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发展迅速。然而,面临的珠三角与非珠三角之间、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截止2014年,广东省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为2.88:1;珠三角9个市的GDP占了全省的79.2%,珠三角人均GDP是广东省其他地区的3.3倍。农村金融发展最为迅速的当属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广州、顺德、东莞等地先后从农信社发展成为农村商业银行。其中,农村金融发展在解决城乡贫富差距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来自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黄纯纯等人在分析广东城乡贫富差距和农村金融发展的基础上,根据1993年~2014年22年间广东省农村金融发展和贫富差距指标,基于VAR模型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进行实证分析,从而研究广东省农村金融的发展与城乡贫富差距的相关关系。研究发表在汉斯出版社《统计学与应用》期刊上,分析结果如下:
第一,广东农村金融的发展规模的扩大,农村的金融资产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越大,就越有助于减小城乡贫富差距,可能的原因是金融资产能够扩大农村的投资项目,为农民带来更多的收入来源;第二,农村金融的发展效率对减少城乡贫富差距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能的原因是,农村居民在将金融机构的存款转化为贷款过程中,通过充足的资金经营获得更多的收入。
为此,他们提供了四项建议:1)防止农村资金流失,在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要防止农村的资金外流,要使农村存款尽量多的转化为农村贷款,成为农村投资的资金支持,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2)改善金融环境,农村金融多元化。农村居民存在金融知识薄弱和农村信贷供求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考虑到正规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和管理局限性,ZF应该适当鼓励偏远农村地区发展非正规金融,让他们也能快捷地获取金融服务,从而扩大农村的金融规模,增加农村的金融资产。
3)合理科学安排农村金融网点。农村金融规模在扩大过程中不应该盲目发展,强迫要求金融机构在网点空白区域设立网点和盲目地在经济发达城区设置更多网点都是不合理的,因此ZF应当采取适当措施,合理安排农村金融网点,使更多的农民享受到金融服务,以此来提升农村的金融化强度,促进农村经济更好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
4)促进金融机构信贷供给的激励办法。在信贷过程中,ZF应该发挥好服务群众的作用,鼓励地方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将更多的存款转化为贷款,以此来增加农村的投资力度和投资广度。另外,也可以在农民中积极开展农村金融知识普及工作,以此带动农村金融经济的发展。来源:尔湾文化/汉斯出版社