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混沌走向成熟的中国市场,价格战此起彼伏,产品从上市到退出市场,其周期之短、降价之快,已今非昔比,因而,更低的制造成本成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企业员工认识不到或不重视企业运营中的各种浪费,那么企业每生产一件产品,就相当于在制造一份浪费。日本企业管理界也将之形象地比喻为“地下工厂”。
所谓浪费(MUDA)是指所有导致成本增加的不必要的因素或活动。它实际上有以下两层含义:
①一切不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活动都是浪费;
②虽然创造价值,但所消耗的资源如果超过了“绝对最少”的界限,也是浪费。
各种各样的浪费现象在很多尚未实行精益制造的企业中普遍存在。为了杜绝工厂中的浪费现象,首先需要发现不合理的地方,然后才是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这就需要推行精益的生产方式。
一、等待的浪费
企业中常见的等待现象如下:
1、不合格品造成停工。
2、生产线工序不平衡。
3、工作量多时,忙忙碌碌;工作量少时,无所事事。
4、制造通知或设计图纸未按时送达。
5、设备故障维修,造成生产停滞。
6、产品切换,更换模具造成生产停顿。
7、质量不良自动停机,造成员工作业停顿。
8、物料供应或前工序能力不足造成待料。
二、搬运的浪费
以下是企业中常见的搬运现象:
1、平面布置不合理,搬运路线过长。
2、物流组织不合理,中转环节过多。
3、工作设计不合理,反复移动。
4、物品摆放不当,增加重复无用的搬运。
5、检验状态标识不清,增加区分和移动工作。
三、不良浪费
企业中常见的不良浪费的现象如下:
1、不良品返工、售后服务等相关工作使成本增加,例如,工时、人力、工具、设备、管理费用等都会增加相应的成本。
2、出现废品后,废品处理本身就是一种浪费。当客户退货时,还需要额外的索赔及相应的费用支出。
3、质量问题会导致信用等级的降低。一家企业失去对客户的信誉,就等于失去了市场,这使市场宣传的无形成本也会加大。
四、动作浪费
企业中常见的12种动作浪费如下:
1、两手空闲。
2、单手空闲。
3、作业动作突然停止。
4、作业动作过大。
5、左右手交换。
6、步行过多。
7、转身的角度太大。
8、移动中变换工作状态。
9、不明确的工作技巧。
10、伸背动作。
11、弯腰动作。
12、重复不必要的动作等。
五、加工浪费
企业中常见的加工浪费如下:
1、没有严格执行工艺程序或者工艺本身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因而造成加工工时过多,损坏加工设备及工具,水、电、汽等能源过度消耗,降低工作质量等浪费。
2、需要多余的作业时间和辅助设备,还要增加生产用电、气压、油等能源的浪费,另外还增加了管理的费用。
3、多余的加工和过分精确的加工。
4、习惯并认为现在的做法较好,对一些无用的加工程序没有进行省略、替代、重组或合并。
六、库存浪费
企业中常见的库存浪费如下:
1、物品积压,损失利息及管理费用。
2、使“先进先出”的作业产生困难。
3、掩盖了生产设备能力及人员真实的需求量。
4、物品的价值会降低,变成呆滞品。
5、物品大量占用厂房空间,并造成多余工场、仓库的建设。
6、产生不必要的搬运、堆积、放置、防护处理、找寻等浪费。
七、管理的浪费
1、职能重叠、人浮于事
2、工作主动性不强
3、协调不力,企业丧失凝聚力
4、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业务流程
八、制造过多(过早)的浪费
制造过多或过早的浪费是指生产超额完成任务,而过多地制造和提前生产所造成的浪费。过多过早地制造,致使生产过剩的成品、在制品堆满了生产现场和仓库,增加了制造场地及库存所需的面积,产生无用的运输和利息支出等等。
有些企业由于生产能力比较强大,为了不浪费生产能力而不断地进行生产,这就增加了在制品,使得在制品的生产周期变长、空间变大,同时也增加了搬运、堆积的浪费。由此可见,“多做能提高效率,提早做好能减少产能损失”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实际上,这只是提早用掉了材料费、人工费而已,企业并不能得到什么好处。把“等待浪费”隐藏,使管理人员漠视等待的发生和存在。积压在制品,生产周期变长,会使现场工作空间变大,这就会不知不觉地吞蚀企业的利润。产生搬运、堆积浪费,使先进先出变得困难。
来源:天行健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