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黑车遍行,为什么?如果政府对的士行业的管制放宽,不收太多的管理费,个人认为政府松手能够在当前局势下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政府该部该放开手?改一改制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22 17:59:27编辑过]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这个问题是不是很难回答呀,放手有弊端,不放也有弊端,
怎么没有呢?
政府对的士司机行业实施的管理制度是很严的,收取的管理费很高,才导致了黑车的盛行!
如果少收或者不收,那么你说会不会有很多黑车转正,这不是就业机会么?
注意,我说的政府放手只是针对这一行业。。
别把这放到了其他性质的政策!
该出手我不反对 ,但是 权利太大也不好!你不觉得政府 丢的4W亿票子是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权利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22 18:20:07编辑过]
地方政府的钱袋子 放得了吗
好多的官员失业呀
2008年中国统计农民为2.3亿!中国城镇失业率已经攀升到9.4%
你说好多官员失业啊??跟农民工比一比,跟大学生比一比!
我是这么看的,抛砖引玉:
这样出租车公司会受到冲击,这些公司不会答应的。如果不收管理费,黑车变成“规范出租车”,只是身份变了,如果说就业率上去了,也只是形式上的。
减少管理费,原来的出租车司机交的费用也少了,减少的边际利润大于新加入的司机交的管理费中的利润,出租车公司肯定不同意。这个领域(出租车市场)一直受批评,能顶住批评坚持这么久,是有原因的。
抛砖引玉 我很赞同。但请神容易送神难!
随之而来的就是政府的手伸向了各个方向。制定的各个条例制度。并且丢票子带来的是短暂性的回暖!
有乘数效应也有挤出效应的。个人认为贫富差距也在加剧。
另外,我相信能顶这么久确实有原因,人民吃苦耐劳,政府压一压,大家能温饱等,问题是怎么样改变制度,调和公司和群众的利益关系,真正使GDP增加的要靠我们消费,我没票子怎么消费?
其次,不收或少收管理费,会有很多人涌入这‘市场’,(黑车20,普通车10块,5条街调查!)
黑车转正常后,会只是形式上的转变么?
管理费如果下降,那些黑出租是不是愿意漂白?管理费下降,按常理,会有更多的人进入出租车行业,可是怎么能个保证进入的都是原有的黑出租从业者?这个结构性问题如何进一步解决呢?
从政府考虑,管理费下降,更多的人进入出租车行业,政府的管理费收入升降是不一定的,如果管理费没有上升或者大幅度上升,而要管的车辆在增多,政府的劳动量在增加,成本在增加,政府会愿意做么?当然这只是经济分析,不涉及财政上的补贴问题。
当然,出租服务供给的增加,需求却未必能大幅度增加。结果是,要么浮动价格的情况下的价格下降;要么是在固定价格情况下的供给过剩。两种情况都会侵害原有出租车从业者的既得利益。
我也不知道自己想的对不对,还望指正。
个人愚见,黑车和其他的介入相比,黑车肯定要多。更多的介入才能更加大竞争,而竞争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使他们不断完善管理。它可以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并最终为消费者和全社会带来福利。 当然政府不是傻子,自己出力还往外丢钱,所以我才说要调整制度,减免管理费。管理人员的增加也能增加就业。最后带动的是消费,和政府丢钱刺激的效果比不差。
最后此行业中的供需让价格机制自行运转,政府松点对其干预应该可行的。
路过,学习。个人对出租车行业的运作不了解,有谁给介绍介绍?
出租车司机如何取得相关牌照?其与出租车公司的关系是什么?出租车公司和政府的关系又是什么?政府在这方面是怎么干预的?白出租相关费用有哪些(哪些给公司,哪些给政府)?黑出租与白出租的运营成本具体差别有哪些?
望指教
第一种模式公司拥有出租车车辆的产权,同时以承包的方式承包给员工,员工按定期给车来交份儿钱,这是一种方式。第二种方式,车辆产权归公司,公司也给所有的员工发工资,《劳动合同法》对这部分保障挺好,给你发底薪,发工资,车是由出租车司机自己去经营,但是他没有把车再收回公司的这样的产权不清的情况。第三种就是纯粹搞个体。
如果从出租车司机的角度,他很可能愿意要个体,我要自己多挣钱,从开办出租车公司的角度,他肯定愿意开办公司,出租车公司绝对是坚决反对个体化的,肯定是要反对的,面对个体化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来反对,理由特别多。 公司反对更多的理由是对出租车特许经营权的理由,只有特许经营权,出租公司才能掌握主动。世界上有些国家是对出租车经营权采取拍卖的形式。再有, 如果市场一直保持往上走的,因为出租车这个行业跟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是相关的,经济强盛,这个行业就跟着强盛,经济往下掉,这个行业就跟着往下掉。政府如果拍卖要拿一部分,他是不受影响的。公司也不受影响。你要不想干你就走,我还有其他的司机来干。所以他们的份额也是固定的,波动只波动在司机身上。所以司机受不了,因为这个行业所有的利润都是他创造的,而最后,稍微经济一波动,我就亏损了,一天时间拉了半天活最后还不够交份钱,他肯定受不了。所以在目前的现行的管制体制下,有这种利润分配格局使得司机成为最大的落实者,但是事实上行业的最大的问题是在利润分配上,但是市场一个更大的问题是我们整个社会用了那么大一笔钱,养了这么一个昂贵的行业,换回来的服务水准是这么低。
国内出租车司机每月平均要向公司缴纳七八千元的管理费,这种分配不公造成了司机和公司之间的对立情绪,也加剧了出租车行业的混乱,不利于社会稳定。
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政府部门就应该尽可能发挥各种市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减少行政捆绑。可不少地方政府部门总是难以割舍“公婆情结”,喜欢将各种社会、经济事务抓在自己手中,说放开会增加市场混乱,说放开会降低政府威信。说白了,一些人不愿放开其实是怕失去既得利益。在出租车经营中,当经营权成为了少数人的‘垄断法宝’。
取消是一个过程,你说的混乱是一下子取消。
比如说,将数量管制和价格管制变成质量管制,关键是减少捆绑式‘垄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23 17:51:42编辑过]
这个值得讨论一下
出租车的营运方式,为什么黑车那么多,为什么出租车司机勤劳而不富裕,为什么出租车司机能收取那么高的份钱
总会有一些人总会不断寻找规章制度的漏洞,找到监管涉及不到的方面,从而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取消出租车牌照管制 可增200万人就业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陈斌 2009-02-18 21:11:24【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24023
政府对出租车服务市场进行牌照管制,创设了数额惊人的垄断租金。实行自由市场竞争制度,会至少增加100万辆出租车,以每辆车两个司机计,可能增加200万个出租车就业中国出租车行业的经营模式表面上有两种。一是公司经营模式。做法是,城市的政府把一定数目的出租车牌照(License)授权给若干家出租车公司使 用;拥有牌照的各出租车公司再招募司机负责实际运营,公司与司机的关系是雇主和雇员的关系。这是中国几乎所有的城市政府所采用的模式。二是个体经营模式。 做法是,城市的政府把出租车牌照直接授权给个人,一个人只能拥有一张牌照,拥有牌照的个人既可以同时负责实际运营,也可以雇用别的司机。温州市政府就采用 这种模式。事实上,这两种模式并无太大的差别。所谓个体经营,不过是拥有单张牌照的公司经营而已。在个人经营模式下拥有牌照的个人雇用司机运营也好,自己运营也好,与在公司经营模式下拥有牌照的公司雇用司机运营并无性质上的不同。这两种模式也没有明显的优劣。如果一个城市的政府通过公开拍卖的方式把牌照授权出去,而既不限定只有公司才有资格竞购牌照,也不限定一人只能拥有一张牌照,那么公司经营和个人经营两种模式就会在这个城市同时并存,其中任何一种模式的生存并不会淘汰另一种模式。牌照管制给政府带来巨额垄断租金本质上,中国出租车行业只有一种经营模式:牌照管制。官方名字叫“特许经营”(Franchise),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是拥有技术专利或品牌专利的公司,通过收取专利费的方式,向别的公司授权自己的专利,实际上,不过又是一种政府垄断模式而已。政府垄断与市场垄断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垄断租金是以人为制造准入门槛、约束进入者的数量,进而约束市场竞争的方式炮制出来的,后者的垄断租金是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杀出重围、得到消费者以钞票投票方式的认可而形成的。城市政府对出租车行业进行牌照管制的理由通常为:“政府监管和垄断经营,能够使乘客的人身安全和利益得到更好的保护。”难道政府垄断者比乘客本人更关心自己的人身安全和利益吗?政府对出租车行业进行牌照管制乃至一切政府垄断的真实动机只有一个:争取最大的垄断租金。城市政府对出租车服务市场进行牌照管制,创设了数额惊人的垄断租金,这些垄断租金,大部分是进入了政府的腰包(表现为出租或拍卖出租车牌照所得,和对出租车的营业收入征税所得)。以重庆市为例,重庆有约700万人口,2008年有8000多辆出租车,2004年有7000多辆,4年间增加了约1000辆。对政府来说,出租车 牌照的数量应该为多少、数量增加与否、增加多少,均以争取最大的垄断租金为依归,发放的牌照数量过少和过多、单张牌照的价格(垄断租金)过高和过低都不可 取,政府要寻找单张牌照价格乘以牌照数量(即总的垄断租金)最大的那个点,只有一个点符合总的垄断租金最大化的要求。在目前的重庆,一张拥有25年左右产 权的出租车牌照市场价格达到了90万甚至100万。2008年12月,重庆市政府拍卖68张新的出租车牌照,产权年限23年左右,起拍价是50万。出租车 牌照管制,真是城市政府的一大利薮。在实行公司运营模式的城市,拥有牌照的公司也能享受一部分租金,但公司有管理费用,其享受的部分租金要被管理费用抵消掉不少,这是租金消散(Dissipation of Rent),是社会财富的净损失。温州的司机能有幸享受部分牌照租金,越早得到牌照的司机享受的租金就越大,这是他们的幸运,但没有道理单单凭他们是司机这一点,就要求以社会利益为 代价来补贴他们。许多拥有牌照的温州本地司机,或者雇用外地司机来开车,或者把带牌照的车辆出租给外地司机,自己坐收牌照的租金,惬意地当起了资本家。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城市政府通过出租车牌照管制创设的巨额垄断租金(大部分也进入了城市政府的腰包),并非免费的午餐,而是有多方面的社会成本。因 此反过来,在出租车行业,改弦更张,取消牌照管制,转而实行自由市场竞争制度,就有巨大社会利益,为这些社会利益起见,政府放弃从牌照管制中获得的垄断租 金,值得吗?取消管制可增200万人就业取消出租车牌照管制,实行自由市场竞争制度的社会利益表现为:第一,牌照管制大大提高了出租车单位里程服务的价格,削减了消费者的福利,原来在自由市场竞争下乘车的一部分现在不乘了,而改用公车、地铁等其他公 共交通工具,这就增加了对公共交通工具的需求,而公共交通工具通常都是由一定的政府财政补贴的,于是也增加了财政补贴。实行自由市场竞争,出租车单位里程 服务的价格会暴跌,对出租车服务的需求量会大增,能收扩大内需之效。第二,牌照管制人为消灭了大量的出租车司机就业机会,虽然政府垄断和自由市场竞争下司机的工资不会变化,但在自由市场竞争下,出租车会大量增加,出租车司机的就业机会也会大量增加。以上海为例,2008年,扣除油料、维护费用后,一辆两个司机的出租车每人的月纯收入约为3000元,油料费约为6000元(以每天200元计), 上缴公司的“份子钱”约为10500元(以每天350元计)。由于车辆是公司买的,份子钱中包括了车的折旧费,假定折旧费为每月500元,一年就是 6000元,把这6000元看成资产的生息,以5%的市场利息率计算,则一辆汽车的现值为12万,一辆新的出租车差不多就是这个价。这就意味着一辆出租车 每月的垄断租金是10000元,一年就是12万,同样以5%的市场利息率折现,一张牌照的价值为240万。现在上海有约4万多辆出租车,每公里里程价格2元多,如果实行自由市场竞争制度,效果之一,单位里程服务价格将下降近50%(一辆汽车一月营业收入 为22500元,其中牌照租金为10000元),更多的消费者会选用出租车。效果之二,出租车数量至少增加一倍,这意味着仅仅在上海一个城市就增加8万甚 至更多的出租车司机就业机会。可以把上述结论推到全国。2008年1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7年末,中国城市数量达655个,比1978年增加462个;全国 城市拥有出租车96万辆。可以推测,2008年末全国城市拥有出租车不会少于100万辆。如取消出租车牌照管制,会至少增加100万辆出租车,以每辆车两 个司机计,至少增加200万个出租车就业,即使以每辆出租车一个司机计,也至少可增加100万个就业。由于每公里里程价格要减少一半左右,要是消费者对价 格非常敏感,增加的出租车会更多。在经济下滑、有2000万农民工失业的当下,这相当于天降甘霖。司机收入不会增加,但社会冲突会减少第三,牌照管制还会增加社会冲突的几率,在牌照管制下,司机认为自己向公司缴纳了这么多“份子钱”,受了“盘剥”或“剥削”,这并非事实,因为即使 在出租车服务市场(产品市场)是政府垄断的情况下,出租车司机的供需市场(生产要素市场)仍是完全竞争的,这一点与出租车服务市场(产品市场)在自由竞争 下并没有任何区别。司机一定时期(例如每年)的工资在两种情形下都等于其另谋高就的收入(机会成本),取消政府垄断,司机的工资也不会增加。但在经济下行、对出租车服务需求下降、出租车营业收入减少的情况下,由于“份子钱”(大部分是垄断租金)是否应该调整,司机与公司会有不同看法,容 易发生罢工事件,2008年11、12月间,重庆、海南三亚、甘肃永登、汕头、广州等等城市发生一连串出租车罢运事件,就是明证。取消牌照管制,任何人均可以自由进出出租车服务市场,就能容许多种经营模式同时并存:公司出车、雇用司机的公司经营模式,若干司机自己买车、自组公 司的模式,司机自己买车、自己运营的个人经营模式,个人买车、出租给别的司机的模式,司机向别人租赁车辆的模式,让市场上容许多种合约安排同时存在,司机 就有充分的信息知道自己能挣多少,知道自己的市价应该是多少,走向社会冲突的几率就低了。那么,在自由市场竞争下,出租车数量和司机数量会不会太多,导致载客量“不足”、司机收入“不足”呢?答案是不会,因为市场会自动调整,调整的结果是司机的收入等于其另谋高就的收入(机会成本)。在自由市场竞争下,出租车会不会挑选乘客,出现“拒载”呢?答案是,歧视和挑选乘客的行为会受到完全竞争的约束,一贯歧视和挑选乘客的策略会被市场竞争淘汰,偶尔的歧视和挑选乘客行为会有,但正如在牌照管制下也会有一样,并不是自由市场竞争制度本身的问题。总而言之,取消出租车牌照管制、实行自由市场竞争制度,可以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减少社会冲突,政府“惠而不费”(孔子语),何乐不为?【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24023
说到底,让市场自由运转,政府减少干预!
不是让政府松松手么?
要是放手了,有好,有不好,还得具体点分析
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我国的情况如此特殊,没有一个国家在这方面走在我们的前面,没有经验可循。更可悲的是我们没有一批杰出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能设计出一套成体系的转型制度,来杜绝这个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我们的问题在于,不能用正确的态度面对利益,对于政府或个人在利益面前的道德缺位,总是用鄙视或愤怒的斥责或悲观失望来表达对于崇高的体系维护着的渴望。
西方经济学的假设让很多国内的学者不齿,认为这是对人性的污蔑。但我们看到正是在这样的假设下,制度的完备性才使道德恶化不能信马由缰。
我们需要的不是抱怨或者呼吁,我们学习经济的人是责任重大的,也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候,这里的某位大侠能够为我们的中国找到一条走向光明的道路。
激动了,见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