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进入一个调整阶段,中国经济也迎来一个重要的发展转型期。投资者在自身理财规划和财富管理的风险认识上都存在着很多误区。
转变理财观念 直面金融危机
2008年的投资市场基本没有亮点,投资者在惨烈的股市行情中付出了昂贵的学费,手里的股票严重被套,基金腰斩,房产缩水,爆发于大洋彼岸的金融危机将大多数家庭的投资理财计划全部打乱。
面对2008年的投资失利和2009年依然上演的金融危机,我们应该及时地反思失利原因、转变投资理财观念,更加理性、科学地看待家庭理财,提高对金融危机的免疫力,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我们的生活质量。
一、转变对家庭理财认识上的误区
大多数人会认为家庭理财就是用钱生钱,与投资并无区别,其实这是一种误区。正如李嘉诚先生所说:“所谓理财,就是追求长期而稳定的收益。它不同于投资,更和投机无关。”而家庭理财首重保值,重在通过优化配置家庭资产以期达到风险最小化、结构最优化,其宗旨是尽可能的化解家庭财务现有风险并预防将来可能发生的风险。投资则是以承担高风险为代价换取超额收益,其根本目的是获取高额收益,与家庭理财预防风险的目的不同。正因为人们普遍存在这一误区所以才导致众多家庭将大部分资产投放在风险较高的股票乃至期货或者外汇上,一味的追求超额收益,导致家庭财务风险加大。
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类型的投资者?保守、稳健还是激进,前两年无论男女老少全民炒股的的情形不应在09年继续上演。
如果你是一个保守型的投资者建议你远离股市,债券型基金、货币基金、分红险等一些低风险的投资品种更适合您。
当然,如果您是一位激进型的投资者可以适当的投资股票、期货等高风险投资品种,但是也应当量力而行,进入股市前需要弄明白自己可以控制的资源有多少,自己将来必要的支出有多少。
如果您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即便您是一位激进型的投资者也不应将大部分资金投入股市。如果您期望股票投资在您的家庭理财中扮演雪中送炭的角色,这是绝不可取的,股票投资应但扮演的应是一个锦上添花的角色,赚了多一份收入,赔了也不应影响您的家庭财务状况。
三、切忌盲目从众,贵在持之以恒
去年股市的大跌又一次验证了投资大师彼得·林奇著名的“鸡尾酒会理论”,即在鸡尾酒会上,当股票处于低位时,没有一个人会谈论它;上涨15%时,也几乎没有人注意;只有上涨了更多之后,人们才开始兴致勃勃地谈论它;而到了真正的高位,所有的人都会谈论它,而且纷纷来告诉你应该买哪只股票。当邻居们都来告诉你应该买哪只股票并希望你听从他们意见的时候,股市可能就到了该下跌的时候了。“买入并持有”是投资家巴菲特先生一直奉行的原则。
作为一名普通的投资者,可以向理财的专业人士求助,根据自身及家庭情况制定合理的理财规划,并坚持执行,不应盲目跟风,在遇到任何疑问或者困惑时,应及时向专业人士进行咨询。
四、定期体检,防患未然
说到身体方面体检大家并不陌生,但是家庭财务体检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其实说到底两者是相通的。身体体检以各种数据指标的形式向人们展示身体的健康程度,同样的家庭财务健康体检包含了各种指标,例如现金流量诊断、收入构成诊断、食物支出指标、消费健康诊断、盈余状况诊断等等,每一个指标的背后都有一个世界公认的正常值,如果您的数值偏离正常值说明您的该项资产配置出现问题,需要重新进行优化配置。
一个家庭的财务健康关系到一家人终生的幸福,调查显示我国家庭财务状况普遍存在家庭保障不足、消费过剩、流动性指标不健康、收入构成单一等多种隐患。因此,在制定了家庭理财规划后,除了要坚持执行外,还要经常做财务健康诊断,消除不健康的因素,防止家庭财务危机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于家庭理财,我们要抱有审慎的态度,转变观念上的偏差,既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因噎废食。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用更科学、更专业的态度,制定合理的家庭理财规划,才能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保障我们的生活质量,最终实现家庭财务的自由。
文章转自:http://bbs.jinku.com/thread-12139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