关于文献求助的一些建议
说点什么
分享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