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金融危机,得到了大家的一直关注,观察敏锐点的,心细点的会发现由于金融危机,那些已经毕业的朋友同学,甚至是自己的父母处于一种失业状态,现在将要毕业学姐学长们找不到工作。不大留意身边事情的朋友,虽未亲身的感受到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也会经常对某些现象来上一句:金融危机嘛,很正常啊。
我想说的是金融危机恰恰给市场营销带来了机遇,市场营销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书上讲我从来就没有背下来过。我也隐约的记得好像没有一本书敢理直气壮的给出过答案的,但是根据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样的:市场营销是将客户和企业联系起来的一个职能,她将企业与客户建立关系,并且将这种关系维持,并发展,从而使客户更好的享受产品和服务。说句好听的我们市场营销人员就是担任这“使者”这一角色。市场营销的书上说市场营销是企业的核心,企业的一切都是围绕着客户来转的。这句话或许会遭到其他专业的口诛笔伐,但是的确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出不去的话,一切都是零。其实我一直搞不明白为什么好多我们系的人不看好市场营销,转投其他系的根本困惑所在(当然人各有志,是我不理解他们)。金融危机这个形式下,加重了滞销的明显性,市场营销本来就是一个不倒的专业,此时更是我们这些市场营销人员发光的时候了。
但是我很遗憾的说,中国太缺市场营销大师了。中国不少的却是那些“老师”们,你看看牛根生,在赢在中国栏目中口口声声的说:小赢靠智,大赢靠德。然而三聚氰胺事件,恰恰证明了他是无德的一份子。一方面信誓旦旦说自己是民族企业,另一方面声泪俱下的写下那封信,不仅无德,而且虚伪。再看另一位“老师”朱新礼,好不容易商务部“保”下了汇源,他却再次筹划将其卖出。这样的“老师”太多太多了....不想多说。其实我想我们更需要的是马云这样的人物,一个开辟者,一个革命者。一个对于我们现在的种种形式做出了一种改变的人。可能你说我跑题了,这跟营销无关。好,那么我真正欣赏的一个营销人物就是史玉柱,我觉得配得上营销大师的只有他一个人,在中国。可能有很多人站出来反对,对他进行责骂,很多人说他是个流氓,他怎么看怎么不想个讨人喜欢的人。他的脑白金让所有的人都烦了,但是别忘了重要的一条:大家都记住了。中国现在这个环境,只能产生草根式的贵族。中国现在这个环境只能产生这种土狼,中国需要这些土狼,因为中国现在还不可能出现创业伊始就是老虎的创业者。中国虽然没有菲利普*科特勒,没有麦卡锡,但是中国需要史玉柱这样的营销人,做地基,或许说做炮灰,他们是为中国人自己的营销做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的人。
虽然大家越来越重视营销,中国的营销也正在飞速的发张,但是目前的营销还有两件事没有解决好:1,公共关系2,一个新的传播方式。
1,公共关系。是个中国人,是个中国企业都知道要跟政府搞好关系,要不你肯定活不下去。但是却忘记了另一个重要的团体那就是:群众。当没有问题时,或许你不会关心他们的感受,不去珍惜你跟他们本应该美好的关系。但是一旦危机出来之后,你还不进行必要的反应。事情就可怕了。三鹿的三聚氰胺很早就出现了,王文华没有去重视,那些查出问题的老总们想必也知道这事,但是都瞒着,瞒着。瞒到出几条人命,才会发现做事得有良心,要不,群众是不干。那么我想为:为什么不早点处理,为什么不懂纸根本就保不住火的道理?
2,就是一个新的传播方式的问题:现在我们周围有太多的污染,信息也是一种污染。我们早已厌烦了广告,到处都是,到处不能给你清闲。当我们寻找有用的信息的时候,往往发现他是被埋在垃圾信息的海洋里的。如果说这些信息得到很好的分流,他们该去那去哪的话,我觉得无论对于企业还是消费者来说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这就需要一种更好的平台,更好的技术,该谁的就是谁的。网络社区,这是一个很好的概念,一部分对同样的东西感兴趣的人扎堆,他们需要的信息就是这个社区所包含的东西。同学们所接触的这个校内网,其实就是个蛮好的例子,他是针对大学生,聚集了一部分人,可以根据他们的需求发布相应的信息。那么白领市场呢?高中生市场呢?......
我想要是能把这两个问题解决了,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当然了,可以成立类似于麦肯锡的公司,专门解决这个问题,我想要是有一天能站在年度经济人物领奖台上,要比拿个诺贝尔经济学奖更有意义多了,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