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三年来写的最长的一篇文章了,花了差不多三天写完,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理性地分析一个基本现实,那就是一批基本不懂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大佬,在决定或影响着中国传统企业的命运,传统企业如何突破这种局面?---也许有点长,但请相信,我花三天写完的,值得你花十分钟读完】
一,刘强东公开呼吁传统企业取消电商部门,这说明中国电商大佬并不懂传统企业
看到这样的标题,有人会不同意,怎么他们就不懂传统企业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吧,就在前不久,京东刘强东就公开呼吁,要传统企业都把电商部门取消了,你觉得他懂传统企业是如何运营与发展的吗?
我觉得一个非常简单的常识是,那就是传统企业的电商部门是企业的渠道,而企业的渠道不是简单的卖货(这就是刘强东的观点),渠道是一家企业的龙头(客户),代表着企业的市场方向与客户需求,没有了渠道,这家企业就叫工厂而不是公司!
我相信,中国的互联网企业的大佬们,是不读德鲁克的。(要是他们读,就会懂德鲁克N年前就说过,企业只有一个使命,那就是创造客户,可你让所有传统企业都把渠道都给你京东或天猫,你们这批“网络沃尔玛”通吃客户,那企业还如何创造客户?)
或者说,他们也不屑于读,也许在他们看来,那些都是过时的旧经济逻辑。但事实又如何?至少我们看到的是互联网的新逻辑下,相当多的传统企业在打价格战自相残杀。可如何传统企业都完蛋了,哪还有什么互联网企业?
所以,我觉得,中国需要重提一个口号,那就是“两个不否定:既不否定互联网企业的新思维,也不要否定传统企业的实干哲学”,中国的互联网+,应当是互联网与传统企业的融合,而这个融合的关键点是,传统企业如何走出一打与互联网企业不同的电商新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新路。
有人会说,你光指责是没有用的,你说的现状大家也知道,但问题是how(怎么干)?而且,不要光谈理论,要谈点实在的,要拿具体的企业来谈。
好吧,既然如此,我就选取一家大家都知道的传统企业来讲讲如何干。这家企业叫立白,立白是我在五六年前服务过的客户,我将以立白为例,向大家说明象立白这样的传统企业,如何抓住移动互联网创造的社交新红利,从团队入手,走出一条电商新路。
之所以选择立白,除了我与立白集团,及其总裁陈凯旋有过交往,彼此比较了解,更重要的是两点:
第一,立白在天猫**,京东或是苏宁易购等B2C的电商平台上的业绩,相比其线下,做的并不算理想,或者说,它可以做的更好。
第二,立白的起家就是从渠道入手,在传统渠道上创新出自己的路子,闯出了一片新天地,那为什么在电商新渠道前,立白却没有发力?
我的观点是,立白在电商上没有完全发力,主要的责任并不在立白,而在于目前的电商主流平台,并不适合品牌与服务打法。这种冲突不仅是对立白,对大多数传统品牌企业,都有同样的问题。
为什么不少传统企业在电商上,基本是处于赔钱的状态?而电商平台自己却赚了很多钱?比如天猫与**上 赢利的商家越来越少,小商家越来越难活,就在1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公布2015年第四季度财报,收入同比增长32%至345.43亿元;净利润同比增 长108%至124.56亿元。
销售额是345亿,净利润是124亿,净利润率是36%,看到这个数字,恐怕传统企业的老板们都会哭晕了。
指责电商大佬并不是我的目的,我的目的是想探讨一种双赢的解决方案,以替代目前这种电商公司赢,传统企业输的格局,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地理解传统企业的发展历程,懂得传统企业到底是如何成长起来的。
众所周知,早在二十年前,日化市场就基本是外资品牌的天下,宝洁与联合利华成为中国日化市场的领导者,国产品牌有纳爱斯。日化市场是一个品牌导向,消费者忠诚度比较高的市场,立白能够从零开始,杀出一片天地,这个生长过程是我们讨论立白未来电商战略的第一步。
二,理解立白的成长史:先做样板,县城独家,先款后货,品牌导向。
立白创始人叫陈凯旋,是广东普宁人,17岁开始外出打工,36岁回到县城做洗衣粉的代.理商,但随着竞争加剧,贸易利润越来越低,一箱进价几十元的洗衣粉只能挣几毛钱,他意识到代.理商是没有前途。
于是他找到国企广东洗涤用品厂,他可以帮助销售对方大量积压的洗衣粉,但必须换上立白商标。可一个全新的品牌如何销售呢?生长在富有抱团传统潮汕地区的陈凯旋,没有按所谓的商业游戏出牌,而是让自己的亲戚做经销商。
有了子弟兵,接下来他做了第二个重大的决定,那就是在花了5000元钱在普宁县电视台,做了立白“史上第一个广告”。半年之后,“立白”洗衣粉占据了普宁县60%的市场份额。
接下来,陈凯旋从普宁开始向周边的县开拓市场,陈凯旋邀请经销商到普宁县参观他的做法。看到“立白”能够在一个县城做到绝对的占有率,经销商从“样板市场”感受到了陈凯旋的独特眼光与魄力,一年过后,立白的销售额做到了一个亿,占领了潮汕地区,那是1994年。
陈凯旋接下来的做法,很象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当年山姆·沃尔顿在美国阿肯色州的小镇本顿维尔成功后,就在这个州深耕做供应链,然后再一个州一个州地扩张。陈凯旋在潮汕取得成功后,也同样是在广东一个地区一个地区地区一个地区地深耕。
与沃尔玛不同的是,立白做的不是供应链,而销售价值链。当时行业流行的做法是两个:
第一,大区总代.理,层层分包,由大代.理商发展与培育小代.理商。这样的结果是,市场的好坏基本由大代.理商控制,要想做好市场,首先要做好大代.理商。
第二,代.理商与厂家之间的结算基本是赊销的方式销售,先发货后结款,所有的货款都得由厂家垫着
任何创新都是从打破行业潜规则开始的,立白陈凯旋做了两个创新性的突破:
第一,不做大区总代.理,而是直接做县级独家代.理,而且不允许经营其它品牌,实现渠道偏平化,从底层发力,对大公司的既有市场格局各个击破。
第二,不做赊销模式,而是先款后货,这样既保证了公司良好的现金流,又让代.理商有最大的动力去做市场。
但这个突破一开始就受到了**,经销商不愿意先会付款压货。在这里陈凯旋又拿出了他的勇气与诚信,那就是让自己的亲戚去做各县城的经销商,做出样板,这一战略又成功了,1997年销售额突破10亿。
有了基础,如何起飞呢?立白陈凯旋的选择是:“不打价格战,主打品牌战”,立白不但不降价,而且还提价。只不过他把提价的利差,全部拿出来加倍投广告,提高立白的品牌影响。
于是有了陈佩斯“不伤手”的机场安检广告,这一策略一直坚持至今,从《我是歌手》,《小爸爸》、《我们结婚吧》、《爸爸去哪儿》等等这些流行的综艺广告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立白的身影。
到2015年,立白总销售额超过180亿,坐上了本土日化领导者的位置,特别是在家用护理的市场份额超过15%,大于宝洁与联合利华两家公司市场份额的总和。
三,立白成长背后的三大市场逻辑,电商为什么会背离?谁会笑到最后
我之所以要花大力气去回顾立白成长历程,是想说明立白的成长历程中,包含着竞争最基本的市场逻辑,这些市场逻辑,并不会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而消失,遗憾的是,这些基本的市场逻辑,却在短期的互联网繁荣与浮躁中被淹没了,而重新弘扬这些逻辑,我觉得正是电商新路的起点。
市场竞争的第一个逻辑:客户第一是通过团队第一来实现的。市场竞争永远是靠团队打下来的,每当创新一个新的客户价值,一定是靠强大而狼性的团队,把新战略执行到位。
立白能够从一个小代.理商,发展成为行业领导者,最重要突破就是把这样一个市场逻辑做到了极致,从团队入手,当外人不相信的时候,不惜靠亲人甚至靠家人团结一心,把市场打下来。
同样,华为能够在电商上异军突起,除了技术上的投入之外,靠的也是著名的狼性执行力,无论是在国际市场与跨国公司对抗,还是国内与小米竞争,靠的就是强大的团队。相反,同样是中国最优秀的企业,杨元庆领导的联想最近几年业绩不佳,他自己都感叹是自己的人“敲都敲不醒”。
由此可见,传统企业做电商,第一件事是内在动力与人才团队问题,不是什么互联网思维问题。
第二个市场逻辑:靠品牌与服务,不靠价格战。市场竞争永远是一场对客户价值的竞争,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个高处就是品牌与服务。任何时候,价格战都是对消费者价值的伤害,因为价格战激发的是人们贪便宜的心理,激发的是行业内粗暴的规模成本追求。
在中国消费品行业,挑战者上来最重要的武器就是价格战,无论微波炉业的格兰仕,还是是电视业的创维,还是空调业的奥克斯,还是目前手机的小米,都是靠价格战登台,但结果如何呢?
战略大师波特早就指出过,日本式效率领先的价格战打法,最大的陷阱是”用效率替代方向”,最大的伤害是把团队变成了一个只追求效率,拒绝关注未来的僵化组织,这是日本一大批优秀企业,如索尼,松下,东芝日立等等衰败的原因。
立白在战略最成功的地方,就是一开始就拒绝了价格战,而是追求品牌与服务,可现在的主流电商平台,倡导的是价格战逻辑,我想,如何建立新的战场,让立白这批传统企业继续打品牌服务战而不是价格战,这才是电商的出路。
第三个市场逻辑:细分市场,深耕细作,靠专业与专注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与忠诚,购物不仅一种商业行为,同时也是人类今天最重要的社交行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绝非购买那么简单。
立白总裁陈凯旋曾经这样回答记者: “我的原则是不炒股,不进入房地产。”“我怕分心。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情就好。”
立白从一开始就选择县级市场,采取排它性的独家代.理,而且是让亲人家人去经营样板市场,这种做法注定 了它的基因是“口碑传播”,是一种“社区服务”性的做法,这不是一种“爆品思维”,也不是“一夜致富”的爆发思维,而是服务与坚守的长期做法,这种做法背 后,是一个敬业与专业的团队。
讲完这三点之后,细心的人可能已经注意到,上面这三点似乎已经被互联网抛弃了。不信你们去看看,今天的互联网大佬们,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有谁会讲团队?会讲品牌与服务,会讲细分领域的专注与专业?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立白这样的优秀企业,为什么在目前的电商平台,难以施展的原因,这个责任并不在坚守市场常识的企业,而在目前的主流电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