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730 4
2009-04-29

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严厉打击学术造假,大力弘扬学术道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1 8:54:17编辑过]

附件列表

319995.pdf

大小:334.43 KB

 马上下载

看!看!学术上可笑的“雷同”?——来自最新《中国人口科学》的案例可笑的“雷同”?——气愤中

319996.pdf

大小:1.29 MB

 马上下载

看!看!学术上可笑的“雷同”?——来自最新《中国人口科学》的案例可笑的“雷同”?——气愤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4-29 00:50:00

这样的回答,晕倒!和作者直接联系,看看怎么回答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29 10:43:00

呵呵,中国的研究很多都有类似,但不是雷同

毕竟,大家真做学问,全国也不至于这么多年没一个诺贝尔奖,而且不分学科,哪个有个就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29 13:30:00

本人认为每个人说话都应该对自己负责的。虽然是虚拟世界,但背后还是对着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人。

建议每一个跟帖者都应该自己仔细对照过两篇文章细节再做评论!

[em01][em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30 01:17:00
    看了,两个感受:
    (1)过去总是很疑惑:研究方法如此多元化;如何能够在学术上完成如此高水平的“雷同”呢?对比了两篇文章,深入学习了,很是长见识!!
    (2)“高度雷同”;是否等同于学术上的疑似“剽窃”或不道德,个人不敢妄言;不过,显然,南开大学的副教授对相关主题的文献综述做得比较中规中矩,无懈可击;而西南财经大学的研究者,似不应在一个徒有虚名的学术年会上“曝露”,过多信息,包括模型和基础数据;呵呵,很希望看到对此事件,专业或权威人士的看法……
    密切关注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