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228 0
2009-04-30
我喜欢《南京,南京》的开始。稳稳的讲故事的心态,由写在明信片上的一页页拉贝日记浓缩历史,紧接着的镜头就是孱弱的南京城墙,在大批日军坦克和士兵面前,它像是那么的不堪一击。随后地,炮火轰开了古老的残旧的城墙。
如果看过《
兵临城下》,你可能会对布景和刘烨的抵抗战斗感到熟悉。如果你看过《钢琴师》,会欣赏陆川对情感的控制和分寸感。油画一样的屠杀镜头带给观众的是钝钝的撞击感,像被粗砺地揉搓。屠杀是残忍的,不在于眼泪,而在于接近绝望和茫然的情绪,就像《钢琴师》里的那个细节:一位德军军官依次向趴在地上的犹太人开枪,到最后一名时没有子弹了,他开始换子弹,那位等待处决的犹太男人用他的小眼睛看了一眼,这时子弹重新装好,枪声再次响起。整个过程没有任何配乐,没有痛哭流涕,只有冷酷的枪声。
这种残忍是让人坐立不安的。
电影没有在试图催泪,也没有变成证据控诉,这是我赞赏的。甚至,它还试图展示人性与日常,那些选择与背叛、勇气与牺牲的人性故事是惯常思维,我惊讶于它对日军日常行为的描绘,比如河边洗澡、比如跳绳,以及角川第一次误伤平民时的紧张和内疚。
不过整体而言,我觉得女人的戏份有点太多,几位女主演都演得太卖力,尤其是高圆圆,还有范伟媳妇和小姨的角色──基本属于可有可无,因此倒是愈发突显江一燕扮演的江香君的形象了,这是除高圆圆以外,另一个容易让人记住的角色。老实说,虽然有心理准备,但当一个个女性随着江香君举起手来,主动站出来充当慰安妇以换取难民营的暂时安全时,镜头中只有浮动的尘埃与光线中的那些手臂,我被打动了。
刘烨还是演得最好,范伟仍是一个失败的角色,太做作了。
结尾对各个人物以老照片的方式次递交待,画蛇添足,尤其是那个再明显不过的光明结尾,简直是在挑战观众的智商。
总体而言,陆川是一位好导演,镜头、布景、烟尘和配乐都可圈可点;不过,他不是一位好编剧,他展示了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和还原,但整部电影并无一个完整的故事,而若当纪录片看,又没有那么强的纪录色彩。
不过,我在想,谁说主旋律电影就不能拍得让观众买票进电影院呢?今天是周一,上座率有9成,所有人看得都很安静,在回忆,但并不压抑。这认为这是好的,中国有这样的主旋律电影和这样的观众,是这个国家在21世纪的地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