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像日本一样崩盘?部长回应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今日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副部长陆克华、副部长倪虹就“棚户区改造和房地产工作”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记者: 陈部长您好,我的问题和房价有关,因为大家都非常关心。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担忧,认为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似乎和80年代的日本非常相似,我们看到,当时日本的房价从1985年开始在6年内增长了3倍,随后从1991年开始出现了断崖式下跌。现在这种担忧认为,中国的楼市可能也会像当时的日本一样发生崩盘,请问对此您怎么看?
陈政高: 你提的这个问题,最近网上有一些,社会上也有一些议论。围绕这个问题,我请教过一些专家。我要说的是:第一,时代不同。日本发生的事情是在20年、30年以前的事情,背景、政治、经济条件和今天都大不一样,甚至是完全不一样了。第二,国情不同。中国和日本的城镇化水平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宏观调控的措施也不同。因此,我要说,不能相提并论。谢谢。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今日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副部长陆克华、副部长倪虹就“棚户区改造和房地产工作”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简单评价之:
第一个逻辑,时代不同(日本发生的事情是在20年、30年以前的事情,背景、政治、经济条件和今天都大不一样,甚至是完全不一样了),所以危机不同是不成立的。就好像是说1929年发生了危机,现在时代不同了,2008年的次贷危机就不会发生一样。只能说具有不同的内容与知识基础。
第二个逻辑,国情不同。同上逻辑,就好像说美国会发生危机,中国不会发生危机一样的逻辑。
总体感觉:部长这个就是只强调不同的逻辑,但是没有回答问题的实质,或者就事论事,展开回答,避开了危机本身的逻辑如何的问题关键,危机不会相同,就如同说不同的人会得不同的病而不会得到相同的病一样!!中国的危机的确与日本的危机不一样,但是又具有相同的特征,这里面主要拷问的是房地产泡沫引导的危机。 到底政府是不知道危机?还是没有感觉到危机?或者是已经在应付危机,却不敢公开表态呢?
我的一个思考或者思想如下:曾和一个朋友聊天说起李克强万众创新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推高校的项目转化,万众创新具体的一些延伸的推手,正在纵深上展现。高层无疑想要得到大量的知识与技术的对创新的支撑,但是朋友起说的学术和研究领域存在一种类似房地产那样的投机信念(唯有信念是可以 普及和超越行业的):例如就一般理工类学术人员,没有多少人愿意花五年扎扎实实做实验,而不如几个月编数据,从而可以发篇好文章来得有利。就如我们的政府在房地产上,不愿意扎扎实实做实事,,务虚做政绩工程,什么创新不如买地啊。大家都知道,做实业不如炒房地产和股票的时候,我们的经济体不止是结构还在信念上迷失了方向,这已经表现在整个社会的信念体系之中了。所以学术与政府,还有企业家,都是已经存在的、现在社会风气的产物:当各行各业,国家企业家与个人,学校与其他组织,大家都没有信念去扎扎实实做五到十年的基础工作,从而为创新进行了长期的积累,那么今天的万众创新就不会急于找项目,风投也就不用急于找项目去投资,实际上是有钱无项目,有水无地可浇,所以货币政策就驱赶着这些泛滥的水到处投机,到房地产到股票到外汇。。。。。
面临政策困境:大家都知道货币政策已经无效,但是依旧不敢下决心停止吃药。。。。。。说明了束手无策和而是热衷于搞关系、投机房地产,一转手就赚了一年的利润的钱,谁还愿意搞创新呢?都去搞房地产了。而且银行也一样,热衷于投机和做短期的生意。我要批评整个上层及整个社会,特别是那些关键地位者的精英们,是什么让他们迷失,从而缺乏长远的目光。。。。。只是在利益面前 迷失了方向吗?还是我们民族需要经历的知识取得和危机学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