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紫烟 发表于 2016-3-30 11:28 
现在还是存在借读这样的说法啊,而且借读生比普通学生学费交的多,这不就是补偿机制?
有借读说法的。只要是非本地户口,都属于借读。不过,因为义务教育法,所以,费用上不用多交,当然,我说的是北京。
2014年前,北京的小学,非本地户籍的孩子是可以通过赞助入学的。费用,每个学校不等。2014年开始,就不行了,各个区政策不太一样,但向越来越严的方向发展。学校不得再收赞助生,教委查的非常严格,否则校领导会被处分、丢饭碗的。
所以,自 2014 年以后,私利学校基本消失了(农民工的孩子没地方上学了),公立学校的班级少了,每个班的人数保持在 45 人以内,基本上 40 个左右。初级教育资源大大缩水。目的只有一个,减少北京市流动人口。
其实,如果不是为了减少流动人口,北京的教育资源还真的不缺,很充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