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241 11
2016-03-25
事实已经证明单纯依靠财政的刺激和货币的宽松不是长久之计,要实现强劲、平衡、可持续的增长必须倡导创新,走创新驱动之路,必须深化改革,把结构性的改革落实到位,必须扩大开放,在开放中谋求发展共赢。——王毅24日博鳌论坛表示。

中国PPI是47个月的负增长,也就是说从PPI的角度来说,中国确实面临着通缩的形势。但大家注意上海G20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示各国ZF的货币当局,现在全球都有一种过分依赖货币政策的倾向。从中国现实讲,中国现在已经意识到仅仅依靠货币政策是不行的,必须进行结构性的改革。——李剑阁24日在博鳌论坛表示。

全球通缩来了吗”?你怎么看?
那么,通缩、通胀、滞胀或者再通胀、去通胀等经济现象,是使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还是结构性的改革来解决这类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3-25 11:56:22
李剑阁:中国已意识到不能仅靠货币政策对待通缩

中国PPI是47个月的负增长,也就是说从PPI的角度来说,中国确实面临着通缩的形势。刚才也提到CPI没有到最糟糕的情况,也是这几年最低,但没有到负数,可能是百分之一点几。CPI要做分析,大部分的听众都是中国人,感觉到生活在中国很多东西都在涨,但CPI又不高,原因是结构性的,和我们的统计方法也有关系。事实上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还是在不断提高的,跟刚才氏家纯一先生所说的有些不一样。

我们的PPI在下降的时候制造业的过剩产能企业,工资增长缓慢、奖金减少,但新兴行业,包括服务行业,包括每个人都面对的家里的保姆等服务型行业工资涨得非常快。所以你光从CPI来看中国的情况,有时候还看不太清楚。我想说的是中国的通缩原来从来没有认识到,上世纪90年代中国从来没有碰到过,至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没有碰到过通缩。

所以在中国ZF的政策制定者或大部分学者,我们始终把通货膨胀看成是老虎,非常害怕。一直到1997年中国ZF认为政策最、最重要的重点放在防止通货膨胀上。1998年中国第一次碰到了通缩,特别是PPI往下降的时候是什么感觉,中国ZF在那时候才认识到还会有通缩。因为过去在计划经济的时候中国价格长期是稳定的,但稳定以国家控制为主,那时候我们叫做隐性的通货膨胀。

90年代初期由于价格的全面改革,曾经出现过20%的通货膨胀率。短短的几年内很快的PPI到负数,因为中国面临着亚洲金融危机。这时候中国ZF的政策制定者第一次感觉到原来通货膨胀虽然可怕,就像刚才主持人所说的,通货紧缩更可怕。大家回忆1998年的时候中国做了非常大的政治调整,从全面“双紧”政策,就是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一下子转变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第一次面对通缩。

应该说中国ZF对通缩的问题上经验不是很多,因为过去见得很少,但2008年以后到现在由于全球金融危机,我们又一次碰到了通缩。刚才提到47个月PPI一直是负数,那是将近4年的时间。我想回答的另一个问题,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ZF都是用货币政策对待通缩,好像是短时之内比较行之有效的政策。

但大家注意上海G20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示各国ZF的货币当局,现在全球都有一种过分依赖货币政策的倾向。后来我也发现其他国家的央行行长也开始讨论这个问题,是不是我们过分依赖了货币政策?通过数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来解决通缩问题?从中国现实讲,中国现在已经意识到仅仅依靠货币政策是不行的,必须进行结构性的改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25 12:00:49
前面是中国的情况,现在来看看邻国日本的情况。


野村证券前会长氏家纯一:日本从1998年就开始通缩了

主持人(John MICKLETHWAIT):
现在有很多债需要进行结构性的改革,日本长期以来都在通缩的环境中,氏家纯一能从日本的角度讲一讲您对通缩的看法吗?

氏家纯一:
正如您所说的,日本长期以来处于通缩周期之中,已经有1998年了(编者注:应该是从1998年就开始),从1998年就开始通缩了。1996年的时候很多物价指数都下降,包括汽车等其他商品的销售都在下降。在1997年出现了汇率的危机,同时还出现了本土的金融危机,1998年就进入了通缩。通缩后日本央行进行了积极的回应,他们的政策是零利率政策,在1999年的时候开始实施。2000年的时候开始了量化宽松的政策,就是宽松的货币政策。

但日本央行没有那么大的实权,同时货币政策并不前后一致,日本ZF也没有很好的进行干预。日本的财政政策实施是非常难的,但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长期的滞胀究竟带来什么风险和问题呢?现金为王,特别是家庭、企业、投资者,他们都这样认为,特别是随着价格的下降。

通缩和民意工资的下降密切联系的,当公司的经理认为无法提高产品价格的时候,他们会不断地降低成本,包括员工工资,带来了日本的变化。而且过去15-16年,每年都在减少奖金,用季节性员工替代长期雇员,因为临时雇工比长期雇工的工资低,这造成日本劳动力的民意工资水平不断地下降,使得他们的大宗消费、购物不断地减少。

三个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日本的经济陷入了停滞的环境当中,消费者开始停止购买大宗产品,经理不加薪,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25 12:19:19
通缩从2008年次贷危机就来了,发达国家受危机影响贸易量缩水,发展中国家也增长乏力,只是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各国还没有摆脱这种局面而已,归根到底是对于金融危机的根源认识不清,采取的措施针对性不强;比如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体系的改进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制约了发展中国在国际经济事务的发挥更大的作用。个人观点,抛砖引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25 13:14:31
关键是在乎什么,增长还是波动?现在一堆名次搞得很多人逻辑很混乱,又是需求侧又是供给侧的,又是创新驱动又是三去一降一补。不是说这些概念提的不对,提的都有针对性,但问题的关键是要搞清楚这些概念对应的问题。
宏观里有研究增长的理论和模型,也有研究波动的理论和模型,这一大堆概念得知道应该往哪儿摆,感觉看到很多人的评论都是混淆的
我个人理解供给侧主要要解决增长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25 13:52:1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