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2002到2007年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外汇储备和居民储蓄总额持续膨胀,并非美元贬值的结果,而是中国政府实行了牺牲环境、过度掠夺未来资源、扩张公共投资、牺牲百姓福利、抑制居民消费、竭力扩大出口(等于是向美国等进口消费国放贷)的经济政策。
这种政策,说白了是就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其统计数字在短时间看来,的确很美很诱人。但是它并未给绝大多数中国民众带来切身利益的实惠,只要实地调查了解一下中国各地民营企业这些年来工人的薪酬有多少增长就不难得知(08年因为新劳动法的出台,才有了一定改观)。而且这种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国内越来越多有识之士都已看清这种发展模式的本质。因此,这些年来“科学发展观”的提法才日益得到全社会的重视。
中国经济在短时间内无法扭转对出口的依赖,那些依赖国际市场订单维持生存的企业要想转轨到服务内需市场,绝非一年半载可以实现的。而内需市场的扩大,也不是这些企业盲目扩大供应就能带来的。它取决于政府真正建立起面向全社会的、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解决民众的后顾之忧,否则广大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绝不会有所提高。
遗憾的是,中国政府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还是因循老路,并未在此方面有实质性的作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和美元贬值,只能使目前已严重受挫的国内出口产业雪上加霜,失业率进一步上升,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再说外汇储备。中国手里持有的大量外汇储备说到底,就是美国政府向中国政府、中国出口企业赊购大量商品和服务所写下的“白条”,如果我们以黄金等贵金属或者粮食、石油等大宗资源型商品作为货币价值的评判依据,可以做个较为极端的假设:假设这一轮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的2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可以在国际市场购买100个单位的黄金,10000的单位的大米;美元贬值后,中国持有的这些“白条”只能在国际市场上购得20个单位的黄金,1000个单位的大米。难道不是作为债权人的中国的巨大损失?如此,符合中国经济利益之说从何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