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09-4-28 19:09:00

评论人家不如踏实工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28 19:27:00
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28 19:42:00
关键是思想的碰撞和交流,如果在一个月内起效果也行,问题的实质在于“海龟”们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是忽悠还是倾吐内心的感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28 21:09:00

学术最需要是包容与海纳百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28 21:28:00

我觉得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讲,不在于导师讲得怎么样,关键在思维方式上。田教授以其另类的思维方式使他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也有了新的了解,这样有利于学生融汇百家,自成一体,也有利于日后根据我国国情的应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28 21:39:00

没必要?没有这些人国内可能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是马克思的经济学)当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28 21:49:00
走出去比请进来更重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28 21:57:00

我看还是有必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28 23:37:00
国内经济学院院长的人格和学术水平见过不少,只能用“双低”来评价,平心而论,海龟在两个方面均比土鳖强!!土鳖只有一样强,就是玩政治,打击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29 00:51:00
我真的无语了,可能是田教授得罪的人在发飙,田教授真的是做了实实在在的非常有益的工作的,像田教授这样的人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更不是有没有必要请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29 15:35:00

一个好的学科带头人

带来一套全新的学院管理制度和教育模式

能吸引越来越多受过国外一流大学良好学训练的明日之星

这就够了

楼主你还要求什么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30 10:36:00

楼主的观点有失偏颇,这可能还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据我了解,上财通过设立常务副院长、规范管理程序和现代通讯技术的支持已经完全可以实现海外院长的异地办公。这些海外院长虽然每年回国4个月左右,但是在国外每天也会抽出大量时间来处理院务。否则,一个学院怎么能运转得过来。而且,海外院长的作用也不仅是引进一些海归这么简单,更多的是引进国际上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方法来进行体制内的改革创新,实施涉及学科建设、师资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行政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全方位改革。至于改革成效,也是非常显著和有目共睹的,上财这几年在国内外教育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与这个改革尝试密切相关。 

建议楼主看看这个帖子:https://bbs.pinggu.org/thread-450633-1-1.html&star=1#45063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8 02:05:00

然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4 10:03:00

引进田国强是正确的,是有益的,经济学院的教学、科研水平都提高了。

引进的另一位院长就是错误的,据说此人是美国三流学校的教授,从无管理经验,行事方式如同农民,自大得不行,引进还不如不引进,据说该学院不用他管也一个样。

所以,关键在于是否引进合适的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4 21:35:00
北大蔡元培先生自认为是二流的学者,但这并不妨碍其为公认的一流教育家.田国强先生应该是同样道理.不过,老师说,第一届暑期学校办得不咋地.第二届俺就没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5 10:23:00

有必要,非常有必要。国内经济学类的学者总体水平还很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8 16:45:41
我觉得,花点钱在引进像田国强这样的人身上,还是物有所值的。
总比让那些官僚们到国外旅游糟蹋掉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8 18:33:11
关键是引进先进的理念与良好学术氛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8 20:38:07
说白一点,就是忽悠,反正不是自己的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8 23:30:37
楼主可以来上财体验一下, 然后你会发觉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狭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8 23:31:09
楼主可以来上财体验一下, 然后你会发觉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狭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8 23:46:20
他来了之后,财大在他身上投了多少银子?他来了之后,他又给财大带来了多少收益?
他到底是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了中国人民的经济学发展事业而风险的21世纪白求恩?
还是那个打着国际的头衔,到中国来骗吃骗喝,并且给中国人民的事业造成巨大损失的海归“博古”?
我看他一年就两三个月呆在国内,与其说是海龟不如说是海鸥更为贴切!

有胆识的就学习邹恒甫,放弃国外的生活,一心一意投入到中国人民的经济学发展事业中,并且还创办了一个SSCI刊物。
不图名,不图利,一心搞学术事业,放眼中国,像钱学森、陈岱孙、林少宫式的还有几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9 00:24:06
xianggd 发表于 2010-4-8 23:46
他来了之后,财大在他身上投了多少银子?他来了之后,他又给财大带来了多少收益?
他到底是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了中国人民的经济学发展事业而风险的21世纪白求恩?
还是那个打着国际的头衔,到中国来骗吃骗喝,并且给中国人民的事业造成巨大损失的海归“博古”?
我看他一年就两三个月呆在国内,与其说是海龟不如说是海鸥更为贴切!

有胆识的就学习邹恒甫,放弃国外的生活,一心一意投入到中国人民的经济学发展事业中,并且还创办了一个SSCI刊物。
不图名,不图利,一心搞学术事业,放眼中国,像钱学森、陈岱孙、林少宫式的还有几人?
可以这么说,田教授担任上财经济学院院长以来,是改革开放以来上财发展最好的时期。田教授为上财做出的贡献,根本不是用多少钱可以衡量的,也不是用他在上财呆多少个月可以衡量的。田教授耗费在上财经济学院的精力以及取得的成果,即使和全国其他学校的全职院长相比也毫不逊色,甚至比绝大多数有过之而无不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9 09:48:32
83# leftright
田国强是个彻彻底底的大骗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9 10:42:38
在中国,要想做好一件事,目光不但要向前,也要向后:向前是朝着目标努力,向后是看清并克服阻力,因为无论你做得多么完美,总有少数想拖住你后腿的人,比如楼主.公不如私,私不如结,气人有,笑人无,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的糟泊,被楼主等人忠实地继承了下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9 23:47:41
leftright 发表于 2010-4-9 00:24
xianggd 发表于 2010-4-8 23:46
他来了之后,财大在他身上投了多少银子?他来了之后,他又给财大带来了多少收益?
他到底是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了中国人民的经济学发展事业而风险的21世纪白求恩?
还是那个打着国际的头衔,到中国来骗吃骗喝,并且给中国人民的事业造成巨大损失的海归“博古”?
我看他一年就两三个月呆在国内,与其说是海龟不如说是海鸥更为贴切!

有胆识的就学习邹恒甫,放弃国外的生活,一心一意投入到中国人民的经济学发展事业中,并且还创办了一个SSCI刊物。
不图名,不图利,一心搞学术事业,放眼中国,像钱学森、陈岱孙、林少宫式的还有几人?
可以这么说,田教授担任上财经济学院院长以来,是改革开放以来上财发展最好的时期。田教授为上财做出的贡献,根本不是用多少钱可以衡量的,也不是用他在上财呆多少个月可以衡量的。田教授耗费在上财经济学院的精力以及取得的成果,即使和全国其他学校的全职院长相比也毫不逊色,甚至比绝大多数有过之而无不及。
呵呵,你也是财大的吧?不能够光动嘴巴,你倒是举举实例,拿出些数字证明“田教授耗费在上财经济学院的精力以及取得的成果,即使和全国其他学校的全职院长相比也毫不逊色,甚至比绝大多数有过之而无不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0 00:35:06
楼上可以看看上财的经济学创新平台的各期简报,在经济学院网站上有,上面记录了上财各院系在田教授等院长的努力下,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历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0 00:35:42
楼上可以看看上财的经济学创新平台的各期简报,在经济学院网站上有,上面记录了上财各院系在田教授等院长的努力下,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历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0 10:18:29
田教授给上财带来的改变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他受聘上财后,起到了带动和凝聚大批海外优秀人才回国服务的“滚雪球”效应,推动学校在国际化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下面是文汇报最近的一则报道,也许可以管窥一见。

http://ewenhui.news365.com.cn/wh20100405/
事实证明,按国际标准建设学科,努力营造国际化学术环境,比单纯的物质待遇更具吸引力。目前,上海财大海归人才已占教师总数六分之一

海外名校博士抱团回国
来源:文汇报 2010年4月5日 头版头条  记者 李雪林

    20余位海外名校毕业的优秀博士生,将在今年暑假后“集体加盟”上海财经大学任教。这是该校前不久第六次赴美招聘的结果——吸引了来自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名校的240位博士应聘,对其中的101位进行了面试,最终“好中选优”。

    事实证明,在这些海外名校的博士生眼里,一所学校能够按照国际标准建设学科,比单纯的物质待遇更具吸引力。上海财经大学近几年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努力营造国际化的学术环境,引进的海归教师,目前已占该校教师总数的六分之一。

学科“国际身价”吸引众海归

    上海财大的学科大多集中于经济管理类,此类学科有着统一的国际评判标准,因此接轨国际人才市场,既顺理成章也相对可行。该校的人才选拔,完全参照海外高校通行的录用师资程序进行:首先在顶尖经济杂志发布招聘启事;接受简历,并要求应聘者提供工作报告;请同行评估;在北美经济学家年会期间,与应聘者面谈;并邀请应聘者到学校考察。

    为揽得精英人才,上海财大于2007年设立高层次人才发展基金,在初始资金1650万元的基础上,逐年递增2123万元,至2011年预计将达到一个亿。这样大手笔设立人才基金,在沪上高校并不多见。

    “引进人才是有滚雪球效应的。”加盟财大的一些“海归”不约而同讲起这句话。2004年,该校引进了知名经济学家田国强,鉴于他在美国华人经济学界的影响力,南加州大学经济学终身教授谭国富关注起上海财大,而杜克大学公共管理教授牛铭实又出于对谭国富的信任,也受邀来到财大。如今,这三位分别担任三个学院的院长。

    根据规划,上海财大每年新招聘的教师中,海归博士要占到30%,而最近两年引进的海归都占到新进教师的50%。截至目前,该校已从哈佛、牛津、普林斯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名校引进了80位优秀博士加盟,海归教师占全校教师六分之一,这一比例在上海高校中大大领前。值得一提的是,经济学院的海归博士已经超过该院教师总数的50%,从国际研究成果的“身价”看,基本达到了北美五十名左右研究型大学经济学科的水平。
   

海归五大院长“任实职、有实权”

    2004年至今,上海财经大学先后聘任田国强、张欣、黄明、谭国富、艾春荣、王能、牛铭实等海外知名学者担任经济学院、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统计与管理学院的院长。

    任实职,给实权。这些院长不是挂名,也不设常务副院长来“执行”,学校赋予他们人、财、物等方面的权力和责任。由于有的院长也担任着国外高校的教职,所以他们每年来往于国内外,两头兼顾,被比喻为“哑铃式”。在国外期间,他们通过数百封邮件往来,参与讨论重大决策。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谭国富认为,“哑铃式”更具操作性:身处国外,可以第一时间感知最前沿的学术动态、科研教学和管理改革,能够为国内带来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改革动向。

    借助海外优秀人才,上海财大逐步实施一系列可以用国际质量标准衡量的教育教学改革。经济学院成功引进美国高校教学模式,全方位改革,动了大手术。第一项改革是推动财大实施硕博连读,“国外知名大学的博士生,在前两年都要重新学习专业基础课程,通过严格的资格考试,方能成为博士候选人,完成论文并获得博士学位一般需要四、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国内博士相对容易多了。”在重新规划教学课程体系后,《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等课程成为必修课。此后,又力推调整本科生课程,以期形成一个强化经济学基础理论教学的新体系,其中一项就是将《高等数学》改成《数学分析》,请数学系专业老师来上课,虽然学生们大呼难上加难,却不得不承认这对于经济分析思维的训练大有益处。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讲席教授、财大金融学院新上任的王能院长最近刚刚提出“统一六门核心课,打通专业选修课”,并尝试开设本科金融实验班,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培养拔尖人才。


双轨制激活教师“两大营垒”

    为了对海外优秀人才的管理创建一种长效机制,上海财大推出了“常任轨”教师管理办法,参照国外著名大学教师的管理办法进行考核,而他们的待遇也和原来学校体制内的“存量”教师不同,其年薪大约为“存量”教师的两倍。

    这种新的管理制度,会不会对“本土人才”造成冲击?

    据该校介绍,“常任轨”教师类似北美高校的终身教职制度,试用期一般不超过六年。六年之后,将根据教学研究和在校内外服务方面的表现,对教师进行考核。其中很重要的考核因素是教师论文发表质量和数量,国际学术期刊至少发表四篇论文,其中包括诸如《美国经济评论》、《数量经济学》等顶尖经济学学术刊物的论文一篇。“最有潜力的年轻教师将获得较高待遇,而不像以往论资排辈。”

    “常任轨”教师的大门,并没有向“存量”教师关闭。上海财大会计学院33岁的年轻教师夏立军没有海外求学经历,但最近递交了转入“常任轨”教师的申请,因为他在国际顶尖会计杂志上发表了两篇论文,完全符合常任轨教师的考核标准。他的申请一旦被批准,将意味着可以享受和海归教师一样的待遇,当然也面临比“存量”教师更为严格的考核。海归博士如果不能达到“常任轨”要求,也可以申请“国内轨”的聘任体系。这一开放式的双轨制,激活了教师的“两大营垒”:既能够保证吸引优秀海归人才,同时也能激励现有教师提升自身水平。

    五年以来,上海财大“常任轨”教师已经在国际社科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该校透露,正在酝酿用国际标准在全校层面拟定新的课程体系,而把握国际标准的海归必将在这场教学改革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0 13:25:25
不过要是为了增强学校的研究氛围和学术水平,请个海龟还是必要的啊,至少能够达到学术的思想交流。像像现在中国的很多大学喜欢自产自销自己的学生,学术思想就可能会被禁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